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甲午》免费阅读!

第十二章 迷雾中的开始(三)(2/2)

作者:面条2008

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要撑住了,我们不能退,一退恐怕我大清就从此再也无法翻身了。”

    历史上的中国,何尝不是就退了那么一大步?正是这一步才把日本真正送上了强国之路。日本从中国所取得的赔款,用于陆军扩充费为5700万日元,海军扩充费为13900万日元,临时军事费为7900万日元,发展军舰水雷艇补充基金为3000万日元,共30500万日元,占偿金总数的85%。正是用这笔钱,日本才能迅速扩充军备,在1905年一举击败强大的俄国。而巨额赔款还使日本在1897年改银本位制为金本位制,使日本的金融市场获得了国际竞争力。

    一想到这些,光绪心中也是一阵发苦,谁都以为他此时强硬的拒绝与日本和谈,背后一定藏着什么惊天妙手,却不知道他其实也只是在硬撑,以他对此时日本国力的了解,赌日本必然不敢将战争持续下去。

    “朕估计日本国内的情形恐怕还比较复杂,一时之间日本必然还不会答应从山东撤军,所以朕才把段~瑞和杜振武调了过去,如果日本不撤军,那就只能打下去,朕的态度很明确,将来你主持和谈也要记住一点,就算是把这个国家打烂,朕也绝不会同意什么割地赔款的条约。”

    李鸿章默然的点了点头,皇上的态度他其实早就看明白了,从深心里讲,他也是赞成的。然而国家今日的局面,谁又真的愿意看到一个元气大伤的国家,况且大清还要面对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国家被拖垮了,受益的还不是那些西方列强。

    似乎是看出了李鸿章心中的忧虑,光绪忽然笑了笑,露出一丝无比自信的神情说道,“世上的事情终究还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日本的国力断然坚持不了多久,否则这场他们就不会主动发表和谈声明了。朕所以如此,还有一层意思是要看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眼下日本国内政局有多大的控制力,这一点对于我大清以后至关重要。”

    “伊藤博文?”李鸿章迟了一下,有些不明白皇上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过此时光绪也不想解释的太多,乙未年的这盘棋局才刚刚开始眼前很多东西都还存在着变数,他所能做的不过是待势而动。光绪站起身来走了几步继续说道。

    “前几日朕颁布了变革朝政的上谕,想必李中堂已经看过了有些个想法,朕今日也不妨提前和你讲讲。你主持洋务多年,对于我大清外交上面的利弊得失心中一定看得很清楚,朕打算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专一负责我大清外交事务,只是这外务

    的人选,朕琢磨了很久……”说着,光绪抬头看了李,静静说道。

    “朕心目中的人选,非你莫属朕打算让你入值军机,并兼任外务部大臣知你以为如何?”

    李鸿章心中一惊,差点有些头晕目眩。他万万没有想到今日皇上会忽然提出这样想法中骤然间如乱麻一般,理不清楚。

    中日甲午一战李鸿章一手创建的北洋顷刻间土崩瓦解,满朝大臣的攻讦,举国上下的责难,让他心中的英雄气也随着甲午一战中消磨殆尽。再加上当初皇上以袁世凯督战威海,他便已经看出了皇上有意让袁世凯将来接任自己的北洋大臣一职,只盼着中日之战过后告老还乡。却压根没有想到,皇上居然会在北洋惨败后,还让自己入值军机兼任外务部大臣。

    “微臣何德何能,敢担当如此重任?甲午之战,北洋惨败,微臣至今心中仍然痛愧莫名,无颜见天下之人。皇上还是让微臣告老还乡吧……”说着李鸿章颤颤巍巍的跪了下去,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北洋惨败,你李章是有过,但是不全在你身上。这一点朕心中有数,你心中也要有数,就好比我大清与日本这一战,时势使然,又岂是你一人能够挽回的?这里面的曲折是非,朕说了也不算,后世自有公论!………至于告老还乡,你李鸿章当真要走,朕又如何留得住你?朕只是替你感到惋惜,二十多年的洋务,以一人之身周旋于各国之间纵横阖,以一己之力创建北洋支撑起大清的危局,难道你李鸿章就当真甘心就此罢手?男儿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你当年的意气风发又到哪里去了?…………”

