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免费阅读!

第326 拳头!(下)(2/2)

作者:傅戍己

集中在荀彧身上,毕竟后世历史典册记载的荀彧赫赫威名,那可是任何一个熟知三国历史的人,都不能忽略的!

    荀彧向华歆点了点头,这才向刘杲回复:“诸位虽一致看好攻略冀州,然吾独以为关中妙于冀州!”

    “冀州有三弊,关中有三利!”

    “一曰根本。”

    “自古兵法之要典,在于‘未战胜,先虑败’,是以兵阵之后,胜固可喜,败亦不失根本。”

    “自古以来,天下无每战必胜之强兵。孙武为将,五战五捷,千里破楚,然秦军一朝入楚,吴兵不得不退!且三十年后,吴国灭,而楚国存。楚国者,虽败,国不灭,依旧是战国七雄;吴国者,虽胜,根基不稳,兴盛不过三十年,便国灭嗣绝!”

    “高祖与项籍争也,项籍兵勇,高祖屡败。高祖虽败,不失关中根本;项籍虽胜,不能合力诸王!高祖败,不过守荥阳;项籍败,却自刎乌江!”

    “董卓与山东诸侯战也,凉州兵强,山东屡败。山东虽败,地方足以自保;董卓虽强,却不能稳定雒阳、关中!而后,一朝孙坚与州牧同时举兵,立时摧毁董卓十万精锐!”

    “胜一时者,吴国、项籍、董卓也!胜一世者,楚国、高祖、州牧是也!彼胜,不足以害我之根本;我胜,可以摧毁敌之根本,此乃三代以来,能够安定天下之常理。”

    “关中,四塞之地,再配合并州、河东,其势强秦不能与之比!冀州,百战之地,公孙瓒、袁绍、韩馥、孙坚、袁术、刘岱、藏洪皆可引兵攻之。入关中,我欲不战,可阖门自守,敌虽欲战而不可得;入冀州,敌欲战,我不得不战,战、和,不得由我心!”

    “有战,必有胜负。若是冀州一朝战败,州牧将退守何方?并州?冀州若失,并州可存乎?”

    荀彧三弊三利之说,刚说第一策,刘杲便心头猛的一跳!

    是的,刘杲首先想起的便是曹操两大经典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败。未几年,曹操尽吞冀州,而袁绍子嗣不能守之;赤壁之战,曹操败,刘备、孙权胜,然终魏数朝,蜀汉、孙吴不能尽取魏之全境!

    数月前,董卓无比强大,但是短短数月内,却飞速破灭。并州军,又怎么可能每战必胜呢?譬如入冀州,并州军肯定要与公孙瓒等人鏖战,其中稍有不慎,刘杲并州基业,怕是一如董卓,将转眼间化为飞烟!

    荀彧继续道:“二曰众寡。”

    “兵法有言‘以正合,以奇胜’。我弱求奇,我强求合!何谓奇者,以少击多也,何谓正者,以多击少也!”

    “自古以来,俗人多乐讲以少胜多战例,似乎以少胜多方是军阵王道。然州牧须知,‘小人弄险以求闻达,君子守恒而知天命。’何谓小人,军将、步卒也;何谓君子,人主、国家也!”

    “孙武之击楚也,以少胜多,万古威名,然于国家无益。三十年后,越灭吴国;又百年,楚灭越国。秦击赵也,赵将以少胜多者,亦不知凡几,然终究为秦国所灭。”

    “故,为将者,可冒险行事;然,人主者,不可全赖于饶幸!当此时,关中初乱,王允、吕布、董卓部属相逆,州牧若入关中,可谓是以多击少;反观冀州,公孙瓒、刘岱、藏洪、刘虞、孙坚、袁术、袁绍,皆有谋取冀州之可能,州牧若入冀州,乃是以一人之躯,抗击天下也,可谓是以少击多!”

    “兵法有曰‘善战者,无赫赫之明功’,盖善战者,无不追求一切有利因素。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方,以强胜弱,以多暴寡,虽田农亦知其胜可期!以众击寡,战争之常道!”

