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万里》免费阅读!

第166章 上青天 上(2/2)

作者:石头比较多

内众人的表情,想从他们脸上找出他们真实的想法,可朱由校失望了。大臣们的道行,都比朱由校深。这使得朱由校,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孙如游身上。

    “孙爱卿所说,确是忠心之言。可是,”朱由校语气平淡,尽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旦取消了评议会,又如何保证粮食配给制的妥善实施?”

    “请陛下选派清正官员,分赴各地监管。”孙如游不加思索的答道。

    “如何才能挑选出清正官员?又如何能保证这些清正官员不弄虚作假?”朱由校步步紧逼。

    “此乃吏部尚书和都察院职责。”孙如游应对有序。

    “那么,吏部尚书和左都御史,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朱由校笑了,笑的有些耐人寻味。

    吏部尚书周嘉谟、左都御史张问达,两人对视了一眼,一起出列奏道,“臣尽力而为。”

    “尽力而为?”朱由校重复了一遍,又身子前倾,沉声问道:“那就是不能保证了?”

    “正是,”周嘉谟苦笑道,“人心莫测,臣也不能保证,这清正官员,如何不虚有其表。”

    “这倒是一个大实话。”朱由校点点头,不再理会周嘉谟和张问达两人。

    其实,在场的人都清楚,如今的大明官场,早已贪渎成风。士林风气,也不再以清廉勤能为荣。但口头上,却都喊着要清廉、要报效朝廷。而实际上,却都是严以待人、宽以待己,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反倒是朱由校另起灶炉的评议会,因都是本乡本土、知根知底的,还都有些约束,做事尚对的起良心。

    朱由校沉吟了片刻,又问其他人,“你们觉得,孙爱卿的提议如何啊?”

    “启奏陛下,”解经邦考虑再三,还是站了出来,“陕西已经连续多年受灾了。虽说每年的灾情都不大,可对朝廷、对陕西地方来说,都是烦不胜烦。而陕西官仓,也因连续赈灾而面临枯竭。

    如今,陛下降恩于陕西,以粮食配给制来救助陕西庶民,陕西百姓无不感恩戴德。然商人重利,如不严加监管,必定会上下其手,苛待百姓。而朝廷力量却有所不足,不能面面俱到,这才有了地方评议会。

    臣以为,地方评议会与粮食配给制、地方粮行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还请陛下明察。”

    “谢大人,”孙如游有些忍不住了,“这评议会,挟制地方,威胁朝廷,阻止粮食流通。有这样的一个障碍,你又如何能调配粮食,赈济百姓?难道,没有这评议会,我大明就不能赈济百姓了吗?”

    “孙大人此言差矣,”解经邦摇了摇头,“此前赈灾,都是动用的官仓。而如今,官仓已经面临枯竭。”说罢,解经邦便退回队列,不再言语。

    孙如游怔了怔,他自然知道解经邦所言不虚。这粮食配给制,单凭朝廷也能推行,可关键是朝廷没粮食。而加上地方粮行后,这筹备粮食便成了民间之事,官府只是督导而已。而评议会,却在里面起到了挟制粮行,使其尽心尽力的作用。

    “陛下,”孙如游知道事情已成定局,却还想做最后努力,“这评议会,危害太大,还请陛下明察。”

    朱由校微微颔首,又问众人,“大家之意呢?”

    几个大臣互相看了看,却不约而同的上前奏道:“陛下,地方粮行,乃是官民两便之举,还请陛下明察。”

    方从哲更是和稀泥道:“陛下,这粮食配给制本是应急之策。等灾情缓解,百姓家家都有余粮,这粮食配给制自然就成了一纸空文。到那时,陛下可以取消地方粮行,这评议会,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至于各省之间,为了粮食而发生的纠葛。只要朝廷应对得当,进行调解,自然不成大碍。”

    “臣等附议。”方从哲话音刚落,大臣们便齐声附和。独独留下了孙如游,孤零零的站在那里。

    “言之有理。”朱由校点点头,“既如此,便由方先生为首,众爱卿通力协作,调节各省矛盾。”

    “臣等遵旨。”方从哲等人连忙应允。

    “至于孙爱卿,”朱由校沉吟了一下,“忠心可嘉,特赏银百两,以示嘉奖。”

    “臣叩谢天恩。”孙如游虽有些失落,但得了皇上赏赐,也不觉得十分难过。只在心中说了句来日方长,便磕头谢恩了事。

    “陛下,”等孙如游起身回列,周嘉谟便出列奏道,“南方各省请求设立评议会之事,还请陛下圣断……”(!)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