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甲午》免费阅读!

第七十一章 紫禁黄昏(十)(2/2)

作者:面条2008

,乾清宫大殿内一片肃静,众人都情不自禁的屏住呼吸向门口望去,大殿正门口处,皇上带着李鸿章和太监小德子正缓缓的走入殿内,脚步声低沉缓慢,就像敲打在人心坎上面一样,让人有些莫名的慌张。

    刚一走入大殿,光绪忽然停了下来,也不管上面慈禧正用怎样的眼神看着自己,目光冷冷的扫视着大殿内的众人,负手而立。

    众人迟疑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纵然是孙毓汶、徐桐等人,也不得不匍匐在地。顷刻间,大殿内便是黑压压跪倒了一片。

    光绪环顾四周,却是一言不发,缓缓走到慈禧身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便神情冷淡的走到慈禧身边,静静站在一旁。

    大殿之内一片安静,慈禧也被光绪这个举动搞得有些意外,一来没有想到光绪居然敢来乾清宫,二来也想不到重兵包围之下,光绪还能如此镇静,似乎完全不把今日的危局放在眼里。

    大殿内顿时变得分外紧张,太后没有表态,皇上也是一言不发,眼看着有些冷场,徐桐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伏在地上大声说道。

    “启禀太后,今日的朝会乃我大清两年多来第一次,身为大清臣子,老臣心中委实有太多话,今日不得不说,也不能不说…………自甲午皇上主政一律,朝廷政务屡多失当,祖宗制度随意更张,对外于洋人一味软弱迁就,失我大清威严气度,对内弃国家制度于不顾,推行所谓新政,前些日子,更是与洋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致天下士子心寒,天下臣民离心,倘若再不改弦更张,国家将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了……………………”

    徐桐说着,便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由皇上新政的若干举措,到前不久北地拳民变乱,说的是口沫横飞,虽没有明言,但是傻子都听得出来,这折子里面的字字句句,全都是奔着皇上去的。

    徐桐的话才刚刚说完,他身后便又陆续有大臣站了出来,一人一个手本,看样子都是早就准备好了的,跪在大殿中念得抑扬顿挫……………

    “皇上弃旧学而迎新学,这是我大清新政最大之弊端,洋人的学问无非就是奇技yin巧,而四书五经才是治国之本,本末倒置,国将不国矣…………”

    “我大清国势衰弱,确需幡然振兴,但是我朝国体与洋人颇多不同,文化风俗朝政制度更是相去甚远,一味效仿洋人制度,全然不顾我大清之根本,这好比是盲人摸象,又如何能治得了大清眼下的病根?前次北地拳民变乱,便是民心民意,太后,新政之弊已到了非挽回不可的地步了,倘若天下人都与我大清离心离德,我大清危在旦夕啊………”

    “荒唐之至!………”人群当中,文廷式再也听不下去了,一个大步走到大殿内,对着那些个大臣怒目而视。

    “既然新政在诸位眼中如此不堪,为何平日不进言,不劝谏,不竭尽全力去为国分忧?今日大家伙倒是都站了出来,煌煌大言新政之弊端,新政的得失对错暂且不论,文某斗胆想问问诸位,你们为我大清又做了什么?是看戏听曲还是狎ji嬉戏?大清,是在你们的酒宴上还是牌桌上?头顶三尺有神明,你们扪心自问,愧还是不愧?……………”

    “文大人这话我倒是听不明白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诸位大臣既然位列朝廷当中,直言进谏又有何错处?”不等文廷式把话讲完,徐桐便冷着脸喝到。

    “直言进谏?………”文廷式不禁一阵冷笑,“拥兵紫禁城在前,胁迫皇上在后,这就是你们的直言进谏?我大清何尝有过这样不忠不义的臣子,你们难道想谋反不成?!………”

    一言既出,整个大殿内顿时一片大哗。文廷式这话,已经不是在说这些大臣了,而是直指御座上的太后。

    徐桐倒是镇定自若,轻笑着走到文廷式面前,拱手说道,“敢问文大人,今日这朝廷之内,到底是何人想要谋反?”