    “州牧入据关中,大军扼守汉中以阻刘焉;扼守函谷关,以拒诸侯;扼守雁门、太原,以威慑幽州、冀州。敌虽众,不能入关以凌弱。”

    “且,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若无州牧大军威慑,山东诸侯早已各自兼并。山东各自兼并、内斗,州牧则可以快速掌握关中,甚至趁势夺取益州。袁绍入主冀州,公孙瓒、袁术断无容忍之理。待袁绍、公孙瓒激斗关键时,州牧顺势兵出太原、雁门,岂不强于今日入主冀州?”

    “三曰乱治。”

    “民喜太平而厌兵乱。和平安乐者,虽隔万里,民亦跋山涉水以来之;兵乱荒废之地,虽在近畿家乡,民亦远逃之。”

    “今袁绍屯兵河内,韩馥屯兵于邺县,州牧入据冀州,袁绍、韩馥能不起兵击之?击之,则乱起。冀州乱,则州牧虽是冀州人,亦不为冀州民众喜。冀州不乐州牧,州牧又如何说动冀州万民,逆击公孙瓒抑或袁术?”

    “反观关中。王允、吕布、董卓各路部将,纷纷兵乱,凉州人、京兆人苦不堪言,虽期和平而不可得。州牧之入关中也,荡扫群丑,安定关中,一如高祖据关中,关中万民,必人人乐州牧主持关中。”

    “由治转乱,民恶之;由乱转治,民喜之。入关中,州牧则是天下安定之希望;入冀州,州牧则是军阀兼并以自强。孰是孰非,州牧自度之!”

    孙资遥问荀彧道:“文若此言差矣!关中若乱,自是入关中有益。然,若是关中不乱,我并州又将如何自处?”

    荀彧摇摇头,微笑道:“孙指挥使何必言此也!关中,不乱也得乱!州牧如有安定天下之心,岂能容得关中不乱?”

    荀彧眼下之意,却是说:即使关中不乱,刘杲也可努力搅弄是非,导致关中大乱。

    荀彧三利三弊之说,令众人一时陷入沉默。

    双方着眼点虽是相同,但是荀彧的策略却无疑最是长远,稳健!

    若想驳倒荀彧,却是很难。

    当荀彧讲到“众寡”之时,华歆已经觉察到荀彧之整体布局。荀彧战略虽好,但是华歆却知道,如此以来,刘杲登基之路将难上三分。

    这有违华歆心意!

    是以,荀彧侃侃而谈时,华歆大脑也在剧烈运转,欲寻找出荀彧布局之中的漏洞。

    当荀彧结束三利三弊之说,华歆已经寻找到荀彧布局的一个漏洞。不过,华歆正欲反驳荀彧时,荀彧突然向前跨一步,贴近华歆道:“势大于名!攻略关中之弊端,我亦有应对之法。”

    因为荀彧这突然间话语,华歆将本欲出口的话语,又吞回肚子里。

    再说刘杲。因为真实历史上,荀彧的赫赫威名,刘杲对荀彧的三利三弊之说,越来越重视。

    刘杲按照荀彧的思路,越想越觉得荀彧的战略布局,最为妥当。

    “是啊!与其入冀州,对抗袁绍、公孙瓒,何不等袁绍、公孙瓒斗个你死我活之际,我再快速进击冀州?等我收编凉州兵后,再来入据冀州。那时,我以平乱为名入主冀州,于名于利,岂不甚于今日?”

    不知不觉,刘杲心中的天平,又偏转到攻略关中!

    荀彧见众人默不作声,又乘胜追击:“诸位再看这地图。并州若是兼并冀州,则将受困于太行山脉。关中若有事,冀州兵不能急速救之;冀州若有事,并州军械、粮草亦不能速来援之。”

    “兵阵之道,合则强,分则弱。并州虽强,削弱一半后,可有必胜袁绍、公孙瓒等人把握?”

    “反观之,并州若是兼并关中,四周皆有山脉、关口防护,恰似一无敌钢拳!长安若大拇指,卧于关塞之中;汉中、函谷关、太原郡、雁门郡,则为其他四指,屈可护拇指,伸可击外敌。”

    “入关中,此乃天兴并州之道!”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