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万里》免费阅读!

第233章 解经邦VS姜弘景(2/2)

作者:石头比较多

大明以明旨的形式来保证朝鲜议会延续,那自然是更好。

    对于姜弘景的这个想法,解经邦并没有感到意外。

    解经邦的门生云良是大明评议会的议长,职位和姜弘景相同,权利却大为不如。可饶是如此,云良就已经热衷的不行动辄必言称我们议会如何。

    因此,在看到朝鲜也成立了议会的时候,解经邦就果断的选了姜弘景做突破口。果不其然,姜弘景在会面之中就提出了议会之时。

    可是,是否同意姜弘景的提议,解经邦却作了难。

    这主要是因为,朝鲜的议会和大明的不同,它已经部分取代了朝廷的职能,在没有朝鲜王室的情况下,由朝鲜议会主持着整个朝鲜的运转。

    而且,在姜弘景的言语之中,解经邦还听到了另外一层意思。

    姜弘景希望,大明能给予他支持,准许朝鲜议会选出官员,代替朝鲜王室实行统治。

    看到解经邦迟迟不决,姜弘景有点急了,犹豫再三,姜弘景说道:“若是阁老同意朝鲜议会在日后更好的辅佐国君,下官愿意以议会的名义,帮上国犒赏三军。”

    解经邦看了姜弘景一眼,却低头沉思,并没有答话。

    “下官曾听说,上国为了帮助朝鲜平定叛乱,花费了三百万两银子的军费。”姜弘景咬了咬牙,“若是阁老同意,这笔费用将有议会保证偿还。”

    “怎么个偿还法?”解经邦有些意动。

    要知道,解经邦这次出来,本就是为了积累功劳,好压过沈飗成为内阁首辅。可什么样的功劳,能比帮朝廷搞到一大笔银子更加显眼?

    “先给八十万,剩下的每年二十万,分二十一年付清。”姜弘景给出了一组数字。

    “不成,”解经邦却摇了摇头,“三百万一次付清。”

    “朝鲜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姜弘景寸步不让,“自壬辰倭乱之后,朝鲜就国力大损。上国的军队不是到各处仓库中看过吗?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解经邦听出了姜弘景的怨怼,知道在仓库这件事情上有些理屈。但解经邦却还想多敲出些银两,毕竟,二十年后的事情,又有谁能说得准?

    “那些债券是在大明公开发行的,当初说好了要战后支付,”解经邦振振有词,“若是朝鲜不能全额支付,那朝廷就只能代为支付。可是,这是朝廷决不能允许的。”

    “可是,朝鲜却是没有银子了。”姜弘景淡淡的说道。

    解经邦注视着姜弘景,迟迟才开了口,“即然如此,我就帮大人出个主意。以朝鲜的关税为抵押,再发行一百五十万的债券,债息一分,如何?”

    “关税作抵押?”姜弘景一愣,“那又如何偿还?”

    “由朝廷和贵国共同组建海关,负责朝鲜所有进出境货物的税收,”解经邦将来时皇帝交代的话缓缓说出,心里却好生的敬佩,“海关可以从中划出个定额偿还本息,其余的交朝鲜使用。”解经邦淡然的笑了笑,“如此一来,贵国也可以多些收入。”

    姜弘景仔细想了半晌,也没有想出其中有什么陷阱,就本能的认为,这是天朝上国又在故作大方。

    “阁老如此为朝鲜着想,下官感恩不尽。不过,”姜弘景却有点得寸进尺,“朝鲜实在没有太多银两,这债券是不是能多发些。”

    如没有这种债券,姜弘景为了获得大明的支持,那就要去盘剥国内。可姜弘景也十分清楚,自己的政治基础只是个不太牢固的议会。哪怕议会之内,也有不少人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只不过,大家都看到了议会的种种好处,想用议会来整合各方势力抗衡国君,才做到同舟共济,才不愿意让议会分崩离析。

    但是,如果自己盘剥国内过于严苛,这议会也就成了无本之源。

    “多发些?”解经邦想起了来时皇帝所说的话,(皇帝曾说只要有关税做抵押,借款多多益善),点了点头,“反正那些钱都是商人的,你要想多借,也行。”顿了顿,解经邦又问,“借多少?”

