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雍正穿成东方不败》免费阅读!

当雍正穿成东方不败第14部分阅读(1/2)

作者:作者不祥

    一下重量之后,差点儿喜得找不着北了。

    虽然还没举行祭天大典,可是朱棣的太子之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且不论同是皇族子嗣中的众人是喜是悲吧,但那些大臣们都想趁着朱棣还没搬进东宫,赶紧的来讨个喜气,也让太子记得他们。

    等人流好不容易散尽了,朱棣才松了一口气,差点儿没瘫倒在床上,起不了身了。

    不过,朱棣可不能如愿的躺在床上睡觉了,因为之前东方不败曾派人送来口信,让他来找他。虽然不知道教主那边是不是有什么最新的消息传来,但朱棣到底不敢怠慢,撑着疲乏的身子,步伐稳当的来到了东方不败的院子。

    出乎意料的,东方不败仿佛并没有为朱棣感到高兴,反而沉着一张脸看向他,语气带着些许不容察觉的质问道:“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见朱棣不明所以,东方不败忍不住叹了口气,“你可知道,你这是在糟贱我们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啊?”

    朱棣闻言吃了一惊,“怎么回事?我怎么了吗?”

    “太子即为储君,你既然当上了太子,自当比以往行事更为低调方才妥当。否则传入了皇上的耳中,又加上不满你成了太子的众位兄弟弹赅,只要一句你已经不满只做一个储君,而想做一个真正的君王那你怎么办?”想到前世太子二哥的下场,东方不败立时告诫对方。

    “皇上虽然老迈,但他这个年纪,也正是最看重权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传出了这种风声,你调个角度试想一下,若你是老皇帝,你的儿子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接手你的位子时,你做何感想?又会做何决断?”

    东方不败的质问把朱棣说的是冷汗淋漓,倒退了几步,直到站立不稳坐到了凳子上。

    好半晌,才见朱棣颤巍巍的起身,对着东方不败躬身到底,“谢教主指点,本王知道之后该如何做了。”

    东方不败见对子孺子可教,心中满意的点了点头,脸上也带出了一丝笑模样来:“知道就好,明日记得谨慎行事便好。天晚了,王爷自去歇息吧。”

    得了东方不败的提点,第二天朱棣的行事果然低调了许多,只做闭门谢客之举,旁的一个字也不提。但即使如此,燕王府门口也是门庭若市,把朱棣急得直皱眉头。

    不过朱棣还是有自己的主意的,不会事事都请着东方不败帮自己,连着昨儿的事情,也是他一时间太过得意忘形之故,即使没有教主的提点,他也会察觉到的,只不过会晚上几天罢了。只是有时候,晚上几天,就意味着输了一辈子。

    朱棣忙不迭的写了请罪折子,然后入宫面见朱元璋。

    朱元璋对燕王府这两日的事情知之甚详,不过他此刻并没有想歪到哪里去,反而觉得自己果然是有眼光的,否则自己的决定才下来,朝臣们何必立时也上了折子恭贺呢?也因此,他今日见了朱棣的请罪折子,不由得愣了一下。

    待他看完了折子,忍不住摇了摇头,轻笑出声:“这孩子,就是小心太过了。”接着转头看向陪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太监陈厢,道:“你帮朕去把老四……”说了一半朱元璋停了一下,改口道:“帮朕把太子给宣进来吧。”

    “奴婢遵旨!”陈厢微微躬身退下。

    陈厢出了大殿时,在外头不止是看到朱棣,还有朱允文也在。陈厢能在朱元璋身边一呆就是几十年,若不够善解人意的话,哪里能得到老皇帝的喜欢呢。所以见到这个情景,他很机警的躲到了一边,听他们说话。

    “恭喜四叔了。”朱允文勉强的笑了笑,不太敢直视朱棣。

    并非是因为他干了什么对不起朱棣的事情,而是朱允文只要一想到,原先的太子是他的父亲,如今才死了没几年,皇爷爷就找人来替了父亲的位子,让朱允文觉得实在是有些难受。可是皇爷爷是帝王,他下的命令断没有违搞的道理,所以朱允文也没说什么,只能默默的接受了。

