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正请求回渝州,李治倒是并没有为难,稍微劝说了一下,表示自己对王正的看重之后,就同意了王正的请求。
毕竟现在朝堂因为李治身体不好而产生的震荡已经平稳了下来,有武则天掌控大局,李贤在一边牵制平衡,李治自己掌控玄武卫和道馆,怎么样也出不了问题。
再说也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而已,所以李治答应的蛮痛快。
一个皇帝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掌握平衡,只有朝中的局势足够平衡,皇帝的旨意才会得到施行。
如果朝中出现了一面倒的局面,那么人家自己商量着来就好了,还需要皇帝做什么?
大唐从李世民开始,就在扶持普通百姓出身的官员与世家大族相抗衡,再加上分化五姓七宗,才让朝堂平衡了起来。
李治初期长孙无忌代表的陇西集团一家独大,李治也是同样依靠许敬宗和李义府等这些出生比较普通的官员,还有军方才把陇西集团给慢慢打压下去的。
之后渝州一系又和儒家对立,重新让朝堂平衡了起来,现在武则天掌控大局,李贤和上官仪的所作所为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李治的纵容。
包括王正的存在,都是李治的考虑范围,这其实也是李治找到的一个平衡点。
出城后,王正回望着长安城墙,心里想着上官仪的履历,心里不免有些感叹,希望那家伙这辈子不要乱来吧。
皇帝对你的纵容,其实就和美女对你的微笑差不多,人家也许出于礼貌,也许只是想要麻烦你一下而已,真实的意思,不是你自以为的那样啊,你要以为是你的机会来了,那可就会出大问题了。
陈峰宁在一边静静的等着,直到王正放下车帘,才宣布上路出发。
这次回渝州,经过商讨之后,回去的路线还是过汉中,然后由汉水乘官船而下,毕竟现在长江已经涨水,千里上水可不怎么好走,又没有带大批货物,轻装简行之下,走陆路反而要更快一些。
不过回来的时候倒是可以由长江转淮河,然后走运河上渭水,这样的一条路线,因为淮河比长江要平稳的多,就算上水也没那么辛苦。
这时代其实水路比后世还要发达一些,不管那条水道基本上都有很好的维护,毕竟陆路运输量实在太小了,随便一条小河沟都比官道运输起来方便,自然得好好的利用起来。
渝州学子已经遍布天下,让唐律不停的深入乡里,大唐近些年来倒是越来越太平了起来,平时哪怕一个人独自出远门也不需要怎么担心安全。
如果遇到不平事,只要看见素衣之人,大声呼救之下,基本上渝州学子都会过来管一管。
所以王正回渝州也没带多少护卫,就牛老三带着一队十人的巴人近卫而已,陈峰宁更是只带了五个文书上路。
一行人骑马护卫着两辆马车,走在官道上倒也不是很显眼招摇,不过也没人敢随意的来找麻烦,毕竟牛老三他们看着就是大户人家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