    光绪这一连声的责问,让鸿章顿时呆呆的怔在了原地,原本已经心如死灰,此刻却被搅动起一片惊涛骇浪,铺天盖地的席卷过来,依稀中,分明是当年带着淮军的金戈铁马声,忽然又变幻成黄海大战中烟消云散的北洋舰队……………

    “微臣老了,恐再也不能为皇上效命了………”良久,李鸿章终于黯然长叹一声,心中忍不住一阵悲凉。

    功荣辱,于他宦海风波的几十比,早已经不能激起他心中丝毫的波澜了,然而皇上的那句不甘心,却如一把刀扎进了心窝里面,他是真的不甘心,可除了不甘心,此时他又能如何?大浪淘沙,他感觉自己真的是老了,面对着眼前的时势大潮,恐怕也惟有归去二字。

    “老了何止是你李鸿章,个国家不也是老态横生?”光绪说着,竟走上前亲手将李鸿章扶了起来,“朕不勉强你,但是朕真的很想你能够留下来,和朕一起把你没有做好没有做完的事情,再重新做一遍,难道你真的愿意悠悠百年后,世人提到你李鸿章的时候,只有这一句话,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天下惟庸人无咎可誉,功过荣辱,在朕看来都比不过有机会把未曾做到的事情重来一次,重振北洋,重振这个国家,朕离不开你李鸿章啊!………”

    “这就你李鸿章而言,于国家而言,你的才具正是朕要借重的地方,何况还有像伍廷芳、张佩纶、以及从朝鲜回来的那个唐绍仪,这些原本都是你北洋出来的人才,都还是要你带一带,国家不能后继无人啊。当然如果你真要走,朕也不强求,不过就算你归去田园,朕料想你也做不了陶渊明,因为你心头有块疤,被日本人在甲午捅的这一刀,捅得太深了,你李鸿章就算识尽人间百味,恐怕也终究躲不开这心头的无穷遗憾吧…………”

    李鸿章唇微微一颤,心中却如同被雷击一般,怔怔的在原地站了许久。

    光绪也不管他,只是站在一旁默默的等待着。

    良久后,李鸿章摇了摇头,叹息着说道,“微臣明白皇上的意思了,其实去留于微臣而言,都是堪不破甲午这道坎的,微臣就留下吧,以这份残躯为皇上效犬马之劳,也不枉皇上对微臣今日说的这番话。”

    光绪无声的点了点头,这一刻,没有心绪激荡壮怀激烈,只有两人平静如水般的目光,交错而过。

    “你去任后,何人接替你的北洋啊?”光绪静静的看着李鸿章问道。

    李鸿章一愣,瞬间便明白了光绪的意思。皇上早就有意让袁世凯接自己的位子,此时并非不能明说,只是因为北洋权太重,皇上希望由自己出面举荐,以免朝廷之中有人诟病皇上一味任用私人。

    “微臣举荐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俯身说道。

    光绪却忽然轻轻一笑,像是看穿了李鸿章的心思一般,“朕何曾怕担什么名声,朕这样做是因为这个位子必须由你来举荐,袁世凯原本就是北洋的人,由你举荐他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何尝不意味着由你亲手缔造的北洋,从此薪火相传,北洋将来倘若能够发扬光大,这支火把也是从你手里传下去的啊…………”

    “皇上………”李鸿章忽然之间心头一震,继而便是说不出的百感交集,一下跪在了地上,眼角竟已然有些湿润了。

    今天白天加班,只有晚上回来码字,到现在都写到快凌晨5点了,累死我了。睡觉去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