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免费阅读!

第346 天子(五)(2/2)

作者:傅戍己

远不用担心五胡十六国、元蒙灭宋、满清入主中原!

    今日他以刘氏宗族身份,携军入长安,逼献帝刘协禅让;那以后,会不会再有第二个九门侯、八门侯、七门侯携军入长安,逼迫刘杲的儿子、孙子禅让呢?

    刘杲禅让的理所当然,后人逼迫他儿孙时,那肯定也是理直气壮!

    如欲雄踞帝王高位,刘杲不仅要回顾过去,手掌今朝,还要眼观未来。不如此,刘杲即便是一统天下,那也肯定是一个短命王朝,于国家、于人民,无丝毫益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刘杲自从立志向大汉天子拼搏时,就开始谨慎思考这个问题!

    刘杲作为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他的儿孙避免不了的要效仿他种种行为!他的不良行为,必将给他的后代来来不良风习!刘杲不得不慎之慎之再慎之!

    后世,世人常言,周季以来,得国之正,唯有汉、明。

    秦末乱世,刘邦降秦国、败项羽,顺势登位天子,行止无甚大恶,又不曾身披流言恶语。亦是因此,汉朝虽然屡有混乱,但是,却不曾有类似唐朝那般纯粹以武定朝纲的现象。

    西汉末年,王莽横空出世,窃位称帝,却落得个惨败;东汉末年,似曹操挟持献帝刘协近三十年,却终未有篡位称帝之心。这就是“得国之正”的威慑!

    至于明朝,朱元璋虽然于乱世中扫平元蒙,得国颇正,但是面对二代危机时,大明朝却出个燕王朱棣。正是因为朱棣叛乱,整个明朝三百年,中央皇权与各地诸侯王之间的关系极其紧张,中央皇权防范诸侯王甚于防范贼寇!

    群贼攻城,某王聚集城内青壮、兵卒,击退贼兵。明朝中央朝廷不但不奖赏该王的退贼之功,反而定此诸侯王私聚兵卒之罪!

    所谓得国之正,正就是指向后代子孙、国民,引导一个好的风习。

    不过,话又说回来。

    汉世,世人眼中,皇权还是一个神圣的存在。

    袁术一朝称帝,群臣纷纷离去,认为竖子不足与之谋也;袁绍破击公孙瓒,手掌河北之地,心有异心,却迫于群臣压力,不得不斩杀耿苞,言自己根本无谋反代汉之意。

    汉世,这是皇权的一个好时代。

    四百年大汉,除却高祖刘邦开国定鼎,光武帝举兵中兴,二十余位皇帝,没有一个是因为手握数十万兵权,而后这才强势上位的!

    在这个皇权比较纯洁的年代,刘杲很是忌讳篡位之事!

    刘杲怕他一如李世民那般,在皇室内部,掀起一股不良风气!

    初至邯郸时,刘杲曾向刘恭如是说:“世不出王莽,我不为光武帝!”

    这正是,刘杲不愿国家政权,沦落到如唐朝时,每次继承,都必须经历皇室鲜血斗争;刘杲也不愿意国家政权,沦落到一如明朝时,中央皇权忌讳诸侯王甚于忌讳叛贼!

    刘杲理想中的国家政权更换,或许不免出现类似陈蕃、何进这样那样的动乱,但总体上,他应该是与国家军事无关的!毕竟,后世不论共和建国,还是国外,政治斗争激烈时,都出现过鲜血事件。

    这无法完全规避!

    刘杲整理一下思路,向贾诩、华歆两人问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刘杲却是将心中最大难题,丢给贾诩、华歆!

    不意刘杲突然提出这个疑问,贾诩、华歆两人眨了眨眼,有些惊诧的望向刘杲,却没有继续慷慨壮烈的发言。

    准备篡位之时,却还在执拗于,篡位对其后代的种种不良影响,刘杲这也算得上篡位者之中的独一份!

    面对刘杲的疑问,贾诩、华歆一时噤声,无话可说!

