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免费阅读!

第381 混乱年代(二)(2/2)

作者:傅戍己

,各率部曲,争先恐后、乱无头绪的撒腿向南退散,毫无半点决死赴战的士气。便是于毒黑山贼主力,也连忙舍弃邺县,没命的向南方河内郡撤去。

    贼兵毕竟是贼兵,不能承受一次破击战。

    观望魏郡占据的徐晃,遥望黑山贼一触即溃,不禁“呸”了一声:“呸!枉费尔等数万人连势,竟不如我并州兵千数步卒能战!遮天映日数万人,宁无一人是男儿!早知你们这点能耐,天子何至于供给你们六千人粮草!喏!若非需要你们这个缓冲,我索性率领三千甲士,扫荡黑山!”

    虽然鄙视黑山贼一触即溃,战阵几如儿戏,但是作为一个战区主帅,徐晃却不得不援救他们一二。毕竟,有于毒数万人游走黑山附近,总能稍稍制约些曹操、袁绍的发展!

    袁绍平阳一战击退黑山贼后,引军屯戍邺县,并以邺县为大本营,继续追击于毒等人。

    就在黑山群贼危机存亡之刻,徐晃连忙急调三千并州步骑,更换上黑山贼服饰,假借陶升之名,兵出隆虑山,突袭追击黑山贼溃兵的袁绍前部。猝不及防的袁绍兵前部,很快被徐晃三千并州步骑杀的大败,十不存一。此次小型奔袭战,徐晃斩首七百级,其中内含骑士五百有奇,算是一场小胜。

    邺县之南的这场遭遇战,为连战连胜的袁绍敲响警钟。虽说徐晃出兵时,假借陶升之名,但是数月以来,一直视刘杲为大敌的袁绍、沮授等,岂会看不出徐晃这些偷梁换柱的小动作?因为担心刘杲突然总攻冀州,谨慎的袁绍遂驻军邺县不前,一边等待主军增援邺县,一边升级魏郡防御设施,为未来冀州大战做准备。

    由于袁绍驻军邺县不前,丧失追击溃兵的最佳战机,获得一个难得缓冲时间黑山贼溃兵,使得于毒等贼首得以及时收拢溃兵,再次聚集于朝歌、淇水一带。这亦是徐晃突袭袁绍兵前部的根本目的。

    就在袁绍和徐晃围绕南部太行山明争暗斗时,袁绍和沮授、田丰种种密谋,亦开始有步骤的执行。

    青龙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袁绍以车骑将军兼冀州牧身份,向山东诸军阀明发两道分量颇重的书信。这两封书信,由于其令人震撼的内容,很快讽传山东诸州郡以及西南益州。

    第一道书信,自然是袁绍义正严词的揭露刘杲真面目,将刘杲以及道教,捆绑至太平道蚁贼身上,言刘杲是蚁贼裔脉,言刘杲是蚁贼贼首张角传人,言真正刘杲已被关西刘杲使用妖法所杀,言刘杲为今世王朗,言刘杲欲以道教,乱我华夏道统。

    袁绍这一封书信,好似惊天霹雳一般,将汉民炸的五荤六素、晕头转向。然而,正如田丰所言,无确切证据的传言终究是谣言,难成气候。纵然田丰一系列的调查、推理,可谓相当翔实,有条有理,但是山东诸侯对待这一封书信的态度,一如昔日袁绍声称献帝刘协非灵帝刘宏亲生,压根就没当回事。

    袁绍这封“揭穿刘杲真面目”的书信,也仅限于民间闲人唠嗑,却是无法影响士族的基本态度。无数士子对于袁绍这封书信,大都是随手丢在一旁,连向刘杲叔父刘恭质问是非的兴趣都没。

    不过,袁绍这封书信并非没有受到丝毫成效。山东诸郡县长官、豪门大族忽视“刘杲已死”之余,又因为袁绍怒斥“道教欲乱华夏正统”,纷纷开始议论起道教天师、法师、律师、真人、十二主教编制。越是议论这种编制制度,豪门大族士子越是隐隐忧心:“州有法师,郡设律师,县选真人,天师巡视四方,十二主教总理教务,何其类似朝政制度?刘杲新设道教,难道真是想教务、朝政一体化?刘杲难道准备用法师、律师,取代郡县制?”

