《国策》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国策

第八十二章 大好机会(2/2)

作者:闪烁

前已经处于半退役状态的苏劲辉上将出任北部方面司令。

    随着大陆战场的战线迅拉长。增设一层指挥机构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战区司令部很难照顾到所有方向。比如在第二轮进攻战役中,袁晨皓就没有让北方战线与中部战线上的部队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第七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只到战役结束。都在战场外面打酱油,这无疑是在浪费宝贵的军事力量。问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帅,不是欠考虑,就是别有用意。

    显然,裴承毅肯定是别有用意。

    客观的讲,在战区司令部下设方面司令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强了大陆战场的容纳能力,而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裴承毅打算向大陆战场增兵。更重要的是,增兵的直接目的肯定不是增加战略预备队的数量,毕竟在进攻方向有限的情况下。增派的部队再多,也很难将部队的战斗力挥出来,只能使更多的部队在战场外打酱油。也就是说,裴承毅希望通过设置两个方面司令部。从两个方向上起进攻,或者在两个方向上轮番起进攻,不给对手任何喘息机会。

    如此一来,任行人都会相信,裴承毅准备在大陆战场上大干一番。

    毫无疑问,这也正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

    要知道,以裴承毅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杜奇威压根没有打算在大陆战场上与共和队拼个你死我活。在敌人明摆着要在其他方向上动手脚的情况下,裴承毅却在向大陆战场增兵,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当然,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围魏救赵,是在积极争取主动权。

    问题是,俄罗斯是主要打击对象吗?前面已经提到了,真正决定欧亚大陆局面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中东。如此一来,就算共和队在大陆战场上攻城拔寨,把俄罗斯打得一败涂地,也很难弥补在中东战场受到损失。甚至可以说,即便美军只在中东战场上取得了非常有限的胜利,也足以弥补在俄罗斯的损失。

    由此可见,增兵俄罗斯不是争取主动权,而是在回避问题。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绝对不是回避问题的人。

    可以说,这也是最让人想不通的地方。

    如果不是裴承毅的才能摆在那里,而且袁晨皓并没反对这一战略调整,恐怕很多将领都会认为元犯了错误,甚至会因此导致共和国的决策层出现严重分歧。

    反过来看,裴承毅的这一反常举动。也让杜奇威大惑不解。

    要知道,杜弃威绝对不会低估裴承毅的能力,也就没有理由相信,裴承毅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做战略”殆凶时候。杜奇威肯定会留上一应付随时可能出现况。

    根据战后获取的一些资料,在增兵俄罗斯之前,也就是6月初,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争动员,其中美国陆军的动员兵力高达团万。虽然比计 的少了匆万主要是陆战队拥有更高的优先权,但是算上战前保有的兵力,以及属于预备役的国民警卫队,美国陆军的总兵力也已过劲万。如果从绝对数量来看,美国陆军还不如伊朗陆军同期伊朗陆军的总兵力过了劲万,可是按照战斗力计算,美国陆军仅次于共和国陆军,是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美国周边没有陆上强国,甚至没有敌对国,也就没有必要在本土保留一支强大的正规军美国陆军扩充的时候,国民警卫队也在动

    而且按照美国法律,正规军无权在国内行动,只有具有民兵性质的国民警卫队才能在本土执行维护治安在内的各项任务。也就是说,美国陆军的如万军队全部可以用在境外战场上。事实上,到这个时候,美国派驻境外的地面部队只

    力万,除掉陆战队,美国陆军的驻外部队实际上连四万都没有。也就是说,美国陆军还有大约四万可以动用的作战部队。而且这些部队已经完成了基本练,具有基本战斗力。

    哪怕这百万大军的经验非常有限,因为拥有夫量先进武器,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实事求是的讲,杜奇威确实留了一手。而且对战局的预测非常悲观。不然也不会留下如此多的战略预备队。考虑到美国的强大海运力量早在田年,美国就立法,规定所有属于美国企业所有的船只都得在国内、或者指定的盟国注册,并且与联邦政府签署相关的征召合同。到战争爆前,美国已经是仅次于共和国的,全球第二大商船拥有国。战时可以动员的运输船只多达烈口艘。更重要的是,美国还在田年的时候出台了一份旨在帮助造船业复兴的法案,即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兴建造船厂,并且为所有在美国本土建造的船只提供高额财政补贴。到战争爆的时候,美国的年造穿能力已经过引乙吨。当然。实际造船量远远没有这么多,向包括俄罗斯与中东在内的前线运送几十万地面部队。肯定不是什么难事,不然美国陆军也不可能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将刃多万官兵与配套的武器装备送到俄罗斯。

