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简雍与李通并没有什么好谈的,故而寥寥数语就被李通驱逐,哪怕当阳县众多官吏皆有投降之意,奈何此时李通兵锋正盛,无一人敢捋其虎须。
且在李通虎目之下,众人想要投降之言,也在嘴边停下,不敢继续再言。
“此大军压境,仲业以为该当如何?”
虽然李通大胆猜测刘备只有一万人,可绕是如此,兵员也众多。
而当阳哪怕经过加固,加上文聘支援的数千人,全县兵力合计也不过五千,想要以此拒守城池,也是力有未逮。
且,兵不厌诈,刘备要真的爆兵,而且倾巢而出,整合近十万兵马,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故而先前只不过是在简雍面前,佯装镇定而已。
“聘以为如今刘军大举压境,当阳城池狭小,虽有地利,然兵微将寡,距离襄阳甚远,若被刘备截断粮道,早晚必失。
故而窃以为上策乃是弃城,退回襄阳固守,避其锋芒,以逸待劳,今天气炎热,刘军若追之则必疲惫不堪,但其埋锅造饭之时,阴兵杀出则大局可定。
下策乃是遣人速至襄阳求援,另遣人告知丞相,请速派大军援助,也可阴通孙权,命其攻荆州各地,使刘备破而退兵。
然襄阳距离当阳甚远,若是急行,一切顺利我等恐亦要与刘备相持半月!
只是以我等能否守住,则犹未可知也,而关羽在临沮士卒,是否会乘机拦住援军,也犹未可知!”
文聘对于固守城池并不看好,并非此人乃好走之辈,实在是当阳城小,不足以据。
而且当阳地广人稀,加上囤粮并不足,仅够三月之用。
换言之若三月之内,刘备不走则荆州大军需靠襄阳、宜城、编县等地支援。
然而关羽大军,去岁至今年六月之前,还一直你来我往,打的有死有伤,又岂会坐视曹军支援当阳?
且以当阳守备而言,很难抗衡刘备三个月。
且刘备与江陵近在咫尺,果真相持下去,必然立刻征调兵马,一举踏平小小县城。
反之当阳,若往编县、宜城求救,最快速度一来一回,也需要半个月之久,还是安全抵达的情况下。
如若受到狙击、或者暴雨、山洪、山崩、地震等事,则更是遥遥无期。
若是直接弃城,一路返回襄阳,刘备安顿好百姓之后,再行追赶一路收复城池,而曹军则在一旁侧候,待其因赶路精疲力竭之时,再突然杀出。
而此时的刘军,因忽然遇敌,必然手足无措,人未着甲,马未配鞍,一阵箭雨,其必然阵形大乱,自相践踏。
如今时值九月,正是秋老虎之时,只要刘备急于行军,必然疲惫不堪,文聘这一招回马枪可谓杀人利器。
至于刘备行军会不会急这一点,文聘从来不曾担忧,看到当阳传檄而定,刘备麾下必定惊喜异常,认为接下来的小城皆是如此。
更兼之,如果刘备不急于行军,待到曹操支援大军一到,一切已然悔之晚矣!
只是此策有一种不好,那就是无法预料刘备会走那一条路,有可能埋伏之地,刘备根本不曾走过。
故而李通对下计深以为然,对上计则并不看好,遂摇头说道:“仲业上计的确好计谋,不过此去襄阳一路多有分道,谁也不知刘备所行何道,故而上策不利于我等。
反观下策,我等可在此城坚守半月,待到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