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镇位于洛京东南方向,从洛京离开后,沿着驿道直行,以国公府的马车速度,也需要约莫两个小时才能抵达。
这个小镇人口不足三千,但却极为繁荣,因为这里地靠驿道,是通往洛京商队的中途歇息地之一,街道两侧都是酒楼茶馆。风尘扑扑的商队路经这里,大多会停下来休息片刻,补充物资,又或者住宿一宵,养足精力才继续赶路。
这是一座依靠驿道繁荣起来的小镇,并没有什么独特的景观。秦烽专程坐着马车赶来,并不是冲着这青峰镇而来。
青峰镇南面有一座大山,形似牯牛,因此又被称为牯牛山。
从鲁仲的口中得知,他的小师弟就住在这座山峰之上,那是他们当年的学艺的地方,这些年过去,他那位名叫公输昊的师弟,从来都没有离开青峰镇和牯牛山这一带。
马车离开青峰镇后,绕着一条颠簸的小道又走了一程,眼前景色截然一变。
从繁闹的小镇,瞬间变成了安静的乡村。不算高耸的牯牛山下,是成片的沃野,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小麦大豆,时新菜疏,五花百门,应有尽有!
一条宽约三四米的小河绕着牯牛山缓缓流淌,河边并排着一架架数丈高的水车,被河水带动,骨嘟骨碌的转动着,将河水送到高处的水槽,然后沿着密密麻麻的竹筒管道,浇灌到农作物的地垄上。
看到眼前之景,秦烽整个人呆住。卧槽,这尼玛完全是现代化农场的自动浇灌技术啊。
秦烽好奇地跑下去观察,不由得暗暗惊叹!
只见每一条相连凿空的竹筒旁边都挂着一个软塞,浇灌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软塞来控制浇水量和浇灌的时间。
除了不能自动监控供水需要人工ca作之外,这里的浇灌系统基本可以精简ca作,一个人轻松浇灌整片农场不成问题,跟前世的机械化农场自动供水系统已经完全没有区别了。
在这个没有没有计算机精确计算的时代,能够设计出如此精巧的浇灌系统,不是一般人能够完成的。那纵横交错的竹管铺设,那合理的出水位置,以及每个分叉口精确的水量控制,若没有高超的技术,很难制造出来。
这里是牯牛山脚下,这些东西应该都是出在鲁仲大师口中所说的小师弟公输昊之手吧!
正在秦烽感叹之际,一名老农从不远处的木屋走了出来,看见秦烽和其身后的豪华的马车,微微愣了愣之后,旋即踱着小方步靠了上来,对着秦烽呵呵的道:“小哥儿是不是觉得很惊讶?这可是山上的昊哥儿弄出来的哦。以前我们一家六口要照看这一大片地,光每日的浇水就要费不少气力。但自从昊哥儿给我们造了这玩意儿,老头子我一个人就能轻松照看大片菜洼了。
老夫那两个儿子现在都在镇上开小饭馆,每日的的新鲜蔬菜都是从这里运去的。小哥儿面生,应该不是本地人吧,回去的时候,有空可以去那我那两个儿子的‘运来饭店’坐坐,我儿子的手艺都不错,而且菜肴保证新鲜。我们山后还有一个暖棚呢,那些逆季的蔬菜即使你在洛京城也未必能吃得到哦!”
老头儿自来熟的吹嘘一番,最后还不忘记为他儿子的饭店做广告。
果然是鲁仲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