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那么多,小小朱只要健康长大就好,只需要跟着他的父皇、高祖父多多学习就行。至于其他的事情,以小小朱的出身和地位,根本不需要担心弟弟有其他的想法。
和徐妙清聊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聊聊家常、关于孩子的教育,朱允煐就安寝了。
早起的朱允煐再次来到了朝堂上,不用想的就是刑部尚书、礼部尚书的事情了。
实际上刑部还算好,毕竟杨靖现在还活着。哪怕他重病在身,可是没有入土为安,大家也就是私下里暗流涌动,有些事情还是不会放在明面上来讨论的。
但是任亨泰这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的一些罪名现在看起来是难以洗脱了。现在只是看看罪名的大小,只是看看皇帝会不会严惩。礼部尚书这个位置,肯定是要让出来的了。
一般来说大家会将吏部尚书视为六部尚书之首,毕竟吏部的主要功能是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勋封、升降、调动等事务,除了皇帝钦点的官员,一般官员的升迁调动都要经过吏部的,绝对是位高权重了。
但是礼部又称春官,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
虽然说实际权力,礼部是不如吏部和户部甚至其他部门的。但论起地位来说,礼部尚书的地位是最尊贵的。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礼部代表着国家的礼法,礼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之中自然是地位崇高了。
不只是礼部侍郎惦记着这些位置,像严震直这个工部尚书也是惦记着‘高升’。
朱允煐就是坐在龙椅上,看着文官集团这个时候乱做一锅粥。在认真听着彼此攻击、推荐的时候,朱允煐也是在仔细的分析着,分析着这些人的动机,或者是将一些人划归一个团体。
冷眼旁观的还有武勋们,这件事情和他们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关系。
他们知道自己不能插手文官集团的事情,要不然皇帝肯定会忌惮。就像文官想要插手武勋集团的事情,不只是武勋会反弹,皇帝也不会乐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出现。
朝堂上的‘乱局’一点都没有让朱允煐感觉到意外,他甚至觉得这件事情是再正常不过。
两部尚书现在的空缺,自然会让很多人心动。甚至再过一段时间,如果杨靖依然没办法回到朝堂,说不定那时候就有一些个文臣开始有些小动作了。
毕竟有些职位空出来不容易,尤其是越靠上的位置越难得,失去了这一次的机会,下一次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些许希望,那就是非常难说的一个事情了。
下朝后的朱允煐将李景隆叫到了武英殿,虽然对于李景隆‘历史上’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意。但是现在的李景隆就是朱允煐的表哥,而且是无比忠诚的。不考虑李景隆自己的面子,光是老朱的爱屋及乌,朱允煐也要给李景隆一点体面。
李景隆其实一直都没有觉得自己被忽视,他承袭曹国公的爵位,早些年也曾经出去练兵,任右军都督府左都督。也曾经出征漠北、四处征战,太上皇给了他很多机会,英示皇帝也给了他很多的机会和荣宠。
至于自己未能独领一军,主要是因为他是李文忠的儿子,外戚不能长期掌兵权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他这个外戚是属于皇家的,真正来说是皇家监视常系、徐系的监军。
要不然的话,皇帝也不会将筹建武苑这样无比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做。
朱允煐笑呵呵的,对李景隆说道,“表兄坐着说话,咱们也有些时日没有好好的说说话了。”
皇帝可以拉家常表示亲近,但是李景隆可不敢真的是摆出‘表兄’的身份。哪怕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是将位置摆的很正。那时候的李文忠,更多的是曹国公,而不是洪武皇帝的外甥。
“武苑的事情,咱交给其他人也不放心。表兄知兵不说,表叔在世的时候也熟悉朝中诸将。”朱允煐开口,也没有多客气,“这一次入武苑任教习的,表兄心里可有数了?”
李景隆立刻起身,严肃无比的说道,“回陛下,自武苑筹建以来,不少老将有意入武苑。臣不敢擅专,还望陛下定夺。”
“表兄这般就见外了。”朱允煐自己都觉得假惺惺,但还是说道,“表兄和咱说说,何人可入武苑任教习,又有哪些人可以入武苑进修?”
这些事情可不能马虎,这些事情必须要慎重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