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挡住美军的前进步伐。正是如此。在过去数年间,共和队在两河流域兴建了大量军事设施,重新勘察地形,甚至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提前修建了防御阵地,做好了在这里打一场恶仗的准备工作。
在这一战略之下,共和国只需要在该方向上投入2个战斗单位,大锋万地面部队。
虽然没有办法证实在袁晨皓制订的战争计划、或者由李东石制订的作战计划 中,对两河防线的具体部署情况,即打算用多少地面部队在这块有着数千年文明、滋润了多个民族的大地上挡住美军的前进步伐,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中东战争打响前,部署在两河流域的共和国陆军作战部队就是2个战斗单位。即第二战斗单位与第力战斗单位,其中第二战斗单位是在年初的时候从印度调派过来的,而第力战斗单位则是该地区的常驻作战部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共和国在中东地区部署的军队多到可以立即起进攻。
不管怎么说,两河地区是战略大后方两河防线也是战略防线。战争打响的时候,共和国陆军还在叙利亚部署了2个战斗单位。另外2个,战斗单位部署在库尔德斯坦因为伊朗将共和国援助伊拉克与叙利亚、帮助库尔德斯坦建国看成威胁,所以在力巧年之前就把共和国的军队全部赶了出来,不再为共和国提供军事基地。从这一部署就看得出来,在兵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守住战线就是奇迹中的奇迹了,根本不可能在防御都很吃力的情况下抽调兵力起进攻,甚至连进行战术反击都非常困难。再看得深入一点就能现。李东石将三分之二的地面部队放在了南方战线上,预示着在战争初期,即在遏制住西约集团联军的进攻之前,不会在北方战线上起进攻。原因很简单,部署在库尔德斯坦的2个战斗单位总共也就万官兵,需要守卫的战线却接近口千米!
再回到目的上,也就不难明白,共和队为什么要在战争初期以防御为主了。
当然,在订下防御战略的时候。旧万地面部队,加上盟国的上百万作战部队,以及陆续到达的增援部队。守住战线的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即便在西约集团联军的进攻初期,很难在外围战线上站稳脚跟,也能用空间换时间。稳步撤退到两河防线上。只要充分利用叙利亚与伊拉克的战略纵深,再加上适当动员叙伊两国的民众,在两伊防线上坚守到援军到达,并且守住这条防线的问题不会太大。
也就是说,共和国没有在战争爆前向中东地区增兵,问题不是很明显。
导之相比,西约集团的兵力投入,特别是美军的兵力投入就很有问题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军计刮投入的地面部队不是刃余万,而是过田万,即派往俄罗斯战场的大部分主力部队都应该用在中东战场上。保守估计,受大陆战场的影响,美军在战争爆双刚汉入的兵力比预期的少了大约力然作为应急计妹叭巴列与土耳其均按照美国的要求,在战争爆前加大了动员力度,但是以色列是一个人口不到旧口万的弹丸喧。哪怕理论上拥有4口万军事人员以色列实行全民皆兵的体制,即旧岁到凹岁的男性公民与迟岁到嫣岁的女性公民都是民兵,且都配有枪支,可实际只有大约 四万战斗人员即年龄在侣岁到出岁,且接受过正规军事练的男性公民。而土耳其最大的问题是较低的国民素质、与落后的国家实力,即便在理论上能够动员上千万作战人员,对战争的贡献也远远低于以色列。
由此可见,战争爆的时候。西约集团联军投入的兵力比计划的少的多。
可以说,这也是在战争期间,杜奇威不断向前线增派作战力量,最终派出了近劝万美国大兵的主要原因。
除了兵力之外,西约集团联军还存在兵器、特别是先进主战武器匿乏的问题。
根据没有得到证实的消息在战争爆前。也就是土耳其向共和国与集约集团、以及伊朗等共和国的盟国宣战的时候,美国当局就做出承诺。在动中东战争之前,会为土耳其提供为个师的武器装备,而且其中半数以上都是新生产的先进武器装备。正是受到这一承诺的影响,土耳其才会在年初参战,并且在美国出兵中东之前就出兵攻打库尔德斯坦、甚至在东部地区与伊朗军队打了几场墟模战斗。事实上,美国也兑现了诺言,在7月底之前将约个师的装备全部送到土耳其。只不过大都是美军淘汰下来的、或者是已经封存了好几年的老旧武器装备,只有 个装甲师
个扣步师的装备还算得上先进这2个师的装备也是最先送到土耳其的,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准备送往俄罗斯在黑海地区的港口,因为俄军在第二轮进攻战役中迅战败,丢掉了黑海地区的港口。加上黑海在共和国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内,所以运送装备的船队没有前往黑海,而是转道去了土耳其的港口。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迎个师的装备是被土耳其当局强行“接收”的。
