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无奈,也只能说这些渡河回来的人中有奸细,需要仔细甄别,一定会给百姓一个答案。
  一直折腾到深夜,百姓仍然不愿散去。
  他们在河边驻扎,希望能早点跟灵州那边的人见一面。
  好在双方没什么过激的冲突,场面总算比较平和。
  平和……
  平和就不对了。
  张俊一直在小心观察周围的形势。
  现在他对肃王真是十二分敬佩,
  他也看出,经过肃王的一系列操作,兴庆府正处于一种极其紧绷的状态。
  百姓不信任士兵,这已经丧失了死战的基础。
  现在,就差一把火了。
  李乾顺听说二百多个灵州的百姓逃回来,非但不喜,反而还露出一丝愤怒。
  他哪里想不到这是赵枢的攻心之策。
  这些百姓虽然对西夏忠心耿耿,可他们现在逃回来,也只能让局势变得更加凶险异常。
  思来想去,他决定叫人将这些人全都移到军中安置,切断他们跟外界的一切联系。
  面对灵州已经失陷的事实,李乾顺更是气恼。
  以前晋王察哥、濮王仁忠和大将李良辅都能给自己出主意。
  可现在察哥遇害,李良辅和仁忠已经背叛自己,李乾顺惶惶无计,心中愈发急躁气恼。
  思来想去,他准备先谈谈宋人的口风。
  说实在,李乾顺也算是一代雄主,只是他登基之前梁太后疯狂操作,已经把西夏的国力打的几乎崩溃,他登基之后四处委曲求全,总算才把西夏维持到了现在。
  他派出了当年曾经为他出使辽国立下大功的李至忠,将自己的诚意摆在宋人的面前。
  “恳请大宋停止进攻,只要大宋能停止进攻,我等愿意去除国号,只受定难军节度使的封号。
  以后年年献牛马,以父称呼肃王,只求肃王高抬贵手,不要再增加杀戮了。”
  以父称呼肃王……
  好家伙,李乾顺这都不是儿皇帝的问题了。
  赵枢接到李乾顺的亲笔信,心中非常感慨。
  他看着一脸苦涩的李至忠,微笑道:
  “本王也不愿意多增杀戮,也好。
  既然公等愿意弃国只称大使,本王也不好苦苦相逼。
  这样吧,让大使来灵州,我等饮酒盟誓,效仿当年夏王之事如何?”
  当年李继捧实在没招,干脆带着家人直接去了开封当顺民。
  赵枢的意思很简单,
  你李乾顺不是愿意给大宋当孙子吗,那不如就像当年的李继捧一样带着家人来开封报道。
  姿态做的这么好,大宋是绝对不会害他们的。
  李至忠脸上愈发无奈。
  李乾顺是绝对不可能接受这个条件,
  但大宋已经到达此处,也绝对不可能在做让步。
  毕竟当年李乾顺就是每次打不过了便立刻求和逃走,肃王这次雄心勃勃,肯定不会在重蹈历史的覆辙。
  “我,我兴庆府还有雄兵两万,更有铁鹞子三千。
  黑山军司兵马正日夜兼程赶来,
  若是大王强攻,胜败未必可知。”
  西夏现在最后的底气就是他们的雄兵。
  李乾顺孤注一掷兵行险着,将全国北边、西边的兵力全部向兴庆府集结。
  加上兴庆府的驻军,他们仍有跟大宋掰掰腕子的实力。
  “唔,这么多兵马啊,只靠兴庆府一地供应军粮,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支撑的起?”
  “大王率军远征,这军粮也不一定能支撑的起!”
  谈判就像拔河。
  谁先认怂,那就是直接全军覆没的下场。
  之前宋军进攻西夏的时候被后勤拖得很惨。
  李至忠相信现在赵枢一定也面对了巨大的粮草供给压力。
  赵枢哈哈大笑。
  他也微微摇摇头,笑道:
  “看来你不知道,我大宋实在是太有钱了。
  走,今天本王带你去看看。”
  ·
  跟西夏的作战方案也不是赵枢自己脑补就能形成的。
  在江南的时候,他就经常跟宇文虚中聊起大宋当年跟西夏的几次作战,分析成败的关键。
  进攻西夏的成本实在是太高,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让大军很难互相支援,粮草的运转消耗也非常惊人,所以之前才频频落败,被迫采用不断修筑堡垒进攻的笨办法。
  所以赵枢才选择了突袭进击的方法。
  现在驻扎灵州的宋军主力只有三万人。
  这个数字让种师道等人一度非常恐慌。
  可为了供应这三万军士,赵枢一共征调了超过二十万民夫,源源不断将各地的粮食抓紧向此处调集,保证这三万人每一仗都是富裕仗。
  就算是填,也得把西夏彻底填平!
  李至忠一开始还不太相信大宋有这样的手段,
  可赵枢带着他在铁匠铺和粮仓附近转了转,李至忠终于相信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这……这仗还怎么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