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小农民》免费阅读!

172. 烤红薯(2/2)

作者:腼腆的胖子

的土包,嗯,有戏。

    于是孙刚和村子里几个小伙伴便会在下午放学后一同前往,观察到四下无人,一个人趴着望风,孙刚记得望风的人选常常是周强,因为在这一群伙伴中,他是最小的。剩下的便猫下腰,开始扒红薯,红薯秧是不能蓐的,偷走了下面的大红薯,红薯秧和小红薯还可以继续长,要是不小心把秧弄掉,明天红薯秧死了,那是准会被大人们骂的。

    经过多年的“斗争”经验,那时他们就挺狡猾,已知道“消灭罪证”了。

    等孙刚他们小书包、裤兜都有塞满了,望风的人便小声呼叫一声,“人来了!”大伙就呼呼拉拉钻进草丛里,躲进树林深处,找个地方准备烧红薯。

    那时,孙刚的学习不错,也很会玩,在小伙伴中威信很高,大家总听他安排。

    他审查地形,找到较高的地势放下红薯,便用小铲划一个圈,说就在这里。

    于是一帮人便像听到命令一样放下红薯四处找干树枝干树叶,要不然再偷谁家的一捆干柴——在孙刚的印象里,他们是不主张偷人家的干柴的,一是伙伴们中间老有人憋不住嘴(泄密),二是觉得还自己找来的最痛快。

    当他们再次聚拢来时,柴禾便高高地堆在一起了,孙刚已红挖好了红薯窑,这种烧红薯的窑多是长方形,一二尺长,深深的,以便可以填进更多的柴禾。

    一头洞开好让他们撅着屁股去烧火,那一头是一个尾巴样的烟沟,以便像烟囱一样排烟。

    现在想起来,那时设计的还挺科学的。

    窑挖好后便是码放红薯,红薯多是长块形,所以就摆放得整整齐齐一溜。像一排等待检阅的士兵。

    这时就用家里捎来的火柴把火点着,一会儿火就熊熊燃烧——伙伴们便又各自又去找柴火。

    回头看看红薯窑熊熊的火焰,心里甭提那个美呀,拾起柴火就更有劲了。

    等红薯烤的差不多了,变成了黑黑的一排,便是最后一道工序:把红薯捂在热火坑里,把窑踩塌,埋上些干土,伙伴们那时的“专业术语”叫焖窑。

    这时候孙刚他们便一个个快活地钻到树上开心地玩起来。等到日将落山,大家玩够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

    孙刚便会大叫:扒窑。大伙便兴奋地从树上跳下来,从热灰中扒出已烧好的红薯,哈哈,喷香喷香,那个滋味真是叫美,直吃得他们个个滚瓜肚圆。再互相看看,个个嘴上,手上满是黑黑的灰。回到家,这黑乎乎的嘴脸,身上脏兮兮的,又免不了爸妈一顿臭骂。

    哎,管他呢,谁叫这烧红薯这么好吃呢?

    孙刚站了一会儿,就见到这些熊孩子们一人抱着一小捆干树枝过来。

    “小刚叔……”

    “小刚叔……”

    …………

    一人孩子们就围着孙刚亲热的叫着,他们很崇拜孙刚,村子里一直有孙刚的传说——“孩子王”。

    “你们偷谁家的红薯?”孙刚问道。

    “我家的,是我自己家的。”稍微大一点儿,这一群领头的孩子汪远赶紧答道。

    “我们不是扒小刚叔的吗?”鼻涕娃一脸疑惑的小声说道。

    “你憋住……”汪远狠狠的瞪了鼻涕娃一眼。

    孙刚明白了,感情这群小家伙是去他家红薯地里打的秋风啊。

    “想扒就扒,别弄坏了秧子。”孙刚也不在乎这几个红薯,他们也吃不了多少,只是好玩罢了。

    最后,孙刚没有参与他们的“活动”,顺着小路走到了稻场边。

    稻场里,小孩子们围着大人们坐在谷地里用金黄的谷杆编织草帽、草墩。在农村,那是一件再有趣不过的活儿了,草帽大都是编来玩的,主要由孩子们完成,也由孩子们享用。

    草墩则是编了放到家里用的,也可以拿到街上去卖。

    扎得好的草墩,厚实牢靠,有棱有角,外表露出谷杆深绿而细腻的光泽,上面再包一层白纱布,让人看了爱不释手,能卖个好价钱。

    那种手工活儿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心灵手巧。

    谷杆要挑选饱满柔韧、纹路金黄发亮的,先要在手里不停揉搓,使之变得柔软后再编。

    穿针引线似的一根接一根地编,个把钟头就能完成一顶草帽或一个草墩的制作。

    秋阳高照,秋高气爽,周围簇拥着一座座稻草垛,身边堆放着一捆捆稻草。

    稻香弥漫,浓过醇酒,一群人快乐地坐在一起。谈笑间,光阴在指尖闪动,感觉那不是在编织草帽和草墩,是在编织着乡村幸福的日子。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