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补充番外)暮阀后传:岭南之叛(1/2)
作者:暮色光辉
即使南云财阀通过了交易,获得了岭南山区的管辖权宣称,依旧无法深入其中,将山区中的武装平定。
说是入山剿匪,敌人可不比普通匪徒,他们可是要比财阀正规军还要强大的存在。
即使对手的战争装甲步兵不出动,仅凭轻装机械战兵,在这种群山峻岭视线受阻的地方,也能够给南云财阀军造成足够的杀伤。
大规模部队在岭南山区内根本展不开,地形熟悉的华族人,分散成小队自由穿梭其间,常常打得南云财阀正规军找不到北。
郑鸿博熟练运用着华族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华族正规军一旦打起游击来,真没那些财阀军什么事了。
五月底与六月初,南云财阀连同已经投敌的各门阀伪军,对岭南山区发起了两次大规模围剿,均被华族游击队打的损失惨重。
然后,联邦军队集结,南阀的主力军团便都被抽走了。
而王家家主王林此时被认命伪暮阀军总司令。可实际掌控人却是伪暮阀的当家主母南云和慧。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咪\\咪\\阅读\\app\\mimiread\\】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抛开立场不说,南云和慧也算是一个有主见的女人,在南云财阀主力军远征南极后,她一方面从和族本土调来了新兵,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伪军的控制。
虽然,这两方面的部队战斗力都不怎么样,起码在数量是惊人的。
当然,南云和慧也没有天真到要依靠这些新兵和伪军进山打硬仗,她只是把军队都编制在了岭南山区周边的重点城市。
而对重点城市以外区域,南云和慧则命人采取了非常残的焦土政策。
这些事情,尚有人性的伪军是做不来的,这也是南云和慧从本土调来和族新兵的原因。
一时间,和族人在岭南山区之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一大片南方富庶之地,被整的十室九空。
因为南云和慧很清楚,无论东南门阀带走多少财富,带走多少军事装备,可庄稼都是要从地里长出来的。
灾变之后的岭南山区贫瘠到寸草不生,好几千万张嘴不可能依靠储备粮过活,他们还能好好的呆在山里,肯定要依靠周边华族百姓的支持。
南云和慧到要看看,在她实行焦土政策后,郑鸿博他们还有什么办法度过这个冬天。
等西元3000年的冬天一过,南阀大军回归,山区里的人也饿的差不多了,再打起仗来就会轻松不少。
实际封锁的效果比南云和慧想象中还要好很多。
岭南山区很快就出现了粮食与生活物资的短缺,日子原本还能过的去,但在郑鸿博执行的食物配给制度下,人人处于半饥饿状态。
郑鸿博本来以为,只要他带头与大家同甘共苦,华族人一定能熬过这个冬天的,等第三次长夜战争结束,世界形势也可能发生新的变化。
可是郑鸿博忘记了,与他一起流亡岭南的,不仅有底层平民,还有许许多多的门阀世家子弟。
他们的心思比起平民来说更加复杂一些,有许多单纯的门阀思维并不崇高。他们看好郑鸿博,打算跟着这位前阀主搏出一个前程来。
可这些本来锦衣玉食的世家公子,哪吃过真正的苦?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很多在军中的门阀子弟,开着战争装甲步兵就投敌去了。
不过还好,投敌的那些人,都不算是东南门阀嫡系,郑鸿博的指挥部与门阀治所的位置也是动态的,所以即使有人投敌也不可能向敌人提供什么有效的情报。
可事情总有意外。
……
一支大军在山岭间穿行而过,指挥车内白须老者捋着胡子,语气得意道:
“这次多亏了王家王俊为我们引路,不然我们也破不了他们的动态驻扎。看来三公子人心所向,我们王家人也知道弃暗投明、迷途知返。”
白须老者正是王家当代家主,伪暮阀军总司令王林,而老者口中的王俊是王家嫡脉长孙,也是王林的堂孙。
要说这个王俊,当初也算有点骨气,在王门投靠南云家之后,王俊果断与王林断绝血缘关系,东南王家就此一分为二。
郑鸿博对王俊还是蛮看重的,就如对待杨松诚这般,没有因为王门叛乱而轻视王俊的存在,反而发挥王俊的特长,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他。
王俊在郑鸿博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