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错误的结论
一个最普遍的错误就是形成这样一种观点——因为一些是或者可能是,那么所有的都是。对几个情况适用的断言被适用于所有的情况,结论与前提其实并不相符。
这种错误的最常见形式被逻辑学家称为“淆的小前提”,这种说法来源于传统的三段论的三个部分组成: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是这样的:大前提:所有的牛都是四足动物。
小前提:所有的四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
结论:因此,所有的牛都是脊椎动物。这也可以概括成:大前提:所有的a都是b。
小前提;所有的b都是c。
结论:因此,所有的a都是c。而一个不正确的三段论可能是这样的:所有的牛都是四足动物。
所有的骡子都是四足动物。
因此,所有的牛都是骡子。
这也可以概括为:所有的a都是b。
所有的c都是b。
因此,所有的a都是c。这个结论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尽管适应于a和c的也适用于b,但是abc各自和b的关系并不必然地把a和c联系在一起。
正确的三段论和错误的三段论可以图示出来:正确的三段论错误的三段论
图5.1正确的三段论和错误的三段论之间的区别
在错误的三段论中,尽管a和c都包含在b之中,它们仍可以截然不同,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结论超出了最初的证据。a和b两样东西都和c有关系并不必然意味着a和b就一定可以联系到一起。在形成结论时,我们常匆匆作出部分即全部的错误结论。
超出初始证据的错误还可能有另外一种形式,即因为我们知道结果(在后),所以我们知道原因(在前),但这不一定正确,某一结果很可能有许多不同原因。下面我们举一个错误的例子:如果他沿着池塘走过来,他一定是去西印迪斯(地名)
他去了西印迪斯。
因此他沿池塘走过。
即:如果p然后q,
q发生,
那么p。但是可能存在无数其它原因说明他可能去了西印迪斯而并未经过池塘。只有当原因和结果有直接联系时才可做出正确结论:如果他沿着池塘走过来,他一定是去西印迪斯。
他沿着池塘走过来了,
那么他将要去西印迪斯。
即:若p然后q,
p发生,
那么q。另一个可能的危险是:忘记了环境可能会改变最初情况,过去发生的并不一定再次发生,除非环境一样,你可能从历史中得到某些推论,但你不能完全相信这些推论,因为时代变化了。
以未证实的假定为论据
如标题所言,这个错误是指把那些尚未证实的东西想当然地当做已被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