    “五百万两。”姜弘景伸出了一只巴掌,“五百万两银子,只要阁老促成此事,下官愿用十万两作为酬谢。”

    十万两?解经邦的眼立即就直了。

    想起朝廷每年的岁入也不过四五百万两,解经邦就有些发懵。只要自己一点头,这十万两就到手了?解经邦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也别怪解经邦没见识。

    说实话,解经邦虽权高位重,见多识广,可还真没见过这十万两银子摆在面前是什么样子。当然,解经邦掌管工部,没事情也不会去太仓打转。

    总而言之,解经邦却是没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可以一次入项十万两银子。

    看到解经邦面沉似水,姜弘景有些急了,火急火燎的就又开了口,“要不,二十万两。解阁老,二十万两已经不少了。剩下的一百多万辆,我还要平靖地方。总不能阁老一走,这朝鲜就乱成一团吧。要不,”姜弘景有点债多不愁的味道,“我再多借点?”

    “好了,二十万就可以了。”一听姜弘景还要多借,解经邦心里就是一咯噔。虽然皇帝有言在先,可解经邦内心却一直对这关税保着怀疑态度。

    这次出兵朝鲜耗费了军费八十万,各种进项比如债券、缴获等加在一起也不过六百万上下。现在姜弘景一口气借走五百万,朝廷还能盈余二十多万,不算亏。可要是姜弘景再多借一些,那朝廷不是就亏大了吗?

    关键时刻,解经邦保守的心态占了上风,以至于回京后被朱由校一阵猛批。不过,那是后话。此时此刻,解经邦和姜弘景的谈判还在继续进行。

    解经邦和姜弘景谈了半晌,谁也没有提出议会的存废。但两人心里都很清楚,如果朝鲜的议会不存在了,或者没有掌握住朝鲜实权,这个借款协议的偿还履行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出于拿人手短,也为了不让朝廷议会垮台后给自己带来意外的麻烦。解经邦仔细想了想,向姜弘景提出了一个忠告,“如想真正的掌握朝鲜政局,那就坚决不能用议会的名义去推选大臣。”

    “那用什么名义?”姜弘景有些不解。

    “廷推,”解经邦言简意赅的回道,“大明的官员,都是要经过廷推的。”

    解经邦心里很清楚,一旦朝鲜议会可以操纵朝政的消息传了回去,朝廷的评议会将遭遇空前的政治危机。为了不让自己的政治势力遭受打击,解经邦只能掩耳盗铃,让姜弘景以廷推名义去推选官员。

    姜弘景怔了怔,立即就明白过来,感情这议会在大明是不能推选官员的啊?这感情好,我们朝鲜终于有一项制度可以超越大明了。

    不过,姜弘景也并不是个棒槌。他自然知道使用廷推名义的好处,且不说大明干涉不干涉,最少也可以朝鲜国内扯上天朝的虎皮大衣。

    想了想,姜弘景却还是有点拿不准,就问,“阁老,若是日后朝鲜有事,天朝会不会出兵干涉?”

    “难说,”解经邦也有些拿不准朝廷对这朝鲜议会的态度,毕竟,朝廷这次出兵,可是打着维护纲常的借口来的。

    姜弘景也想到了这一点,脸色顿时就有些发白。

    “阁老,朝廷什么情况下才会出兵干涉?”姜弘景可怜巴巴的看着解经邦,问道。

    解经邦暗暗的翻了翻白眼,我又不是皇上,我怎么知道什么情况下才会出兵干涉?但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解经邦还是绞尽脑汁,帮着想主意。

    “要不,”解经邦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你再掏笔钱帮朝廷犒赏军队,我想办法给你留一支军队在汉城附近。”

    解经邦的想法很简单,你不是怕日后朝鲜国王和你秋后算账吗?正巧我也有稳定朝鲜政局的任务,那就留一只军队在汉城附近。我这只军队什么事情都不做,只起一个作用就是防止朝鲜内乱。

    谁乱我打谁,这样你们议会和王室就只能做和平斗争。

    如果和平斗争,你姜弘景也对付不了王室,那我也没有办法。反正,我的盟友义务已经尽到了。

    当然,若是日后朝廷局势有了反复,连带的朝鲜政局也发生了波澜,那也与我无关。

    解经邦越想越高兴,能够有只军队在朝鲜京畿附近,还是由朝鲜人掏钱养着,这可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想必,皇上也会嘉奖我的。

    “多少人的军队?多少钱?”姜弘景盘算了半天,终于准备咬牙认了下来。反正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得罪了朝鲜王室,那就要抱紧大明这条大腿。若是主子能有只军队撑腰,花点钱也是可以的。

    “三千人,每年五万两,”解经邦淡淡的说道,“至于这三千人的驻地,我建议放在仁川,也免得你们坐立不安。”

    “成交。”姜弘景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点头答应了下来。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