    文廷式看也不看徐桐,转身对着慈禧和光绪说道,“国家朝政,从无陈兵于侧才能议得出来的,微臣请太后罢殿外之兵………”

    “文廷式咆哮朝廷,播弄是非,举止无状,微臣恳请太后将文廷式撤职查办,以儆效尤。”徐桐也毫不示弱,转身跪下,紧接着,便有一大帮大臣都跪了下去,高声喊着,“臣附议,请太后治文廷式之罪!”

    “文廷式不过是说了句实话,何罪之有?”一片喧哗当中,翁同龢缓缓的站了出来,静静的望着御座上的慈禧。今日的局面,他也是看的清清楚楚了,人到了破釜沉舟的地步,还有什么不顾的,无非就是拼却一死而已。

    “都退下吧,既然是议事情,就要让大家伙都说话。”慈禧摆了摆手,看似毫不在意,心中却是一阵烦躁。

    徐桐等人说了半天,却是半分也没有说到点子上,现在还和文廷式纠缠不清,简直是荒唐之极。这样的人,能够做什么大事?想到此,慈禧不由得将目光投向孙毓汶。

    孙毓汶此时也看出些不对劲来,真要是由着局面这么乱下去,还真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当即迈步出列,正色说道。

    “启奏太后,刚刚诸位大臣都言及新政的诸多弊端,微臣以为,国势衰微,确实当求振兴之法,但治大国如烹小鲜,倘若一味操切行事,反而会让国家越变越乱。皇上毕竟年轻,主政的时间不长,经验也有所不足,值此国家危亡之秋,不可不慎之又慎。微臣斗胆,恳请太后出面训政,以太后治理国家几十年的经验,为我大清徐图振兴把稳大局。”

    徐桐此时也醒悟过来,对刚刚文廷式搅局恨的是直咬牙,白白让自己错过这么好一个机会,当即也紧随孙毓汶身后,高声说道。

    “微臣赞同孙大人的主张,恭请太后训政,重振大清朝纲。”

    哗啦啦,大殿内顿时一大片官员都跪了下去,七嘴八舌的说着请太后训政的话,黑压压的人群当中,只有李鸿章、翁同龢、杜怀川、文廷式等人孤单而立。

    …………………………

    “大军还有多久才能到达京城?”距离京城几十里外的一座山坡上,陈卓勒住缰绳,整个人急的都快说不出话来。

    齐广洋跃马上前,嘴里大口的喘着粗气,人身上马身上全是汗水。“两个时辰,大人给卑职两个时辰,卑职一定赶到京城!”

    陈卓望着京城的方向,心中起伏翻涌,说不出的难受。

    离京之前,他在光绪面前跪谏了半天,他是万分也不同意皇上行此险招,可是无论他怎么劝谏,皇上都是断然不允。兵变一起,局面立时便混乱不堪,且不说董福祥等人有没有谋害皇上之心,万一乱兵当中一发子弹飞过来,谁能担保得了皇上的安危?

    他也明白皇上的心思,朝廷当中的这个脓包,迟早有一天都是要挤破的,皇上此举,其实就是布下一个局,yin*董福祥等人谋反,为清理朝局奠定基础。可皇上凭什么就相信太后不会对他下手?万一大军来迟一步,万一皇上有所不测………

    陈卓是真不敢再想下去了,一挥马鞭指着下面快步行进的队列说道,“来不及了,日落之前必须赶到紫禁城。我率所有骑兵先行,直驱紫禁城,齐广洋,大军就交给你了,大军一入京城,立刻分兵驰援紫禁城,记住了,我大清只有一个皇上,你和我也只有一个皇上!…………”

    “大人,还是让卑职率军先行吧,董福祥所部有一万多人,大人孤军入京,恐怕凶险万分!”齐广洋一伸手,死死拉住陈卓的马缰。

    “凶险?董福祥所部人均不过10发子弹,能打什么仗?别忘了我们麾下是陆军第一师,是我大清最精锐的军队!我只担心时间,担心皇上能不能熬过去………”

    说罢,陈卓一挥马鞭,马蹄高高扬起,身后的卫士也紧随其后,如风一般席卷而去。

    一片烟尘中,只听到陈卓的大喊声,“入京!救出皇上,平定叛乱!”………………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