    不是不愿说,而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却是很难,基本上无解!

    赵匡胤陈桥兵变,逼迫柴周退位,兴建大宋,旋即发生“烛光斧影”。而后,宋朝抬升文官势力,虽成功避免天子继承,引发兵戈之事,但却也对武官势力产生巨大伤害,以致武官不能有效发挥宋军全部实力。

    朱棣起兵南征,以武定江山。而后,明朝皇室与诸侯王之间关系生硬,甚至导致某些极端的诸侯王,宁愿投靠满清,也不愿自建武装,维护大明江山!

    “得国之正”,讨论近两千年,也没个完美的解决方法。五代之后,宋、明对国家变乱的种种预防措施,也不怎么理想。身处汉末,对于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没个基本印象的贾诩、华歆,又怎会对“得国之正”进行深刻思考?

    沉默许久之后,华歆犹犹豫豫的说道:“虽天地圣人,不能建万世功业。周武**,不能阻止春秋战国纷乱;高祖斩白蛇,不能遏制王莽、董卓之悖逆。”

    “然,自顺桓之后,天下纷乱,边疆野胡反叛,中原内郡有盗贼起,万民奢望太平!州牧入湟中,湟中宁;入并州,并州、河朔安!州牧若能一扫六合,还天下十三州一司隶太平,这已足以令亿兆百姓感恩戴德,赞美王师!”

    “至于州牧所忧……一代自有一代事,世间岂有万世不移之基业?五百年自有王者兴,州牧何必希翼以一己之力,塑造万世太平之基业?秦末乱,高祖定之;王莽乱,光武帝定之,今日乱,州牧定之,而后国家若乱,又自当有贤人出矣!”

    “秦始皇帝一扫六合,曾祈求万世不移,一世、二世……,乃至万世。结果如何?若是必先有万世太平之策,而后方能扫除逆贼,平乱建国,则天下何必有周武、高祖、光武帝也?万民又将何时可得太平也!”

    “请州牧切勿好高骛远,痴迷虚拟之国度,而忘眼前水深火热之百姓!行废立之礼,扫平乱世,中兴大汉,这才是是州牧首则!”

    华歆绕过刘杲“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忧心,以世间无万世太平之国度,委婉规劝刘杲,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才是正道!

    今日之汉民,奢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万世不移。华歆所言的道理,正如后世和谐年间之百姓,奢求的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民有所居,幼有所教,而不是那仅存于传说当中的共产主义高等阶段!

    满足眼前的首要矛盾,才是正理!

    刘杲的疑问,被华歆一句“好高骛远”打回!

    刘杲无可奈何的苦笑一下:“华歆故意曲解我的话语,看来是不愿和我讨论这个话题!不过,两千年历史无法解决的东西,我也别奢望一朝解决!”

    “至于有人学我搞禅让……嗯!大不了,等我临死时,搞君主立宪制,封死他们兵变称帝的道路!……咦?就是这种策略!对,等我临死前,就大力推动君主立宪,虚君共和!”

    想起后世的君主立宪制度,刘杲眼睛猛的一亮!搞君主立宪制度,削弱君权,推行丞相任选体系,却不正是一个从表面解决叛乱的好措施么?

    “临死前,就搞君主立宪制!不过,如何将中央集权制度引导向君主立宪制度,我还须仔细思考!”刘杲瞬间作出决断!

    至于为什么是临死前?任何一个**者,包括刘杲,绝不会轻易放弃手中权力的!若是必须要牺牲皇权,那么,就牺牲后代吧!

    如此一想,刘杲心中最后一个包袱也轻松放下!

    刘杲敲了敲案牍,缓声说道:“高祖建朔两百年而有王莽之乱,光武中兴两百年有今日大乱!若是注定要再出现一个光武帝,就由我刘杲来做吧!”

    贾诩、华歆两人脸上,同时绽放灿烂的笑容!

    贾诩、华歆相视一眼,步调齐整的向刘杲参拜道:“微臣参见陛下!”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