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兵征战》免费阅读!

第九十四章 跨越时空的共鸣(2/2)

作者:武哥

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行,完成大志。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三改革、创新华夏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华夏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被誉为“华夏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华夏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近代的林则徐从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把马列主义原理同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四勤俭、廉正勤俭、廉正是华夏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华夏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五敬长、知礼敬长即尊敬长辈。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朋友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朋友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诸葛先生的这篇教子书,我们襄阳沐浴在孔明先生的光辉之下两千多年,我深信,在每一个襄阳儿女的血脉里面都有着对我们华夏传统道德文化的底蕴,从我们每一个人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聚沙成塔,最终能够汇集成一股足以改变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力量席卷整个华夏大地,为我们华夏梦的实现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随着靳文勇声音的停止,广场上爆发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和叫好声,这篇演讲稿是他们五人昨晚针对襄阳的历史情况整理出来的,很好的将诸葛亮的忠军爱民治世教子的传统文化用在了演讲之中,更容易让襄阳的百姓接受认可,看到现场的市民的反应,职武他们都会心的笑了起来,深感这一夜的功夫没有白费……

    接下来几天的时间,整个襄阳市几乎都知道了职武他们在诸葛亮广场演讲的事了,许多市民都利用空闲时间来到广场,最多的时候职武他们一天进行了六场演讲,至于各种相关资料更是发出去无数,在这几天的时间里还有无数的热心市民给他们送水送吃的,自愿加入他们的宣传队伍,有几家单位还给他们提供了数额不等的赞助,靳文勇也都一一记在了账本之上!几天来,他们几人白天演讲,晚上在车上收集资料,几人的眼睛都熬红了,但看到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他们从内心感到了一种成就感,他们相信,他们这几天来的辛苦已经把传统道德文化的种子洒在了襄阳人民的心里,假以时日,这一颗颗的种子必定会在襄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芽结果……

    三天后的黎明,当阳光再次撒向诸葛亮广场的时候,早早赶来的一些市民发现,停留在诸葛亮铜像下面三天的“炎龙号”已经不在了,职武他们趁着夜色已经悄然踏上了新的征途,广场上仿佛还能听到他们三天十几场的演讲声,广场上诸葛亮的铜像眼睛目视着前方,似乎在位职武他们送行,也似乎在对职武他们的行动表达着他的赞许与欣慰,并送上他的祝福,古老文化的回归跨越了两千年的时空,传统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