可以说,缺少主战装备是制约土耳其国民军战斗力的最大因素。
综合这些因素,可以看得出来,在中东战场上,西约集团联军不大可能按照最初的作战计戎”即在南北两条战线上同时起进攻。可以说。正是因为兵力匿乏、加上土耳其国民军的战斗力太低,杜奇威在全力增援俄罗斯,把共和队的主力吸引到大陆战场上去的时候。不的不调整中东战略,将全面进攻改为区域进攻,即在南面起战略进攻。在北面以战术进攻牵制对方兵力。
问题是,这等于将半条战线交给了最不可靠的土耳其国民军。
如果是别人的话,犯下这样的错误还说得过去,毕竟在上战场亮相之前,没有人知道在美军指导下改革了旧多年的土耳其国民军到底有几斤几两,而且在8月份之前,冲入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土耳其国民军表现得还算不错。可是作为上一次中东战争的指挥官,杜奇威非常清楚土耳其国民军的分量,也就没有理由过分相信这支看上去更加强大的军队,也就不应该把关系到数百万美军与以军、乃至整个大战胜负的重要战线交给交出去。不管杜奇威是怎么想的。他都得在手里留下一支足够的预备队,而且最好是按照战役与战略,各准备一支预备队,以应付不测。
毫无疑问,以美军在中东战场上投入的兵力,组建预备队肯定成问题。
可以说,这也是西约集团联军的致命缺陷。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美军没有为实现战争目的投入足够多的作战部队,说得难听一点的话,就是美军定下的战争目的过于远大,远远过了这一时期美军的作战能力。
从军事上讲,在实力有限的情况下。美军就应该由实力来决定作战目的。
客观的讲,美国打中东战争的目的不是要将共和国赶出中东地区。可以说。这也是非常不现实的目的,毕竟在无法征服伊朗、或者说征服伊朗的代价过于巨大的情况下,美军永远也不可能将共和队赶出中东地区。前面已经多次提到,美军在中东战场上的战略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阻止共和国从中东地区西进,在共和国势力与欧盟之间建立一道屏障,从而使欧盟保战略目的实际上就是确保不被共和国赶走,而不是成为中东地区的霸主。
先得承认,大战爆的时候,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处境非常不力。
虽然在控制子黎已嫩之后,美国完成了对叙利亚的迂回包抄,并且完善了以色列北面的战略屏障。随着约旦宣布永阿拉伯世界支持之后,共和国与美国均在战前承认了约旦的永位。即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共和国与美国都不能攻打与入侵约旦,因此以色列的东面也有了一道比较可靠的战略屏障。但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那就是以色列与土耳其被隔绝,并没有连成一片。
从地理位置上看,以色列实际上就是一座孤岛,即便周边几个国家不会落井下石,也没有任何战略纵深可言。说愕不客气一点。如果共和国愿意,甚至不需要向叙利亚部署地面作战部队,只需要在伊拉克巴格达西面大约劲千米处部署几个炮兵旅,就能在数日之内将以色列炸成废墟。虽然土耳其的国土要比以色列广袤得多,而且人口众多。共和国陆军要将炮兵部署到叙利亚境内才能炮击安卡拉,要想炮击伊斯坦话怀得将炮兵部署到库尔德斯坦的西部地区即伊伦湾,但是土耳其的处境与北面的俄罗斯非常相似,即腹背受敌,在西面就是夙敌希腊。欧盟有可能在俄罗斯战败前出兵,希腊也就有可能在土耳其战败前翻脸。即便希腊不大可能出兵攻打土耳其,也很有可能出兵塞浦路斯、推翻由土耳其当局支持的北塞政权。
由此可见,美军要做的,就是在共和队起进攻之前,扩大中东战场上的战略纵深,确保能够在精悍的以色列国防军与庞大的土耳其国民军的协助之下,挡撞和队西进的步伐。再来看美军的作战行动,就能现,集中在某个方向上起进攻,显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实事求是的讲,从扩大战略纵深来说,美军不但不应该集中在一个方向上,还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南面。而是应该集中兵力从北往南进攻。先占领库尔德斯坦,再南下攻打叙利亚,最终与南面的以军会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将共和队挡在小亚细亚之外,并且利用小亚细亚的复杂地理环境。抵挡共和队的攻击。
不得不说,杜奇威要么是过于自信,要么是把战局看得太复杂了。
