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不怎么吃甜食的爷爷都吃了好几块,直夸孙**手艺不错。
看着外婆细细的品味着桂花糕,孙刚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
印象中,儿时外婆家门口有两棵桂花树最为茂密,听外婆说,这是丹桂,两棵树整体树形茂密,像两把巨大的绿伞。
一到八月,树上的丹桂悄悄地开花了,它们细细碎碎、轻轻柔柔的样子很招人喜欢,远看,如同满天的繁星,布满桂树每一处的枝头,它们的芳香飘得很远很远。
于是,心灵手巧的外婆,做起了桂花糕。她先是将桂花采摘回来,经沸水稍烫一下,捞起来晾干,加入白糖,密封于玻璃瓶中待用,名之曰收藏桂花。别小看这一道工序,这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桂花保鲜小技。这样一来,无论是做成桂花藕粉还是桂花蜜枣茶,还有桂花糖都可以恰到好处地用得上它。
作为小孩子的孙刚,还有一些表哥表姐,也特别喜欢吃外婆做的桂花糕。
糯米粉和粳米粉都是事先磨好了的,将这些糕粉混合之后,进行细筛,加入白砂糖,用清水搅拌均匀,再加上搅拌好了的糕粉放到笼上蒸一刻钟,然后取出来,将糕粉用湿纱布包住,不断地揉捏,直到表面光滑,糕粉细腻为止。
接下来,把糕粉拉成长条,抹上植物油,轻柔地撒上一层桂花,点点缀缀,桂花之美很养眼,幽幽的香飘满一屋,最后切成任意块形,入口芳香。
还清楚地记得童年的时候,孙刚常常被表哥表姐带着围着外婆,看她做桂花糕。看她粗糙的大手在层层的桂花瓣和面团间灵活地滑动,然后用勺子从盘中沾上磨碎的芝麻往面团间送,最后用糖丝在金黄色的桂花糕身子上点上美丽的蝴蝶花纹。
每当外婆把金黄的桂花糕往大蒸锅里一放的时候,孙刚就仿佛听到了它们在蒸锅里“咕嘟咕嘟”喧闹的声音,鼻子间就立刻浮起了一缕缕从桂花瓣里流露出来的花香。
孙刚和哥哥姐姐们总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耸着小肩膀,双手趴在锅盖上,小心翼翼地贴在灶台边上,细细地聆听着里面的动静,静静而耐心地等待着外婆打开锅盖的那一刻。
每当铁锅中那“咕嘟”的声音又一次响起的时候,他们总把“外婆”两个字叫得清脆而响亮。
最开心的当然要数开锅的时候了。孙刚这群小鬼早已把灶台围得严严实实了,眼睛早已笑成了一条缝。
随着外婆一声:“开锅……”顿时,整个灶房都飘散着浓郁的桂花糕清香,大伙们的笑容便立刻浮在了腾腾的蒸气中。
金黄的桂花糕仿佛在锅里浮动,连同他们的心一起跳动。
伴随着他们“哗哗”的谗嘴声,外婆便用大手极其娴熟地从滚烫的热水中,把桂花糕连同托盘一起拿起来,然后轻轻地放在孙刚他们面前的大圆竹桌上。
桂花糕中散发出来的清香又一次浓浓地浮了起来。他们眯着小眼睛,张开大嘴儿,贪婪地呼吸着这一层层散也散不开的香气,试图不放过它们任何一丝溜走的味儿。
轻轻咬一口,里面的桂花和糖汁便悄悄滑了出来。细细地嚼几下,浓香与思想便一起融化。
老屋、老人、孩童、桂花糕在无形中组成了一幅恬静的乡村水墨画。那时侯,孙刚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亲情的温馨,更是一种对淳朴乡情的遐想,一种对天真无邪童年的回忆。
桂花糕和年糕的口味是绝然不能相比的,年糕也是甜食,吃起来总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桂花糕最大的特色是,温润玉软,口感细腻。
它朴实、馨香、细腻,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桂花糕里都沉淀着一缕浓浓的乡村味儿。这缕乡味儿中融合着外婆家中的桂花,田野间的水稻米香,还有村子里清醇的井水。
吃桂花糕,总是能找到那种陈年细软的感觉,最要紧的是,那股芳香四溢的桂花香,在一张口时就直朝鼻子袭来,桂香是沁人心脾的,孙刚只能说,用桂花做成的糕,真能引人入胜。
月下桂子太寂寞太孤独,但我们人间一切与桂花有关的美食,如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莲藕汤、桂花粟子鱼都是热闹非凡、回味无穷的,吃了与桂花有关的美食,身上便有了一股桂花般的淡淡清幽。
只可惜,后来外婆家盖房子的时候,被石灰烧伤了,慢慢就都枯死了,外公只好把它们给刨了,为此**岁的孙刚还哭了好几次。
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孙刚才再次吃到这么好吃的桂花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