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免费阅读!

第324 强行征辟(1/2)

作者:傅戍己

    第324

    强行征辟

    第324

    强行征辟

    攻略冀州。还是攻略关中?

    两者虽各有优劣,但是其中却肯定有一个最优者。

    刘杲皱起眉头,陷入苦思。

    冀州能成事,关中亦能成事。

    往前数,光武帝一统天下的根基在冀州;汉高祖刘邦、秦始皇帝一并六合的根基则是在关中。

    然而,历史上,无论占据关中,还是占据冀州的军阀,失败者亦是不可胜数。

    一句话,关中可以胜,冀州亦可以胜;关中可能败,冀州亦可能败!

    地形是争霸天下的关键因素,但不是所有。更为关键的是,关中、冀州,哪一个更适合并州军发展,哪一个更能发挥并州军优势!

    刘杲将自己关闭书房内,盯着数幅关中、并州、冀州的地图,一边回忆起中国两千年历史上的各路军阀,一边计算并州特色,进而考虑冀州、关中得失!

    不过,一直至夜幕降临。灯火阑珊时,刘杲也没有作出有意义的决定。

    刘杲不得已,只能退而求其次,召集众谋臣前来共议并州未来战略方向。

    似刘杲这种心中茫然,却迫切召集谋臣的举动,并不符合一个合格帝王举动。

    但凡帝王,听取谋臣建议前,其心中必先对一切局势,有个基本的把握。心中对未来有大致模糊方向,而后召集谋臣议事,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将谋臣的种种建议,和其心底的计划慢慢统一起来、糅合一起。

    因为心中有谱,所以才能择其善者而从之!

    反之,若是帝王心中尚未一个大概印象,便极其容易被谋臣言语诱导,一会觉的这不错,一会觉的那亦可行,进而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性情。

    早在刘杲接到长安传递来的密信时,他已经发出召集谋臣的命令。当然,刘杲为对整体局势有个全面了解,故意延迟召集谋臣一个时辰,以便他拥有充足的时间,解读当前局势。

    初平二年六月十八日,亥时差一刻{20:45},刘杲离开书房。前去府上密室,会见并州谋臣,听取众谋臣,对关中事变的看法。

    刘杲跨步走出书房,忽然想起一事,对亲卫吩咐道:“嗯。你去厢房唤醒荀彧,一起入密室议事。”

    因为长安事变消息,匆忙之间,刘杲却是根本没有闲暇接见荀彧。不过,刘杲为防止荀彧这般大才,偷偷溜走,所以特别吩咐家仆,务必留下荀彧,并为荀彧专门腾出一间厢房。

    却是,刘杲为避免意外发生,虽未接见荀彧,却将荀彧强制留在州牧治所内。

    “咦?”对于刘杲这项命令,这名亲卫不禁有点愕然。

    乱世之中,心怀壮志的刘杲,比董卓更怕死,更加注意自身安全。

    自从刘杲入并州后。他便通过层层筛选,挑出八百名绝对亲信。这八百名亲信,都是先暗查其祖宗五代,而后经过职方司、锦衣卫的双重考验,才能入选为刘杲亲信。八百名亲信,其中五百名为正式亲卫,三百名为候补亲卫。所谓候补亲卫者,即比如刘杲突然遭遇刺杀,某些亲卫当场死亡或受伤,那么他们的空缺,将由候补亲卫快速补上。

    也即是说,刘杲身边的亲卫,将会时时刻刻保持五百人满编状态。

    虽然刘杲自身武艺不差,但是随着他地位不断提高,刘杲越来越注意自身安全,很少单独行走,至于似穿越时那份单刀入广宗的豪情,更是早已被他刻意压下。

    如今刘杲出门远行,身边必有百名亲卫,分为四五道防备层次,严格排查各类刺客!毕竟,刘杲可不想重复董卓的悲剧!

    刘杲身边的这些亲卫,更是寸步不离,时时警备十步以内的任何人。

    因为亲卫保护刘杲,寸步不离,所以在耳熏目染之下,这些亲卫也大多晓得一些表面政治运行,以及各类表象的用人手段。

    荀彧,总共才入并州十数日。更不曾与刘杲见过一面。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刘杲竟然吩咐他,去引导荀彧参加并州绝密级军事会议?