战后,很多人在研究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输掉世界大战的总统时。都认为他在中东战场上错过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暂且不说西方的战史学家怎么评价杜奇威,就连不少东方战史学家都认为,如果杜奇威能够在中东战争初期为西约集团联军订下一个更加切实可行的目的,并且合理利用相对有限的兵力,就算美国仍然会输掉中东战争,也仍然会因此失去打赢大战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很有可能让共和国在这个,决定性的战场上多耽搁几年,从而使共和国为最终的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当然,很多西方战史学家都认为,如果西约集团联军能够在中东战场上再坚持2年,美国就很有可能以封锁、制裁、利益诱惑等等手段,让态度暧昧的欧盟以盟国身份参战,从而彻底扭转战局。
当然,实际情况肯定要比战史学家猜测的复杂得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杜奇威不是没有现犯了错误,而是没有办法纠正错误,或者说认为纠正错误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别的不说,早在旧年前,杜奇威就领教过共和队的山地作战能力,虽然在这旧年间,锐意改革的美国陆军也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在低空突击能力上,与共和国陆军的差距缩小了许多,但是作为美国的最高统帅,杜奇威仍然不敢低估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要知道。美军在进步,共和国陆军也在进步。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共和国陆军已经在大陆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而且共和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表现很容易让人相信,这支旧多年没有打过仗的部队正在做热身运动,等到那些在上一场战争时还是孩子的战士熟悉了战撤境,肯定会爆出更加惊人的战斗力。如此一来,在制订战略计戈小的时候,杜奇威就不会把地理因素看得太重,即不会指望小亚细亚的崇山峻岭能够挡撞和国陆军的前进步伐。要知道。早在力多年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与帕米尔高原都没有能够挡撞和国陆军。
由此可见,杜奇威的中东战略实际上是在以攻代守。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通过积极主动的进攻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与军事物资,使敌人不但花费时间进行防御,还得花更多的时间重新组织进攻。单纯从时间上看,这已经足够为美国争取到好几年了。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在毖年积极动进攻。等到共和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击败了俄罗斯,数以百万计的大军南下的时候,就算美国陆军倾巢而出。也很难在中东战场上挡撞和国陆军的前进步伐。以毖年下半年的局势来看,没有中东战场上的影响,俄罗斯很有可能在四年的第一季度战败。算上调整部署的时间,共和国陆军最快能够在曰年下半年转战中东战场。到这个,时候,美国最多完成第二阶段战争动员,美国陆军的总兵力不可能过幼万,也就不大可能在中东战场上挡住兵力几乎相当,而且战斗力更强大的共和国陆军。当然,真要像这个。样子打下去,美国不但会在中东战场上一败涂地,还会在其他战场上遭遇惨败。比如在地面战争稳ca胜券的情况下,共和国当局很有可能在毖年底全力支持太平洋战争,提高海军与天军的地位,让美国以更快的度输掉太平洋战争。
可以说,作为美国总统,杜奇威先就得从整体战略的高度考虑作战行动,而不是盯着某一个战场。这一点与裴承毅完全一样,不然裴承毅也不会在积极主张以太平洋战争为主的情况下,仍然让袁晨皓在大陆战场上全力施为。两人的区别也很明显,前者一直在被动应付各种挑战,后者则在积极主动的起挑战。
从这个角度出,再来看双方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行动,自然能够明白,为什么要在塞班岛打上几个月,然后你来我往的消磨几个月。直到毖年年底到凹年初,双方海军才再次拉开架势,为决战而来。要知道,在双方的“主力舰队”向马里亚纳群岛前进的时候,双方的地面部队已经在俄罗斯与中东地区交战,而且打得如火如荼。可以说,双方在这个时候都把欧亚大陆上的战斗当成了磁铁,希望已此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以便在更加重要的战场上取得优势。
如果一定要找出重点的话,西太平洋上的那座群岛才是真正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