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听这修复大庾道似乎还真是个大好事。
不过源于对中原天然的畏惧,还是不由得让李煜多想,皇上莫非又在耍什么阴谋诡计?
眼见李煜不做声,柴宗训主动问到:“国主可是还有何顾虑?此次朕召你入贡,便是为此事。朕以为修复大庾道于中原、于南唐都是功盖千秋的大事,国主有何担忧尽可道来。”
李煜说不出什么不好,但心中就是抗拒:“回皇上,南唐小国寡民,恐难当此重任。”
柴宗训急于将大庾道修起来,眼见好话没用,他又说到:“倘国主忧心国力不济,可否给朕借条道,朕于中原征发民夫去修复此商路。”
这种假途伐虢的伎俩,书上记载得太多了。李煜仍是拒绝:“皇上,只恐中原民夫不适应南唐气候习性,反倒误了皇上工期。”
柴宗训起身瞪眼看着李煜:“国主的意思是,不愿修复大庾道?”
这下李煜又慌了,连忙执礼到:“皇上,非是臣不愿意,只是兹事体大,臣须回南唐与众臣属商议后方可定夺。”
柴宗训看着冯延巳:“总揽朝政的太师冯卿家不是在此吗?国主便与他商议吧。”
冯延巳慌忙说到:“此事但凭皇上与国主做主,臣照旨办事便可。”
李煜有些难堪,柴宗训不想逼起他的逆反心理,便笑到:“是朕心急了,国主远道而来,一路旅途劳顿,想必已是疲惫至极,仓促之间也不好做此影响千古的决定,国主便先回馆驿休息一下,领略一下汴梁风物,看看与上次有何不同。”
眼见他退步,李煜也松了口气:“臣告退。”
出了大殿,李煜一直黑着脸未说话,他气愤于方才冯延巳的表现,想当年唐与周亦是并驾齐驱,甚至唐立国比周更早。
但大周皇帝不过记得冯延巳的一个句子,就把他激动成那样。寡人日日与你谈论诗文,也没见你感激涕零。
冯延巳本也是个人精,知道李煜的情绪,慌忙上前到:“国主,非是臣一定要讨好皇上,只是皇上突然提出修复大庾道,臣恐他在酝酿阴谋。若能就此亲近,套出他的诡计,岂非快事?”
“再者,国主此刻在大周境内,许多事情恐身不由己,臣若能与皇上亲近,将来有何事,还能有个转圜余地。”
这么一说,李煜心里好受得多,便问到:“太师,你也觉得大周皇帝在酝酿阴谋?”
冯延巳想了想:“皇上自登基以来,南征北讨,已然将各方势力收归,目下仅剩我南唐与吴越。”
“吴越王钱弘俶一向唯中原马首是瞻,如今能与中原抵敌者,唯唐而已。虽皇上从未在南唐边界陈兵,但臣以为,便是他不攻南唐,也不会做出此种供南唐壮大之事,其中必有蹊跷。”
李煜沉吟一会:“且将此事驰递国内,令王叔知道,好教他给寡人参详参详。”
王叔便是南唐兵马大元帅李景达,向来因主战,所以与冯延巳不和。
若李煜听了李景达的,岂不是要把冯延巳撇到一边?
冯延巳眼珠一转,开口到:“国主,王爷不知此间情形,国主下书时可表明态度,就说欲拒绝此事,看王爷如何回复。”
冯延巳打的如意算盘,看情形李煜是不愿意的,若李景达跟着不愿意,便将此事奏与中原皇帝知道,正好是大功一件。
倘李景达愿意,便是忤逆国主意思,正好撺掇国主废了他,如此他冯延巳便能大权独揽了。
李煜哪想得了这许多,同意到:“便说寡人以为此事当有阴谋,不同意此事,为避免中原将寡人扣留,还请王叔设法营救。”
趁着等信儿的时间,李煜倒还真的领略了一下汴梁风物。
与前几年相比,汴梁城里的人又多了不少。特别是晚上开夜市的时候,街上摩肩擦踵好不热闹。
侍卫司的兵马不时巡逻过去,保证了街面的平安。
一直到丑时,酒肆里还有猜拳行令的声音传出,好一片太平景象。
而冯延巳比李煜还要忙,借着打探消息的由头,一一拜访先前在汴梁城结识的熟人,譬如赵匡胤、以及先前入贡时有过交往的礼部、鸿胪寺的一干官员。
焦急等待数日之后,李煜接到了李景达的回信。
李景达的看法正好和李煜相左,他极力赞同修复大庾道。
若大庾道一通,南唐的瓷器、丝绸等等货物便可远销海外;中原物产欲运抵海外,须经过虔城关卡,正好收一道税;海外之物欲进中原,一样也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