    刘杲这个吩咐,亲卫怎能不感到惊讶?

    当然,亲卫也仅仅只是惊讶而已。毕竟,这些亲卫行事第一准则,是严格遵循刘杲吩咐,而不是基于他们个人判断。

    ============

    晋阳,州牧治所,某厢房内。

    夏日里,天长夜短。

    似今日,若是遵循二十四节气,则是刚刚才过大暑两三日。也即是说,晚上八点钟,晋阳城上空的太阳,才会彻底落山。

    天色刚刚昏昏,荀彧房中却已燃起蜡烛。

    厢房小桌上,散放着数本线装书册。这些书册,尽是刘杲设讲邯郸时,总结抄录,并以百钱一本贩卖四方的笔记。

    桌上,摊开三册笔记。一为《天下》,一为《格物》,一为《杂论》。其中荀彧正在研读的正是《杂论》。

    毕竟,似刘杲所讲《格物》,多是涉及后世物理学,荀彧空空泛读,也难有收获;似《天下》,鉴于汉世不曾有卫星地图,亦不曾绘制全球地图,所以刘杲这些泛泛的讲述天下的地理的书籍,一是让人摸不到头脑。二是用处亦不大。

    “对内用教,对外用化,合而用之,曰之教化。何谓教,明智知礼也,何谓化,移其风俗也!移其风俗,则与我同,不起纷争;明智知礼,则文明昌盛,排除愚昧。”

    “教化……教化!这就是刘杲心中的教化么?”

    “外界传闻,刘杲入湟中,收编群羌;入并州,收编匈奴、鲜卑。仔细研读这篇《教化》,方知刘杲对边疆蛮胡,颇为重视,非仅仅收编而已呐!虽不知刘杲收编蛮胡的具体手段,但是却可以此揣摩刘杲心境!”

    “光武皇帝……光武皇帝荡平群丑后,改革时弊,变前朝威武海外,改为采取军事内缩方针。刘杲……刘杲若真篡逆,他的执政策略,将绝对是对外扩张!孝武皇帝扩张,光武皇帝内缩……莫不成……”

    “国家疲惫至此,刘杲若是顽固积极向外扩张,却忽视民生建设,若是如此,国家能有甚益处?不过,观乎刘杲执政并州,虽收编匈奴,抄略鲜卑,但是却始终以守代攻。若是刘杲一心扩张,决不会如此。”

    “是了。刘虞、公孙瓒这类人,对于北疆野胡,不是‘宠其名王,收其兵卒’,便是‘抄其财货。迫为仆从’,但是刘杲却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策略,一边对匈奴快速收编,另一边对鲜卑则是轻骑抄略,夺其民众。”

    “而且,我这一路走来,只闻听无数鲜卑奴工、匈奴奴工辛苦建设并州,除少量因抄略鲜卑受伤的兵卒外,却无一人感觉到,抄略鲜卑成为并州负担!这说明,刘杲不但深明兵法之要,亦对用兵力度有极强的控制力!刘杲能够屡战屡胜,不是没有原因呐!”

    “唉,若是刘杲生于孝武皇帝时,怕是将建万古辉煌!只可惜,这世道……观其行事,刘杲不会篡逆的可能,怕是不足三成!”

    荀彧一边阅读刘杲讲学笔记,一边揣摩刘杲性格、气度、视野。

    “咚咚”传来敲门声。

    “荀先生,可曾睡下?”却是刘杲身边那名亲卫,前来呼唤荀彧议事。

    荀彧从沉思中惊醒,随口应道:“谁?何事?”

    荀彧说话时,已经起身打开房门。

    亲卫先是向荀彧施礼,而后才说道:“我家州牧欲与荀先生议事,若是荀先生尚不欲入睡,还请移步正堂。”

    “哦。还请小兄弟带路。”荀彧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吹灭蜡烛,跨步出门。

    荀彧既然肯来晋阳,便有与刘杲见上一见的心思,怎会拒绝亲卫所请!

    紧随亲卫引导,荀彧转步入内院某偏僻处。

    不比后世夜间,因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