    从这也看得出来,杜奇威从未小看裴承毅,更没有低估共和队的战斗力。

    在所有人都认为裴承毅在出昏招的时候,恐怕杜奇威也不会失去理智。正是如此,杜奇威将原本计划在7月底动的战略进攻行动延迟到了8月初,想在摸清楚情况,也就弄明白裴承毅的真实意图之后再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结果是,到了8月2日,也就是杜奇威计划起战略进攻前的第三天,年过刃的苏劲辉上将到达叶卡捷琳娜堡,正式以方面司令的身份主持北纬钙度以北地区的作战行动两个方面战场的实际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基本上以莫斯科为中心向东延伸,因此这条界线也被称为“莫斯科线”。这下。连杜奇威都有点迷糊了,裴承毅难道大选牺牲中东地区?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问题是,裴承毅敢于牺牲中东地区,就愕具备一个前提条件。

    正是如此,在苏劲辉到达叶卡捷琳娜堡的当天,杜奇威就派国务卿去了伦敦,以总统特使的身份,通过英国相,在集盟内部约见法德意等大陆国家的领导人,并且向这几个与共和国亲善的国家传达了一份非常重要的信息。

    不用猜,杜奇威送给欧洲国家的信息,肯定对共和国没有好处。

    从当时的情况看得出幕,杜奇威肯定希要用实实在在的战场局势,让那些认为能够从共和国身上获得好处的欧洲大陆国家相信,不同文明的国家根本靠不住,真正能够给欧洲国家带来好处的是美国。

    这里就涉及到了前面提到的“前提条件。”

    从前面的介绍中就看得出来。中东地区的重要性,除了其自身的战略价值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对欧洲的影响、准确的说,是对以欧洲集体安全组织成员国为主的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杜奇威死死盯住中东地区,就是希望借此稳住法德意等国。让欧洲呆在战场之外,而不是以共和国盟国的身份参战。

    当然,如果法德意能够把与共和国签署的共同安全协议抛到一边,以美国盟国的身份加入这场战争。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问题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显然不太容易,毕竟共和国也在拉拢欧洲国家,不然不会在战争爆前,以技术转让等方式,让法德意等国在共同安全协议上签字。从这个角度出,共和国也得尽全力争夺中东地区,以此影响欧洲国家。

    可以说,这就是中东地区重要性的关键所在。

    设想一下,如果共和国以牺牲中东地区的方式换取在大陆战场上的绝对胜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即便保守一点,也可以肯定的说 在美国打赢了中东战争之后,欧洲大陆国家绝对不会完全投靠共和国,即便不会导共和国翻脸,也不会提供帮助。也就是说,欧洲很有可能因此而保持绝

    显然,这不是什么好事。

    欧盟保为这条战略线路上的所有地区都在欧盟的控制之中。同样的。就算共和国能够夺取俄罗斯北方的摩尔曼斯克与阿尔汉格尔斯克,因为受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岛、设得兰群岛、格陵兰岛等等欧洲国家与欧洲国家控制的岛屿的阻拦,共和国海军也很难利用玳,沂的港口。对美国在北大西洋卜的制海权构成威忆”共和国也没有从波罗的海前出北海的可能性。总而言之,没有来自欧盟的协助与支持,共和国在大陆战场上的行动将随着俄罗斯战败而终结。而数以百万计的共和国大军也将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

    客观的说,俄罗斯战败后,共和国陆军肯定会南下中东地区。

    事实上,这也正是共和国绝对不应该牺牲中东地区的根本所在。因为不管怎么说,丢掉后再打回来,肯定不比一直坚守更加划算。

    假设共和国当局丢掉了中东地区,而且不打算打回来,会如何使用战斗力强大的数百完地面部队呢?答案很明确,那就是让陆军继续向西前进,越过略尔巴阵山脉,横扫整个欧州大陆。

