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盾,一手持刀,泰山兵开始向着开阳大门冲去。
吕虔吼出的那句话,大致意思就是,“我将带头冲锋”
城外的喊杀声传到了城郭之上,这些士卒们匆忙的喊着城外有人攻城。
这也不怪这些士卒,他们自己的身上还穿着魏国的军服,不等吕虔的部队走近,看清楚旗号,谁知道他们同样是反贼还是前来镇压的官军。
现在城楼上的叛军发现了这些人的进攻意图,急忙吹响了号角,开始紧急集合。
但是这一切已经晚了,没有城门,又仓皇应对,泰山兵们很快攻入了城池。
吕虔顶着盾冲在第一线,巨大的力气撞开了一切挡在面前的叛军。
“不要恋战,随某杀进去。”
吕虔没有在城门逗留,呼喝着让泰山兵们聚在自己身旁,向着城池中心冲去。
吕虔的目标就是斩杀这支叛军的首领。
凭借以往的经验,叛军入城不久,叛军首领肯定在各大宅院内搜寻财务,除非这个叛军首领,是一个有远见、有能力的人。
但是就凭到现在还没有封住城门,掩埋尸体,这个叛军首领显然是个目光短浅之人。
搜寻了几个宅院后,终于在一个大户的院落找到了叛军首领。
这个首领身穿校尉甲胄,看见吕虔到来,急忙拔出环首刀自卫。
十数日前这个叛军首领,还只是利城县的一个小百将,凭借第一个冲入利城的先登之功,被吴敦提拔为一路渠帅。
率领部众来攻开阳,没想到还真的被这个愣头青拿下了开阳。
占领之后这个叛军首领离开放开了士卒,让他们在城中烧杀抢掠。
许久未做此事的叛军首领,居然有些热泪盈眶,这久违劫掠的感觉,这才是一个手握里有刀的老爷们该干的事,于是他也加入了劫掠。
看着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自己的刀下,看着他们惊恐的表情,看着一个个无辜的女子被自己压在身下,叛军首领十分亢奋。
曾经绿林生活的记忆瞬间涌现,叛军首领将匕首刺入女子的掌心,将她的双手钉在案牍之上。
就在这时候吕虔踹门赶到,看着这一幕,泰山兵们义愤填膺,吕虔的脸上浮现出杀意。
“汝这畜牲,纳命来!”
仅仅一合吕虔就斩下了叛军首领右臂,面对失去抵抗的叛军首领,吕虔将其四肢斩下,吊在城楼之上示众。
城内叛军见到首领已死,皆放下武器投降。
吕虔审问了这些投降的叛军,这才知道叛乱是从利城开始的,而这些人都是利城的士卒,他们是以一个名叫唐咨的人为帅。
吕虔写了一封信,让两个叛军士卒带去交给唐咨。
仅仅半天功夫,信就被送到了吴敦手中,吴敦此时正好在琅琊郡南部边境。
信中吕虔已然占据开阳,表达了对唐咨的佩服,言语间称呼唐咨为兄,邀请唐咨一见,希望唐咨可以不要向北,放过琅琊郡和泰山郡,言辞恳切,似乎是在示弱。
吴敦在魏多年,自然知道这个吕虔,吴敦收下了信件,让士卒回去告诉吕虔,自己将会亲自前往开阳一见。
吴敦去的原因很简单,他很欣赏吕虔,希望可以策反吕虔一起谋反。
吴敦深知吕虔在泰山郡的名声非常好,只是吕虔做了十几年的太守,眼看着就能往刺史上面坐一坐,这个时候朝廷空降了夏侯称为徐州刺史。
而青州宁可空着也没有给吕虔,吴敦就不信吕虔心中没有怨言。
其实吴敦不知道,吕虔还真的没有怨言,因为曹丕登基之后,加封了吕虔为益寿亭侯,只是一向低调的吕虔没有声张,吕虔又常年身处大山之中,封侯一事也就没多少人知道。
吴敦安排了好了东海郡的战事,戴上了面具,以唐咨的身份,起身赶赴开阳。
吕虔在城外十里亭备下酒席,等待这个“唐咨”的到来。
吕虔的计划很简单,擒贼先擒王,有道是宴无好宴,哥前哥后三分险,吕虔的宴席是这么好吃的么?
吕虔带了二十名亲卫,皆是虎背熊腰的虎狼之士,只要“唐咨”一到,他就绝对跑不了。
吴敦带的人可比吕虔要多,足足百人,而且还有着十匹快马,这都是从利城大户搜出来的。
吴敦在绿林混迹多年,不带些好手,准备好快马,如何敢去赴宴?
吕虔看见对方人多,并没有畏惧,而是站出来热情的邀请“唐咨”入席。
看见吕虔邀请自己,吴敦从马上翻下来,笑眯眯的坐在了吕虔为他准备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