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道最近在搞什么文武恩科,你想个办法,给何仇换个身份,我会在这边利用朝中的力量,安排他入朝为官!”
“是!殿下放心,何仇如今一心扑在为父报仇上,训练十分努力,我相信,在武举科考之前,应该能够赶得上!”
“很好,但是改换身份一定要到位,无论是容貌、声音,都要改,听说这次马超会去监考,他见过何仇,千万别被认出来!”
“殿下放心,此事属下自有分寸!”
“好,李承道,你不是要选贤吗?我给你人,就看你敢不敢用了!”
三天之后,科举考试正是开始,宰相孔明座位主考,亲临考场,李承道也前往考场,鼓励天下士子。
按照李承道的意见,今年的考试不同于以往,将传统的八股文限制打破,允许考生在试卷中议论国事,同时,还增加了数算、工学等科目。
考试制度一经公布,有人欢喜有人忧,考生中反响剧烈,甚至还有考生带头抗议,抗议陛下不该打破传统,此举有违祖制。
面对天下士子的质疑,李承道不理不问,只说了一句话:“科举照开不误!”
俗话说秀才造反,纸上谈兵,这些文人墨客口诛笔伐了一阵子之后,参加考试还是要参加的,毕竟俗话说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毕竟真正的消费者是帝王,主动权总是掌握在有权有钱的人手中。
就这样,考试如期开考,但是对于录取的标准,却是除了李承道和孔明之外,无人得知。据说今年考题是陛下亲自出具的,而且据说皇帝陛下特意成立了一个什么考试委员会,负责试后评卷事宜。
科举三天,热闹非凡,天下士子齐聚长安,长安街道上人满为患。
有钱的士子选择大家大店住下,没钱的士子或与他人合住或流连街头,倾其半生,只为一朝。
考试一直顺利进行,但是最后一天,却发生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士子孔云志,家住山东,据说还和孔老夫子有点关系,在家乡颇负才名。他的老师曾经夸赞说,孔云志虽然只有二十出头,但是他所做的八股文,文笔老道,科考必定不出三榜之外!
开设恩科的消息传出,孔云志也是欣喜若狂,信心满满,但是到了长安之后,才知道今年的科考与以往不同,不再以八股文为主,孔云志十分不爽,甚至以山东孔府之名,号召天下士子抗议。只可惜,士子终究只是士子,在当权者绝对的权利面前,抗议的声音几
乎可以忽略不计。
孔云志心高气傲,但是一己之力,犹如螳臂当车,但是座位读书人的骨气,孔云志拒绝了参加每一科的考试。
转眼已经到了科考最后一天,孔云志看着曾经与自己畅谈天下,高声反对科举改革的其他的士子纷纷出门参加考试,一个人十分郁闷,决定出去走走。
孔云志走在街上,这时候,一个年轻人凑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哎呀,这不是孔公子吗?”
“这位仁兄是?”
看着眼前这张陌生的脸孔,孔云志仔细回想了半天,脑海中始终搜索不到这样一张脸庞的姓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