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孟养战事序(中)(2/2)
作者:捷尔任
的工匠,农夫,猎户和妇孺老幼等其他事务人员了。
·······················
“不可以将所有兵力全部调入孟养城,如果麓川军真的来进攻莽古堡,那我们的家底就完了。”姜榆罔咬着牙下了决定。
“百户,”曾经的,除了姜榆罔之外的唯二的小旗李显,眼下已经是神狩院的使徒,军队中仅次于姜榆罔的人物,作为莽古堡第一团的团长,他说话的分量算是最重的,对姜榆罔的称呼也用的是以前的“百户”,而非在莽古堡建成后,姜榆罔威望大增后的“军主”。
“放上去一千杆火铳,我都担心不够用,再在莽古堡留一些,怎么抵抗地住上万人的攻势啊?”李显有些着急,以他来看,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就该全军接管孟养城的防务,用先进的火铳和麓川军拼一场大的,
根据情报信息,莽古堡判断麓川军在那芒寨到毕露寨的主攻方向很可能派出一万人以上的军力。
“孟养城的城墙我研究过,战场宽度有限,他们就算来一万人,也拉不开那么长的战线,我们有能力挡住。”姜榆罔摇摇头。
“这,”虽然参加了扫盲教育,恶补了不少知识,但李显还是不太懂姜榆罔张开就来的许多名词,愣了一下又问:“论头脑,论判断我是不如你的,既然你说我们有能力挡住,那具体需要多少人?”
“依我看,六百人。”姜榆罔勉强给出来了一个数字,其实他自己也没有十足的判断:“本身还有曲靖卫的士兵帮助防守,我们不用上太多人,而既然要留人在莽古堡中,就多留一些,剩下一半好了。”
李显睁大了眼睛,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完全理解不了姜榆罔此时的安排,以他看来,留下一半的人,岂不是自己放弃了一半的胜算?
一边的另一个人此时却隐约明白了姜榆罔的安排,那就是曾经的情报部总理事,现任神狩院院使陈子羽。
陈子羽出言发问:“百户,留守六百人,应该是要观察麓川的进攻情况再做判断吧,一方面可以应付麓川军进攻莽古堡的情况,增大守住莽古堡的胜算,而如果麓川军如大家所想的那样,去围攻孟养城南门,则可以从麓川军背后袭击他们。”
“正是如此,既然留人守莽古堡,就要保证莽古堡的守备力量足够,否则要是留了人,又守不住,岂不是成了笑话,”姜榆罔点点头:“至于偷袭麓川军后方,也是根据战况自然采取的手段。”
团监督,王真,姜榆罔成为百户时最早选出来的另一名总旗,听到姜榆罔的安排,也是眼前一亮:“这个方法,我们用过许多次啊。”
“就是反包围,敌人的防御最脆弱的时候,不是他们溃败时,而是他们在进攻一个方向时,我们从另一个方向对他们进行包围进攻,”姜榆罔对这个战术进行解释:“敌人以为自己是那个包围别人的人,是则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实际上只是被捕猎的猎物。”
莽古堡军队采用的反包围战略其实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往往己方在进行反包围前,都是处于劣势的,就算是用于反包围的部队,和敌方的实力对比也是处于下风的。
但是每次反包围的战略能够执行到底,主要依靠两点:
一,无论是战术还是训练,都更成熟和强悍,这主要依赖于更严格的军纪,训练,以及明军的专业性,形成了更优秀的军风,
二,莽古堡军队拥有更加精良的装备,两个生产部门,提供了先进的火铳,以及统一制式的长矛和长刀,来自孟养城的支持,也让莽古堡实现了全部配备铠甲的目标,相对装备杂乱不齐,火铳使用很少,且技术较差的的麓川军,具备绝对的装备优势。
而在鸟铳开始列装的现在,也许这种装备优势才能更显现出来,不过因为还没有实战,姜榆罔也说不准实际到底会有多大的效果。
除此之外,姜榆罔通过缘法院从阿瓦商人处的贸易,以及白千帆的支持,选用精良滇马临时培养了一支五十人的重甲骑兵,全部选择最魁梧有力的士兵加入,使用巨大的长刀。
这种用于冲锋的骑兵对于火器相对落后的麓川军,在平缓地形的战斗上能够发挥奇效,麓川军很难对这种重甲骑兵造成伤害,而重甲骑兵却能有效冲击麓川军的阵地。
可惜,这种骑兵发展也有三个巨大的限制条件:
第一,适宜的战场很少,除了孟养城这麓川第一大城以外,几乎没有多少合适它发挥的地形;
第二,合适的战马很少,姜榆罔自己虽然会骑马,但是也没到有能力挑选战马的地步,还是白千帆借了一个自己的一个老马倌给他,才勉强选出来了一批战马,而本身孟养城和莽古堡养的滇马数量也很少,他们控制的地区也没有什么合适的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