    由此可见,共和国当局放弃中东战场,把兵力集中放在俄罗斯,绝对不是想早点与欧洲军团会师。而是要进军欧洲。

    可以说,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不需要美国总统特使解释,欧洲的政治家就能明白。

    站在杜奇威的立场上,这自然是件好事。

    只不过,美国总统设法让法德意等国领导人回心转意的时候,心里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裴承毅会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吗?如果说美国海军的存在,压缩了欧盟国家的生存空间,让后起的欧州诸国难以向外拓展,那么逼到跟前的共和国陆军,给欧盟国家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生存空间的问题,而是生存的问题。要知道,早在四多年前,前苏联陆军的数万辆坦克就让欧州国家战战兢兢过了几十年。面对比前苏联陆军强大千百被的共和国陆军,仍然各自为阵的欧洲大陆国家就更加没有胜算了。

    客观的讲,以共和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表现,扫荡欧洲大陆的难度微乎其微。

    当然,不管怎么说,如果能够拉拢欧州国家,对美国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在与美国国务卿会晤的时候。法德意等国领与人也对共和队在大陆战场上的行动表达出了高度担忧。并且暗示美国国务卿,欧洲集体安全组织与共和国签署的安全协议并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

    总而言之,欧洲大陆国家已经高度不安,而且不想成为战争的牺

    受此影响,杜奇威没再耽搁宝贵的时间,毕竟乌克兰平原上的夏粮就快成熟了主要是小麦,因为纬度较高,加上近几年天气特别恶劣,所以乌克兰小麦的成熟时间要比纬度低得多的共和国晚2到3个月。再不采取行动,共和队就会抢先起进攻。

    8月8日,在杜奇威签署命令之后。美军的战略进攻开始了。

    虽然策戈小期间美军的行动很隐秘。但是在具体尖施的时候,就没有多少秘密可言了。

    按照杜奇威的部署,先是俄罗斯战场上的美军向沃罗涅日起反击。同时在北方战线上向被第十战斗单位控制的咯山起进攻这边为佯攻,主要任务是牵制住战斗力最强悍的第十战斗单位,以及让南面萨马拉的第七战斗单个不敢贸然南下。为了配合美军,俄军基洛夫方面军、乌里扬诺夫斯克方面军、坦波夫方面军、奥廖尔方面军与坦波夫方面军一样,在第二轮进攻战役之后才由集团军提升为方面军与乌克兰方面军各出动了一个集团军的兵力,在整条战线上起反击。

    单从规模上看,这次反击肯定创下了纪录。

    根据战后获取的资料,美军投入的兵力在口o万左右其中地面部队大约刃万,俄军投入的兵力不会低于 曲万按照三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刀个师、每个

    力力人计算的话。总共

    力万。因为俄军多为战争爆后组建的部队,而且很多部队都不满员,所以实际兵力肯定没

    力万,只能大致估计

    四万。

    问题是,兵力多,不等于战斗力强大。

    除了声势浩大之外,美俄军队的战略反击取得的战果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根据共和国陆军的作战记录。到8月旧日,也就是美俄军队反击开始后的多个小时,也没有能够突破共和国陆军的防线。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袁晨皓与苏劲辉都在着手组织进攻。

    也就是说,裴承毅批准了袁晨皓与苏劲辉的作战计划,利用美俄军队主动进攻,战线上出现漏洞的有利条件,充分挥共和队机动能力强大的特点,以进攻对进攻,趁此机会动第三轮进攻战役。

    8月旧日夜间,共和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第三轮进攻战役打响。

    与之前提到的一样,俄罗斯战场上的共和队几乎全线出动,在短短数个小时之内就让之前还信心满满的美俄军队尝到了苦头。

    问题是,杜奇威并没立即在中东战场上出手。

    以当时的情况,杜奇威肯定还在担心。即裴承毅并没有打算放弃中东,而是想打一虫模庞大的战役。而裴承毅的目的只有一个,即要点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为全面胜利打下基础。

    直到8月日。即大陆战场上的共和国陆军主力部队几乎全部投入战斗之后,杜奇威才下定决心。给中东战场上的施泰德上将、以及大陆战场上的阿尔梅尔上将同时下达了总统令。

    在阿尔梅尔与施泰德分别搭乘专机飞赴目的地的时候,中东战场上的刀万美军也进入了进攻阵地,而是上万千米的美国本土东海岸地区,数百艘运输船与快运输舰已经在港口内做好了出准备。

    不得不承认,杜奇威很有心机。

    问题是,裴承毅会给杜奇威这样的大好机会吗?。弈旬书晒细凹曰甩姗不一样的体蛤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