    对于朱允文,从以前开始朱棣就看他不起,只不过是因为朱元璋觉得自己以前杀戳太过,想要借着朱允文平和的性子,缓和一下朝堂内外的戾气罢了。现在的朱允文是朱棣的手下败将,朱棣更是看不起他了,只是他性子内敛,轻易不会把自己的欢喜和厌恶给表现出来,让人心生了警惕。

    “允文你怎么了?似乎心情不太好的样子?”朱棣故作关心的问道:“若是有心事,不妨说与四叔听听,也许四叔能帮你个忙也说不定呢。”

    朱允文看了朱棣一眼,张口正欲言,却又很快的顿住了。他摇了摇头,强言欢笑道:“我没事的四叔,只是跟仙仙她吵了一架,惹祸了她罢了。”

    “那么说,你现在是在想怎么讨好她?”听到朱允文这么不上进的理由,朱棣在心中摇头叹气,只是面上不显:“仙仙这丫头啊,性子谈不上温柔,但是整日笑呵呵的,轻易不生气。你是做了什么让她恼了你了?”

    “其实是仙仙误会我了。”朱允文叹了口气,想到仙仙竟然误会自己跟张楚楚有关系,心中就是一阵郁卒。但他幸好还有些理智,知道张楚楚是四皇叔的侍妾,即使逃出了燕王府,也改不了她勉强算是自己长辈的事实,因此并不敢告诉朱棣,生怕日后叔侄的关系就因为张楚楚而破裂了。

    见朱允文没有深谈的意思,朱棣也不强求,只笑道:“那你是来找父皇帮你哄仙仙的?”

    “不是。”朱允文摇了摇头,然后从怀中掏出了一块小盒子,“仙仙之前帮我打听了国玺的形状,让人做了之后给我,让我送给皇爷爷。只是我才与仙仙吵了一架,闷了两天,觉得不该在这个时候拿仙仙的东西去哄皇爷爷,所以又让人照着仙仙给我的那个假国玺给重新做了一个,这次就是拿它来献给皇爷爷的。”

    还真是慢半拍啊!

    朱棣有些觉得自己看不起朱允文实在是不能怪自己目下无尘,而是朱允文实在是没那个本事让人看不清啊。皇子皇孙们都已经把假国玺献上去了,即使朱元璋知道是假的,也还是笑嘻嘻的收下了,毕竟这表达的都是孝心啊。

    可是朱元璋平日里最疼爱的就是朱允文了,可是却在众人之后才慢吞吞的要把假国玺给献上去,实话来说,真是让人心中不喜啊。

    朱棣有些庆幸朱元璋此刻不在这里,没有听到朱允文说的是什么,否则老皇帝的心情怕是只有更差的份了吧。

    尤其是之前东方不败的下属还传了信过来,想是仙仙郡主觉得朱允文应该把假国玺给献上去了,便把水晶瓶也给送了回去。可惜的是这朱允文,即使有人帮着他铺路,却也是个扶不上墙的糊涂蛋!

    52第51章

    请罪一事纯粹就是一场戏,这一点当事人的朱棣知道,前世有着类似经历的东方不败知道,驰骋疆场半辈子,又做了半辈子皇帝的朱元璋也知道。

    但即使知道也一样要做,因为这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

    父慈子孝之后,一切仿佛又都归于了平静。

    朱元璋令钦天监择了吉日,祭拜了天地,正式的把朱棣的太子名份给定了下来。

    只是他对朱允文的不满却是与日俱增。

    朱允文在国玺事件之后,才把假国玺慢悠悠的献上来为一件。要知道水晶瓶早在两日前就被偷儿给放回了朱元璋的寝宫,若不是朱元璋疼朱允文,一心盼着对方像其他皇子皇孙一样,拿着假国玺,或者另外想办法哄自己开心的。

    可是没想到到最后只剩下了失望的份了。

    尤其是听到陈厢的叙述,朱元璋几乎难掩心中的叹息。

    而朱棣要成为太子,自是要入主东宫。原来朱元璋念在懿文太子尸骨未寒,又因疼爱朱允文的缘故,并没有下令让他搬出东宫,只是在南京城中选了一个好地界赐下了一处府邸罢了。

    等到朱棣成了太子,朱允文很该自动自觉的写折子请旨搬宫才对的。偏生他一点儿的动静也没有,每每得了召见,看向朱元璋的眼神就仿佛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似的。

