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的太平军灭不了两万湘军。
除了对手的素质不一样外,后期的太平军同样也出现了绿营军现在出现的问题。
洪秀全封王太多,的确满足了大家的虚荣心。不过却也让各位将领勾心斗角起来;再加上太平军纵横数省,兵员的地域差距很大,很容易相互隔阂,形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
前期的东王杨秀清实行的是精兵制。建都天京后,太平军的部队虽然编成了六十万乃至百万,不过其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士兵都是刚从军的平民,没有受过训练。杨秀清极重视部队的训练,故每战只派出训练有素的部队,其余新兵留在天京大本营受训,这就给人造成太平天国只有十几万部队的错觉。
而到了后期完全就是裹挟了,忠王李秀成拥兵一度超过百万,不过其中大部分是流民,而且又充斥着大量的老少,军队实力大大削弱。
后期曾出现过一个“三河大捷”,章平以前是一直想不明白。数万太平军围歼六千湘军不是理所当然么,有什么好称道的?
现在才知道,那时的太平军由于东王被杀而放弃了他一直实行的精兵制,兵虽多,不过战力却大大缩水;而相对来说湘军这六千人从两湖打到安徽,都是极富经验的老兵,兵精将勇、士卒惯战。能歼灭他们的确算得上大捷了。
这么想起来,东王对于天国的功劳实在是非常大。想起太平天国后来的悲惨结局,章平脸色灰暗,不久前对洪秀全的好感也一扫而空。
杨秀清虽然野心是大了点,但他却是有这个资本、有这个能力说那样的话。他的军事与政治才干远远超过洪秀全。
“我要不要去投靠东王,解决掉洪秀全,改变‘天京事变’这段历史呢?”章平似乎找到了太平天国存活下去的一个方法。
一场太平军新兵的处女战就直接打垮了城外清军的斗志。清军现在已经完全龟缩在大营中,再也不敢出来显摆了。
在永州的赛尚阿从广西就和太平军交手,哪里还不知道太平军的战力。见道州城外的清军坚守不战,他表示很是理解。但咸丰皇帝那儿也不能搪塞,他只有自己绞尽脑汁想主意来复命了。
在永州看了道州城周围地形半天,终于脑光一闪,拍案叫绝:
“道州三面皆河,城中粮食甚少;我军如能严密固守,使其不能复窜,可期不战自毙!”
老子打你不过,怎么办?那就断粮,饿都要饿死你!
其实正因为如此,恰恰给太平军赢得了休整士卒,补充兵员,扩大影响,鼓舞士气,确定航向的万分难得的良机。
也可以这样认为。赛尚阿的“围而不战”的战略思想为太平天国立了大功,这支蓑衣渡战后逐渐衰弱下去的革命力量又大大地恢复和发展起来。若不是身处两方阵营,章平倒真想给他发一张红彤彤的大奖状来表彰他的机智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