    如此一延伸,许多门阀士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思考刘杲政权。自秦以来,郡县制度已经正常运营四百余年,纵然郡县制度弊端重重,但是这种制度无疑好过夏商周时期的贵族封建制度数倍。

    且,正是因为郡县制度的推行,中国才摆脱类似西欧中世纪那种僵化的贵族封建制度,为无数广大贫民提供一条进取之路。若是中国未推行郡县制度,似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绝不会在短短百余年之内,从一家小地主崛起为举世闻名的四世三公大族。

    不晓得刘杲推行道教真实义的豪强士族,乍然发觉道教采取类似郡县制度编制,不禁下意识的浮想联翩,以为刘杲之所以大力推行道教,未尝不是准备以道教取代郡县制度。作为郡县制度的既得利益者,豪强士族自然不可避免的会选取保守主义,抵制任何危害他们利益的变革。

    因为对道教的抵触,本来见刘杲势大有意归顺的众豪强、名门,渐渐有点排斥关西政权。毕竟人性自私,千好万好,不如自己活的好。

    冀州各地这种民心变化,却正是田丰所真正谋求的!冀州豪强、名门若是排斥刘杲政权,那不就是为袁绍一统河北地创造条件么?袁绍第一封信的真正威力,亦全部寄托在对道教的攻击上。

    袁绍第二封信,亦即是他采纳田丰的“五王合纵”政治布局。这封信中,袁绍代表冀州近千万民众,向关东人建议共推刘焉为蜀王、刘焉为燕王、刘岱为齐王、刘表为楚王,使四人与陈王刘宠结盟,总率天下兵马,合伐关中伪帝刘杲。

    此次五王结盟之议,看似与诸侯讨董无甚区别,但是鉴于此时袁绍刚破公孙瓒,军威大振,却是不由得让人看重袁绍几分。而且,似刘焉、刘岱、刘虞、刘宠、刘表,皆是实权派,五方若真能同心同德,则山东混乱局势,将会立时缓和,转而合势威压关中。

    献帝刘协不死,刘虞不敢称帝称王。

    刘虞不称帝称王,刘焉、刘岱等刘氏宗室实权派,也不敢贸然称帝甚至称王。

    至于乡间类如刘备的刘氏宗室……汉末此时局势虽然混乱,却非王莽乱世可比,类似王莽乱世时的刘演、刘秀、刘永这样的破落户,此时还不能拉起队伍,南征北伐,独霸一方。

    虽然迫于时事,这些刘氏宗族不敢随意称王称帝,但是,这却并不代表他们没有那个心思。

    首先响应袁绍“五王合纵”提议的,是兖州刺史刘岱。跟随袁绍两封书信之后,刘岱又向关东诸侯传檄:“妖贼刘杲,勾结野胡,任用贼兵,篡位称帝,残杀名臣,天理难容。未己,其又妄兴道教,坏我名教之礼,败我人间lun理,欲乱我华夏正统。孰可忍,孰不可忍?烦请天下义士、诸王侯,歃血为盟,共讨刘杲逆贼,迎天子归洛邑!”

    传檄文书中,刘岱虽未以齐王自称,但是其种种言辞,皆是积极支持“五王合纵”之议。当然,若是五王合纵建功,齐王之位未来还不是将顺势戴在他刘岱头上。刘岱不过是既想当*子,又想立牌坊!

    随着刘岱响应“五王合纵”,刘虞语气也稍稍松动,表示同意袁绍合伐刘杲建议。如此一来,关东诸侯之间的矛盾,渐渐缓解,似乎即将连势一体,不分彼此。不过,无论刘岱、刘虞的口号喊的多响,“五王合纵”却终究不能如诸侯讨董一般,能够在数十日之内有实质性进展。

    这是因为袁术、公孙瓒两个死而不僵的大军阀!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