    本来朱元璋以为是宫中有人捧高踩低,因为朱允文无法入主东宫而慢待了他。可当朱元璋派人偷偷调查之时,却发现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最开始时,确实曾有过奴大欺主的事,可朱允文身边的黄子澄可不是个省油的灯,言语中威胁着对方,要拿了人到皇帝面前评理去。可朱允文怎么说都是皇嫡长孙,又并没有因为朱棣被封为太子而失了宠爱,便是失了宠爱,也没有让奴才欺污了的理儿,所以这些宫人们哪里敢让黄子澄捉住了呢。

    如此一来,便再没人敢踩朱允文了。再加上朱棣几次进宫对着朱允文都是言词亲切,宫中的奴才们看出了这叔侄之间的感情,并不因储位之争而心生龌龊,对着朱允文时自只有更尽心尽力的份儿了。

    所以什么被人欺负了,完全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而朱允文那委屈的眼神并非指责的是奴才,而是自己这个皇帝!

    朱元璋气恼得是浑身发颤,只因为调查上来的密信上说,黄子澄曾给朱允文进言提醒,让他早日上折子请旨搬出宫去。

    可这黄子澄看得出形式已不尽如人意,可朱允文却不然,反而当着众人的面抱怨自己皇爷爷是个老糊涂了,东宫太子合该是他的父亲才对,怎么才去没几年,皇爷爷就把父亲给抛之脑后,不再理会了呢?说完之后还一个劲儿的感慨人情冷暖!

    朱元璋也是有火气的,即使随着年纪渐大而性子软和了许多,当他也不会在有人几乎要指着自己的鼻子骂自己‘薄情、不慈’时,仍能不发火的。尤其这个别还是他疼了近二十年的乖孙子。

    可以说朱元璋以前有多欢喜他,宝贝他,那如今就有多厌恶他了。于是也顾不上之前想好要给朱允文留个体面,让他自请离宫的想法,直接就让人按他的意思拟了旨意,让传旨太监去颁旨。

    当朱允文收到朱元璋几乎全篇都是谩骂的旨意时,那呆傻的表情可想而知。虽然心中多有不满,但朱允文也不敢在皇爷爷的面前为自己据理力争,因此只能默默的吩咐宫人为自己收拾行李,搬出宫去了。

    事实上,要分清宫里的物品和皇帝赏赐给东宫的东西是件很浩大的工程,可是朱元璋终究疼了这个孙子二十年,并不会因为这几件事就完全的放弃不理会他的,而且出了宫后就不比现在了,吃穿住行都不再能从宫中的开支里面扣了,所以老皇帝到底是让他把东宫里的东西都一起搬出去。

    反正朱棣要入主东宫,里面的摆设都要重新设计规整一遍的,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而且让新太子用先太子的东西,多多少少会有些晦气。况且朱允文把东西都带出去了,那底下的御印却是去不掉的,不能当掉,只能做摆设出,等朱允文百年之后,照样会被收回宫中,只在里面挑选几件随葬罢了。

    不管原由到底是什么,总而言之,朱元璋此举到底避免了朱允文灰溜溜离宫的下场。出宫之后,也不至于会流言满天飞,让人觉得他失宠了。

    不过,朱允文对皇位也确实没什么野心,错只错在他生于帝王家。而身为皇族,本就不能有不顾大体的举动,而要顾大体,那有时候就该摒弃个人的感情。

    更何况朱允文喜欢的仙仙郡主,是个跳脱、没有规矩、满嘴谎话的女人。凭着朱允文对她的日益迷恋,若他为储君,待朱元璋百年之后,仙仙郡主无论那时是不是太子妃,到时候也一样会变成皇后了。

    而仙仙郡主这样的女人一旦成为了皇后,又如何能服众呢?又让世人如何看待皇族呢?

