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十 章 命中注定的对手(2/2)
作者:冰水石
诫他们不要胡言乱语!”
“儿臣遵命!”
“好啊!虹儿已经猜测到了李良是朕给他安排的政敌!好啊!未雨绸缪的想趁他羽翼未丰的时候加以铲除!好啊!这样就好了!你和李良注定是对手!”望着十三公主的背影,健宗自言自语道:“可惜……虹儿怎么就是个女儿啊!你如果是个皇子,朕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将皇位传给你!可惜……为了郑氏的江山,寡人只能让你和李良互相牵制了!唉……寡人的儿子之中怎么就没有一个能让人放心的呢!”
健宗的想法很实际,按照大唐的体制,为了避免出现有人专权或在皇帝位置上的人是一个独断独行昏君,从建国以来,重臣与皇族以及皇帝之间都是相互牵制的。就是这种牵制保证了大唐两百年的政通人和,使得大唐的国力空前的强大,让大唐有了能够统一中原的本钱。但同样是这种相互牵制,也为大唐带来的很多的束缚。就拿用兵一事来说,若是外敌来犯还好办,皇上可以随意调动人马进行抵御,但如果想对外用兵的话,那么五王和十一家国公就有反对的权力了。而他们反对的原因似乎很可笑,那就是担心大唐的区域扩大之后,皇帝所控制的兵马不可避免的就会增加。而五王和十一家国公兵马数量的上限是唐高祖皇帝定下的,并明令只能少不能多。如果皇帝手中的兵马超出五王和国公兵力的总和的时候,那么他们手中的那个可以在关键时刻废黜皇帝的特权就将是一纸空文了——虽然他们从来没有行使过这个特权,但是这个权力却是他们立足于朝堂享受在封地内当土皇帝的根本。一旦这个根本被触动,那么自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的。饶过五王和十一家国公,单独出兵更是不可能,如果皇帝将手上的人马都派了出去,一旦有人谋朝篡位,皇帝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牛羊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唐的历代君主都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健宗的父亲那一代,就准备拿国公们一个个的开刀,皇帝和五王联合起来想要潜移默化的将国公们慢慢的特权废掉。但是到了健宗这一代,却发现如果单单的将国公的特权废除,那么皇族的代表五王就会坐大,从而对君主形成威胁,如果同时动手又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健宗就想了个替代的办法,那就是在国公和王爷之上设立两个相互牵制的官职,反过来让他们说服五王和国公。
长公主是皇族中唯一能置于五王之上并可以挟制五王的封号,而且十三公主郑天虹能力出众,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解决五王比较简单,毕竟他们还有一个可能沦为乞丐的后果在那里。但是要在十一家国公的头上再弄个高官出来就比较难办了,人选是个大问题,否则众位国公完全可以不把顶头上司当会事,这时李良就出现在了健宗的视线之内,成为了健宗考察的对象。
而考察的结果让他老人家很满意!所以他才不管镇国公李博是怎么死的,只要李良控制住了镇国公的权力,那么其他十家看在他母亲的面子上以及十一家国公同进同退的分上至少不会把李良的提议一棍子打死。只要能说话,那么自然就有商量的余地,而且健宗相信李良有办法说服其他国公的。
镇国公李博去世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大唐境内传开了,这个本应引起朝野震惊得的事件却出人意料的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至少在朝堂之上暂时是不会有人再提起这件事情的。
本该对此事大做文章的五位王爷也似乎是商量好了一样,在得到消息后除了派人吊丧外都各缄其口。
其他十家国公中有几家是比皇上知道的时间还要早一些,因为按照惯例众位国公家中凡有大事发生第一时间就会相互通知的,所以在事情发生的当天就有身穿重孝的镇国公府中的家人骑快马到各处报丧。当然这些人都只是说本府老爷归天了,而归天的原因则是一问三不知。报丧的人还带有柳夫人的亲笔信,信中很隐晦的说道原世子李翱失德,所以准备由三子李拙继承镇国公的爵位。众位国公接到消息后在震惊之余纷纷派出重要的家臣前往吊唁,这些家臣还随身携带着同意李良的三哥李拙继任镇国公世袭爵位的文书。按照当初唐高祖皇帝和十一家国公的约定,此类国公的‘家事’事先都会在各位国公之间形成统一意见之后再上报朝廷认可的。
当柳夫人和李良接到圣旨后,母子二人是相视苦笑。短短的圣旨中,字里行间都透漏出耐人寻味的含义在里面。本来一件十分清晰的事情,很有可能因为这道圣旨而使得乡野之间有许多关于这件事情的奇谈怪论在传播。而后来的学者们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也对这个事件做出了很多种猜测。
镇国公李博去世后,柳夫人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去伤心,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她去做。李良对这位父亲没有太多的感情,所以心中虽然也有几分难受但也不至于伤心落泪。尽管如此,李良还是要为父亲报仇的,行凶的李翱虽然在押,但另一个凶手——提供毒药的文卫将是李良报复的目标。从晋小倩那里,李良已经知道了毒药的来源。自知必死的李翱虽然三缄其口不予合作,但是通过审讯李翱的心腹得知,在不久之前十二皇子曾经派人秘密来联络,再联想到健宗所中的毒来看,在十二皇子的身边一定有文卫的人存在,而这个人很有可能是挑唆李翱下毒的黑手。
李拙已经赶了回来,李良这位同父异母的三哥是个老实人,没有太多的心机,文才一般,武艺倒还不错。让李良尤其放心的是,三哥李拙的生身母亲在很早之前就去世了,是柳夫人将他拉扯大的,而李拙为人至孝,对柳夫人的话视若圣旨,丝毫不敢违背。
健宗的圣旨还有一个后遗症,那就是该如何处置原世子李翱,杀了是不行的,不然就为李良母子谋害亲父(丈)的罪名提供了旁证。但如果平白的放过李翱,无论是感情上还是法理上都说不过去。最后李良出了个主意,在封地内将李翱永久性的看押起来,不用劳作、好吃好喝管着,唯一的要求就是让李翱每日书写十遍死在他手中的父母双亲的名讳。如此轻的处罚让柳夫人很不满意,不过李良保证在三年内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李翱觉得生不如死,经受了丧夫之痛得柳夫人才勉强答应下来。
收到圣旨后李良到灵堂拜了拜父亲的灵位,就带着随从向京城进发了,同行的除了来的时候那个人人外还增加了六十名护卫。这六十个人中有五十人是镇国公的府卫,而另外十个则是无尘院派来保护李良的好手。
一路无话,经过几天的奔波一行人来到的京城。让府卫到国公府入住,李良先到兵部交了旨意之后才回到家中。在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李良是感慨万分,谁能想到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
家里的正厅现在已经设置成了灵堂,虽然没有多少人前来祭奠(大部分吊唁的人都到国公府的灵堂去了)但冯如玉还是挺着大肚子一身素衣在灵前守孝。李良看到夫人如此是一阵感动,比起他这个担负着弑父囚兄罪名的人来说,冯如玉做的强多了。
夫妻一别将近四个月,这猛然一见,两人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在相互凝视了许久后冯如玉盈盈一拜道:“夫君平安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