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科举的本质(1/2)
作者:青灯说书人
老朱眼见着玩不过你,大可以直接掀桌子不陪你玩,然后抽出一把刀来逼着群臣俯首。
后世的皇帝,可是鲜有能这么做的。
一些被儒家给忽悠瘸了,洗脑洗的彻底的那更别提了。
建文帝朱允炆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提到朱允炆,就不得不提他身边三位著名的大臣:黄子澄、齐泰、方孝孺。
查一查这三人的根脚,就会发现,这三人无一例外,都属于南方士子的行列。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可是这只是一种巧合。
可是,在老朱去世之后的第二年,建文帝也是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的。
而这次,进士前三甲全都来自江西吉安府,状元,榜眼,探花全被这一府包揽。
但朱允炆这种被忽悠成傻子的皇帝,自然是感觉不到其中的不对劲。
毕竟包裹在朱允炆周围的都是黄子澄、方孝孺之流,怎会让他察觉到其中的不对?
后来,北方的地主们用脚投票,选择站朱棣这边,也不是不可以理解了。
科举最为本质的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就是维护统治。通过这样一场考试,将全天下,最有智慧,最富有才情的读书人,都召来自己身边,为自己打工。
而如果这样一场考试,最终演变成只照顾几个地方,或者说完全将一些地方的排除在外,那那些被抛弃的地方的人,自然要用另外的方式找补回来。
而最终,演变成的,就是战争。
而那些被惠顾的地方,自然可以牢牢把握朝政大权,此外,还因为彼此之间来自同一地方,可以更加紧密的聚集在一起,最终抱团,演变成党派。
不要忽视乡党在古代的地位。甚至可以说这种关系,可以比后世的同窗之谊更加牢靠。
来自同一地方的人,天然间就是盟友。
更别提,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就算是出自寒门,那在一个县里面,经济政治实力起码也能排到前百分之五。
一个真正赤贫出身的人,连认字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参加科举考试了。
能够以赤贫之身,最终踏入科举考场的,乃至最终高中的,不夸张的说,万中无一。
一场科举考试,给朱标带来的收获是海量的。
真正的举办了这样一次科举考试,让朱标更为深彻的洞悉了权力的本质,更为直接了解了什么叫统治。
难怪昔年唐太宗看到众多士子应考,感叹“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而此刻考场之中,紧张的答题正在继续着。
来回巡视的监考官密切注视着每一位士子的动作,稍有异样,必定会引来着重关注。
若是被当场拿获作弊,则更为凄惨。
不只是本人要受到严惩,就连其背后的家庭也不能幸免,甚至还要祸延子孙后代。
所谓一人作弊,全家株连,莫过于此。
而这些,在开考之前,就已经反复多遍告知应考的士子,绝不会存在谁不知道,不清楚这样条例的情形。
如此严重的惩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上杜绝科举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