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豪贾》免费阅读!

第二百五十八章:南洋平定(1/2)

作者:风鵿

    见施婉柔点头,刘建也长舒了一口气。

    施婉柔归附,也就代表南洋最大的汉人团伙归附永兴商行。

    而其他地方的汉人,人数本来就少,随着各国各地入手,我也也别无选择。

    其实刘建早就准备好了施婉柔要是不归附,那就用武力征服。

    而如今也省去了刘建许多功夫。

    当晚,刘建设宴款待了施婉柔一行人,并正式任命其为旧港县长,任期十年。

    而旧港之下也被分为六个镇,十四个乡,各设官员管理。

    处理完施婉柔和旧港,南洋汉人归附,刘建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然而一位不速之客确打破了刘建的沉寂。

    九月二十五日,孟养土司,在麓川发动叛乱的思任发,派思愧为使前来交趾交州城。

    刘建是怎么也没有想到,本来最该有动静的暹罗和大明如今确什么都没有发生,原来的三宣六慰等土司,包括最近的八百大甸,老挝以及缅甸,车里等都没有派人前来。

    最早派人前来的确是思任发。

    对于思任发,刘建是很想将其给荡平了。

    毕竟虽然自己和大明不是一路人,但作为反叛者,刘建自然对于思任发一点好感都没有。

    但思任发的存在,会一直牵制大明十多年的时间。

    对大明也是一种削弱。

    在如今大明还不知会如何行动的情况下,与思任发交恶,的确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何况那些土司,土部,土国们还未派人前来,八成也是想看刘建对于思任发的态度吧。

    毕竟这些属于缅人土司,而刘建消灭的底马撒,大古刺属于孟人。

    两者天然不相容。

    天生敌对。

    而这时,在大明的压迫下急需得到支援的思任发就是很好的一块敲门砖。

    要是刘建善待思愧,就说明刘建对于南洲土司们并没有什么敌意,而占据交趾,自然也会引来大明的反应。

    如此双方就可和平相处,什么结成联盟,共同应对大明的威胁。

    可是要是刘建不理会,甚至以极端方式对付思任发呢。

    那就说明刘建对于思任发,什么整个南洲都怀有敌意,那么为了生存,为了抵抗刘建,他们说不定会联合起来,甚至向北求助于大明。

    反正只要自己向大明请罪,那么大明很可能就会罢兵言和,重新册封这些人,然后兵峰直指刘建。

    而以大明的国力,这些土司不敢想象大明会败在刘建之手。

    那样刘建被消灭,自己也安全了,到时候怎么样,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实际上不仅是南洲那些土司,土部。

    哪怕是暹罗,如今也抱有这个想法。

    在陆军刚刚占领满刺加全境并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暹罗原本打算出兵。

    但后来又陆续得知永兴商行灭交趾,灭底马撒,鲸吞南洋,南掌,占城,柬埔寨,真腊四国内附永兴商行,成为永兴商行属国,被立为九真,日南两省。

    加上灭大古刺,击败老挝军。

    一下子暹罗四方都有永兴商行的势力,这下暹罗也不敢在轻举妄动了。

    而这时暹罗得知思任发派使者前往交趾。

    暹罗原本也打算派一个使者前往,但后来思考一下,还是决定先观望一下再说。

    就这些,思愧来到交州城,请求面见刘建。

    而刘建也不知该不该见上一面。

    对于刘建来说,如今占领南洋各地,下一步有效治理,吸纳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时,刘建实则已经失去了再对外扩张的实力。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以守为主。

    何况在拿下大古刺,将诸事交给海警军后,第一舰队又进行了一次补给,便又拔锚起航,向大古刺西部的榜噶刺,鹿马刺,天竺诸邦等进发。

    虽然如今对于天竺诸邦,刘建的打算还是以开展贸易为主,但是在古里,柯枝等地建立据点,为未来继续向西,创造一个前来基地。

    更别说过了古里,再过了天竺西部的古吉拉特真主国,便到达帖木儿国地界,如此便算正式进入西洋诸国之地了。

    当然对于西洋诸国,刘建如今还未计划前往。

    这次刘建给刘兴的命令最多只到吉吉拉特国,并和古里,柯枝一样择地建立一个据点,便可返回了。

    而这些据点不仅可以成为永兴商行在西洋和天竺的立足点,还可以以此与天竺诸邦贸易,未来也可以此向天竺,西洋发展。

    支点自然要尽早建立。

    可如今究竟是见不见思愧,刘建还在思考者。

    见,则会让思任发继续给大明施压,让大明将精力都放在思任发头上。

    而要不见,那就有可能让大明将兵锋直指自己。

    看来还必须得见上一面啊。

    不久思愧被人带进。

    看着眼前如三等矮人一般,长得跟野人似的思愧,刘建一脸不屑。

    “那思任发让你来干嘛”

    刘建打量一番思愧,问道。

    思愧见刘建一脸不屑,言语之中也多有轻慢之意,思愧心中泛起不瞒。

    “我奉主人之命前来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