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虎贲来投叔平喜 高才请辞刺史惊(1/2)
作者:三湖老周
曹寅一家畏罪自杀,张逸就任了武陵郡守,消息传至武陵全郡,十日之内,武陵辖下各县便有五名县令弃官而走,其余官员,如县丞、县尉等弃官而走的也不少。
张让劝曹寅弃官,曹寅未从,结果他辖下的这些县中的官员,倒是不等人劝便纷纷弃官了,这也成了一大奇景。
这些人不弃官也是不行,他们以前在曹寅辖下,曹寅立身不正,他们自然上行下效,个个手中都是劣迹斑斑,现在连曹寅都死了,他们自然也都害怕被新任郡守清算,所以干脆一走了之,逃避罪责了。
县令虽然是郡守的下官,不过这是正宗的六百石官吏,需要朝廷直接任命,郡守是不能任命的,因此张逸上书朝廷,说明了武陵郡的情况,请朝廷下派五名县令。
而张逸也派人到这几个县里从剩下的县吏中择其优者暂时主持县里的事务。
张逸还打开府库对武陵郡的贫民进行了赈济,并筹划发布政策鼓励生产、鼓励生育、减轻赋税。
除此之外,张逸还发布了政策严厉打击杀婴、弃婴行为,以增加人口。杀婴和弃婴行为是秦汉两朝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黔首百姓生活贫困,或者是由于其它原因,往往把自己刚出生的婴儿杀掉或者丢弃掉。
这种行为当然是极其残忍的,可是往往百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不然谁会忍心杀掉自己的骨肉呢?
汉朝的人头税有算赋和口赋两种,算赋是对十五岁到五十余岁的成年人征收的,每人每年一百多钱,而口赋是对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征收的,汉初定为每人二十钱,从七岁开始征收。
可是这个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随意更改。
汉武帝时,由于连年对外作战,赋税不够用,汉武帝便下旨将口赋的征收年龄降到了三岁,后来虽然又改回过七岁,可是每当有兵灾的时候,皇帝便又下旨降低起征年龄,到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赋税又是严重不足,口赋的起征年龄甚至改到了一岁,而口赋的征收数量也增加了数十钱,比如武陵郡,曹寅便将口赋增加到了五十钱。
这样,一家多养一个婴儿,每年就要多出五十钱,可别小看这五十钱,对于贫苦百姓来说,等于是百上加斤,算得上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了。
所以在武陵郡,杀婴、弃婴之风盛行,王衡对此也是颇为了解,于是他才建议张逸减轻赋税,发展生产,增加百姓收入,减轻百姓负担,并且对杀婴、弃婴者课以重罚,从几方面来整治这种畸形的现象。
张逸的治政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他跟随郑玄躬耕多年,对民间疾苦也有所了解,因此他制定的这些政策都很对头,渐渐的,武陵郡的各项事务都走上了正轨。
六月中旬,王叡率领平乱大军回到了汉寿县,虽然那三千南郡郡兵在路上回了江陵,可是这一路上慕名前来投军的壮士络绎不绝,大军回到汉寿时,还是保持了一万三千人的人数,加上留在汉寿县的七千人,现在州兵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两万人。
不但人数大大增加,经过这一次的长途行军以及平乱之战,州兵的素质也大大提高,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有了这两万兵,王衡的心里也有了底气,他对平定区星之乱把握更大了。
王叡回到汉寿之后没几天,有零陵人黄盖前来投奔。
黄盖,零陵人,二十四孝人物中“扇枕温衾”的黄香之后人,当朝名臣黄琬之远房族弟,虽然是士族出身,为人却慷慨任侠,有豪杰气。
去年在王衡的推荐下,王叡曾经征辟过黄盖,不过黄盖并未应征,其原因便是黄盖想要辅佐一位英雄人物成就一番功业,当时他不知道王叡究竟是不是一位英雄,因此便没有应征。
而如今王叡奉旨平定南阳之乱,反掌之间便覆灭了赵慈的一万多乱军,自己却不伤一兵一卒,这一仗打得再漂亮不过了,王叡本人也因军功而封侯,这样的人不是英雄,还有谁是英雄?
因此,黄盖便自动来投奔王叡,请求王叡收录了。
黄盖来投的消息传到王衡耳中时,王衡不由得大喜,黄盖此时还比较年轻,不过在日后可是孙吴的三朝老臣,能力足可独当一面的著名武将,当然,由于孙权当权之后,打压父兄老臣,黄盖并没有得到重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在王衡手下,他有可能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辉。
而且如今王叡手下的文臣倒还堪堪够用,可是武将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这种可以独当一面的武将太少了,严格说起来,只有黄忠一人,赵丑和王垚都还没有成长起来,赵虎、邓展等人就更加稚嫩了,没有几年还不堪大用,到了用人之际就感觉人手严重不足了。
黄盖的到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了。
王衡立即来到了王叡会客的厅中,只见一位大约三十不到的精悍汉子与王叡相对跪坐,正在对答。
王叡看到王衡,笑道:“叔平,速来见过公覆。”
王衡过去向黄盖施了礼,寒喧片刻,互道久仰,然后跪坐在了一边。
王叡笑道:“公覆,只怕你还有所不知,当初我还是从叔平口中听说了你的名字,这才征辟于你的!”
黄盖惊讶的看着王衡,他虽然在零陵郡当过郡吏,也算有些名声,可是他还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的名声能够大到传到王衡耳朵里的地步。
不管王衡是怎么知道他的名字的,这对黄盖来说,也算是知遇之恩了,他向王衡施礼道:“黄盖谢过衡公子了!”
王衡道:“黄公勿须多礼,家父盼黄公如久旱盼甘霖也!”
黄盖心中感动,他当然看得出王叡、王衡父子俩说的话都是真心的,他们确实对自己非常尊重。
王叡含笑看着王衡与黄盖两人说话,他刚才与黄盖聊了一会儿,也有意无意的考较了一下,黄盖确实是饱读兵书之人,至少理论基础是很不错的,而且他身体健壮,精力充沛,虎口上都是老茧,看上去武艺也很不错,因此他对儿子的眼光也是相当佩服,儿子给他推荐的这些人,没一个走眼的,全是大才。
第二天,黄盖也主动到州兵军营里试演了一回武艺,黄忠、赵丑、赵虎、王垚、邓展等武将全数到场,黄盖习武多年,弓马娴熟,众人都是识货的,一看便知黄盖确实在武艺上下过苦功。
黄盖还与众人一一切磋,虽然都是点到为止,可是大家也能看出,除了黄忠之外,黄盖的武艺可以稳坐荆州军中的第二把交椅了。
黄忠也对王衡道,黄盖的真气现在已经相当于他这一门真气的二层巅峰境界了,随时有可能突破到第三层,那个时候,单在武功上,黄盖已经称得上大将了。
王叡也现场观看了这一场演武,演武之后,王叡当即任命黄盖为一营校尉,而与黄盖一同来到荆州投奔王叡的,还有与他同乡的一百多名轻侠,皆熟习武艺,也都拨在黄盖帐下,做了下级军官和黄盖的亲兵。
黄盖来了没几天,又有一位王叡曾经征辟过而未应征的大才来投,他便是黄盖的同乡,零陵人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