    朱元璋对朱棣越满意,对朱允文的行径就会越痛心,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不外如是。

    朱棣进了东宫,很大程度上就没有了之前的自由,因为他要跟在朱元璋的身边,跟他学习如何处理朝政。幸好朱棣是个能为的,再加上年纪渐大,早年办差历练出来了,更何况在封地燕京时,也是要处理封地上日常事务的,因此并不用朱元璋怎么教,便很快能上手了。

    只是朱棣在宫内,东方不败却不能也跟着住进宫内。虽然有时也会以幕僚的身份被召进东宫,但朱棣毕竟太忙,这个机会着实不多。所以,东方不败索性从虽然摆设奴仆仍在,但因为好些用顺手工艺的太监侍女们被一并带进了东宫,而渐渐冷落下来,变得没什么人气的燕王府里搬了出来,重又跟白玉川住到了一处。

    待一切事务都安置妥当,东方不败翻翻黄历,择了个宜出门的日子,借着张楚楚救自己出狱的名头,去探访这个恩人去了。即使这个恩人的名头有很大的流水作业份——因为调查的事情都是由白玉川来做,只在最后把调查结果给张楚楚罢了。

    但无论如何,如果不是张楚楚出面,平民百姓身份的白玉川虽然能飞进宫喊冤,但等待他的不外乎是两种结果:一是被人当成刺客;二是顺利见到朱元璋喊了冤,但也会因为功夫高到能闯进皇宫,而被老皇帝忌惮,所以很不妥当。

    因为东方不败是打探着张楚楚不在宫里当值,在家的时候递的帖子,所以也不会来个见不到主人家的尴尬事。

    张楚楚对东方不败也有印象,再加上她对朱棣到底有些余情未了,虽不能对其本人有个好脸色,但面对东方不败时,还是摆出了一个和颜悦色来。

    两人先是按惯常的寒暄了一下,东方不败便转入了正题,笑道:“在下曾听坊间传闻,仙仙郡主曾对皇帝陛下说过,她与您都来自于花果山水帘洞,师父姓孙,讳上悟下空,可对否?”

    张楚楚心中先是一紧,接着又一松。

    想到对方会知道自己是女的,而且是仙仙的师姐其实也不足为奇。毕竟之前自己与朱棣争吵时,他人就在边上呢,即使朱棣不说,凭着那争吵的内容,猜也该猜到了。倒是那个仙仙,什么瞎话都敢乱编。

    幸好自己虽然当年没读过干什么书,但《西游记》还是知道的,只是不知道她当时都是怎么说的,希望待会儿不要漏了馅儿吧。

    张楚楚强自镇定的点了点头,答道:“正是如此!”

    “不知令师祖唐长老可好?”东方不败问道,见张楚楚傻了一下,又再接再厉道:“你二师叔猪八戒,三师叔沙悟净,四师叔白龙马可一一安好?”东方不败顿了一下,笑道:“你可听说过一本叫《西游记》的奇书?”

    “你?”张楚楚这回却是被吓得站了起来。若不是这些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历练到的经验仍在,知道用手指指着别人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那她现在八成已经是用手指指着东方不败直发颤了。

    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就是他乡遇故知了。在大明朝茫茫人海之中,得见一家乡之人,可不让人欣喜吗?只是这欣喜很快就会破碎了,因为张楚楚听到东方不败这么说:“在下来自大清雍正十三年,不知小姐何踪?”

    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的滋味不大好受,不过张楚楚失望归失望,朱棣不在身边时,她一直是个冷静而自制的女人,这也许跟她穿越前的职业有关系吧。

    53第52章

    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的滋味不大好受,不过张楚楚失望归失望,朱棣不在身边时,她一直是个冷静而自制的女人,这也许跟她穿越前的职业有关系吧。

    因为她是一个女警察,当初为了捉捕小玩子而与小玩子一起触碰到了游梦仙枕,因此穿越时空来到大明的。

    “我是张楚楚,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方不败有些茫茫然的念完这个国家的名字,然后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默。因为东方不败知道,在之前的朝代里没有这个名字,而且张楚楚既然叫得出《西游记》这本书的名字,就表示她是来自大明之后的国家,也许,还是在大清之后的国家。

    本来以为是见到了清国之人,没曾想猝不及防之下得知了这么大一个隐密,如何让东方不败不黯然惆怅呢?但他到底还在心中存了一丝希望,希望张楚楚口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实是不知道位于哪里的边陲小国,就像东瀛高丽大食之处一般,便强知道:“在下倒是孤陋寡闻了,不知这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何处?”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