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万里》免费阅读!

第160章 私访 下(2/2)

作者:石头比较多

道的神情,朱由校的肺都快要气炸了。这是个什么人啊?你自己不想着掏钱救济百姓,别人救济,你还说三道四?

    刚要发怒,却又觉得不对,“黄爱卿,朝廷为什么不允许民间私自赈济百姓?”朱由校迷惑不解的问道。其实,这也是朱由校心中的一个谜团。中华五千年文明,儒家又素以‘仁’为思想核心,可为什么中国就出不了一个比尔盖茨般的慈善家?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黄嘉善脸上一阵尴尬,迟疑了片刻,才轻轻地说道:“先秦之时,齐国大臣田氏,私自赈济百姓、收买人心,最后成功取代了姜姓,成为了齐王。自那之后,民间私自赈济百姓,便成了违法之事……”

    朱由校一愣,还有这种事?再看向徐光启时,却见徐光启也正在点头。

    “ma的,没学问真害死人,等回去后,一定要好好翻翻这段书。”朱由校心中暗下了决心。

    “爱卿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可这陕西粮行却有所不同。”朱由校将黄嘉善的话一言带过,却又给粮行辩解起来,“这个粮行,可是有朕的股份,也算得上是皇商了。朕出面救济百姓,那些皇商应声而动,这总可以了吧。”

    朱由校暗自庆幸,自己当初,顶着大臣的反对,在粮行里入了股份。否则,这粮行,今天非被撤了不可。可又一想,却觉得不对。

    “黄爱卿,你都把朕绕糊涂了。”朱由校一脸不满的看着黄嘉善,指责道:“粮食配给制是朝廷的决策,陕西粮行只是做生意的,又算的上哪门子赈灾?他们根据朝廷的法令做生意,难道也不可以吗?”

    “这当然可以。”黄嘉善一愣,连忙应道。心中却一阵懊悔,我怎么忘了,这粮行里面,有内廷的股份。而向百姓卖粮食,更是要真金白银。

    想了想,黄嘉善又出主意道,“陛下,即便如此,也当派钦差去陕西宣慰,让百姓都知道陛下的恩德。”

    “爱卿所言甚是,”朱由校微微颔首,又对徐光启说道,“明天,内阁便报个人选上来,派到陕西宣慰一番。”

    徐光启连忙应诺,可黄嘉善还是有点不解,他想了想,又问道:“陛下,陕西既然受灾,百姓生活必定困乏。可这粮行却是做生意的,自然不会让老百姓赊账,那些百姓买不起粮食,又该怎么办?”

    “黄爱卿,难道你忘了?朕在陕西,开了许多工程,有水利、有道路,这些都是可以挣钱的嘛。”朱由校十分不满的看了黄嘉善一眼,心想,你这人,今天怎么这样笨啊?

    见黄嘉善还是迷惑不解,徐光启终于开口讲话了。

    “黄大人,这陕西巡抚乔应甲号称无大碍,还真不是虚言。”徐光启一一向黄嘉善解释道:“首先,陕西粮行的股东,大都是陕西本地之人。粮行本就有平价售粮、防范屯奇的义务,那些陕西的士绅,也不愿污了自己的名声。这受灾之后,必定会全力运粮,不让百姓受饿。

    此外,陕西一省,更是在年初申报项目之时,得了许多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朝廷出钱,乡绅带着本族子弟干的。朝廷有规定,凡去承包项目的乡绅,都要自己供应手下工役粮食。那些乡绅,也不会为了点粮食,而在本乡本族失信于众……”

    “原来是这样?”黄嘉善这才恍然大悟,再看向皇上的眼神,便有了许多不同。“那些工役,在工地上时,自然有工头供应粮食。而他们的家人,也可以拿着工钱去买粮。陛下的这个法子,可真是太妙了。朝廷不用花费一文钱,便可以让陕西平安,真是良策……”

    朱由校一脸谦虚的点点头,心中却暗自得意。

    “你们两人,还少说了一样。乡绅供应工役的,都是自家的粮食,或者是买来的民间粮食。这样即可以削弱乡间豪绅的实力,又可以减少灾情影响、稳定民心,这才是朕真正的目的……”朱由校心中自语道。

    心中得意了一番,朱由校才想起此来的目的。他看向徐光启,笑道:“虽说乔应甲嘴硬,不要朝廷救济。可朕觉得,这陕西局势,还有一点不足,如不及时解决,必定会影响日后赈灾。”

    “那点不足?”徐光启急忙问道。

    “粮价还是太贵,”朱由校淡淡一笑,却直指要害,“陕西粮行所售粮食,都是些米面。虽然吃着好吃,可也不是那些贫民所能买的起的。况且,稻米和小麦的产量都太低,朕也不可能拿全国的粮食,供应陕西一地。”

    “这个,”徐光启的脸上一阵尴尬,“陛下是说,苞谷和番薯?”

    “对,”朱由校点点头,毫不客气的问道:“徐爱卿,这么长时间了,苞谷和番薯可试种完毕?又推广了几个府县?”

    徐光启这才明白,皇上这是兴师问罪来了。他斟酌了一下,才艰难的开口奏道:“陛下,苞谷和番薯都试种完毕。苞谷可在我大明北方疆域随意种植,并无不妥之处。可番薯,却不能在辽东种植。”

    “那推广呢?”

    “推广尚需时日,”徐光启一脸的不自在,皇上当初对他的期望值太高,让他有点难以承受。

    顿了顿,徐光启解释道:“百姓狡猾,又没见过这苞谷和番薯,对官府派遣下去的差役,都是阳奉阴违,不肯轻易试种。纵使有几个肯种的,也都是在边角之地试种,不肯大幅度种植。”

    朱由校前世是个公务员,也没少和农民打交道,自然知道这其中的为难之处。见徐光启语气吞吐,神情更是充满愤懑,当下便信了大半。

    稍微考虑后,朱由校问:“难道徐爱卿就没有想过其他法子吗?”

    “这,”徐光启更是觉得局促不安,“臣想,是不是将这推广苞谷、番薯,放入官员考核……”

    “此议不妥,”朱由校直接变驳了回去,这将工作任务放入年度考核,他上辈子可是深受其害,对其中的情弊更是了解。当下便对徐光启讲道,“爱卿虽是好意,可那些官员为了完成任务,必定会……”

    朱由校正想长篇宏论,却听到客厅外一阵闹腾。随后,一个内侍的声音在外面响起,“奴才高起潜,有事禀告陛下……”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