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让他在外面等着!(1/2)
作者:反游猫
“混账东西!”
朱元璋的笑脸一下子消失了,气得脸上的肌肉都在微微的抽搐。
“咳咳咳——”
怒急攻心,朱元璋突然忍不住一阵剧烈的咳嗽起来。
“爷爷!”
朱雄英连忙帮朱元璋抚着后背,帮他顺气。
老爷子在他的面前,一向都是硬朗,中气十足的形象,让人有时候都忘了,他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这个年代,六十多岁已经算是高龄了。
况且早年间,老爷子受尽了苦难,再后来又征战四方,一身都是旧伤,也就朱标成长起来以后的那几年,老爷子轻松了几年。
再后来,马皇后的去世,朱标的去世,都给了朱元璋沉重的打击。
如今被朱樉这么一气,朱元璋一口气没喘上来,引得阵阵咳嗽。
门外侍奉的太监闻声立马跑了进来,惊恐的喊道:“陛下!陛下!”很快领头的太监就反应了过来,对身旁的小太监喊道:“传太医,快去传太医!”
“站住!咳咳……”
这时,朱元璋的咳嗽缓了不少,出声叫住了太监:“咱没事,叫什么太医?出去!”
“是!”
两个太监这才连忙退了出去。
太监退下后,朱雄英看着朱元璋,道:“爷爷,您以后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总是熬夜,不要太劳累,不要喝那么多浓茶,总之,不要总是逞能,您要知道,您已经不是二十岁小伙子了!”
朱元璋闻言,心中不由得一暖,自从马皇后走了以后,已经许久没有人跟他絮叨这些家常话了。
原本听着马皇后絮絮叨叨,让他心烦。
但是马皇后走了以后,他才知道有个人管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是是是,咱大孙教训得是!”
朱元璋咧嘴笑道:“咱啊,现在还不舍得死呢!咱还要看咱大孙建功立业,看咱大孙是怎么带领咱大明的!”
说着,朱元璋轻叹了一口气,幽幽道:“要是咱的儿孙都能像大孙你这样,那就好咯!”
“你二叔以前小时候,也是非常聪慧的,在咱身边的时候,乖巧懂事,严毅英武,他在就藩之前,咱就跟他说,关内百姓,自元朝失政以来,不胜疲惫。如今我大明平定天下,又有运粮纳税之劳,百姓仍未休养生息,你到藩地之后,就不要大兴土木了!”
“咱朝也说,晚也说,可谁想咱说下大天来,那混蛋竟一句没听进去!”
说着说着,朱元璋眼中的怒火毫不掩饰,看向朱雄英,道:“大孙,你说,该怎么办?”
朱雄英:“……”
老爷子这个皮球踢得好啊,上一次齐王的事情,自己还不知道老爷子就是朱元璋,所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可是现在有些不一样了。
老爷子的话里话外多了一层考较的意味,就是如果以后朱雄英真的上位,那么他在面临这样的情况下,会怎么对待他的这些叔叔们?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还是很关心的。
朱雄英当然知道这些,因为自古下一任皇帝与圈地为王的藩王之间,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恐怕朱元璋也不会想到,仅仅在他走了四年以后,继位的朱允炆就拿他的叔叔们开刀。
朱允炆想着一劳永逸,恨不得一下子将这些叔叔们都圈禁起来。
这才逼得燕王朱棣接着老爷子皇明祖训中的一句话,举兵靖难,最终竟神奇的成功了。
朱雄英当然不会像朱允炆一样蠢。
并没有思考太久,朱雄英便开口道:“爷爷,您刚刚说二叔他在您的身边时,天资聪颖,严毅英武,对吗?”
朱元璋不容置疑的点了点头。
秦王朱樉作为他和马皇后的二子,他和马皇后都是非常看重的,从小悉心教导,而且朱樉在他们两人面前也表现得相当优秀。
长大后,更是分藩西安,西安就是长安,古都之所在。
可以说,在众多的儿子中,除了长子朱标外,朱元璋最重视的就是次子朱樉。
“可是……”
朱雄英再问:“爷爷,您想过没有,为什么二叔离开了您的身边,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闻言,朱元璋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当初朱樉就藩的时候,他委朱樉以关西兵事,得专行赏罚,岁秋廵边,大将皆听节制,而且还加封朱樉为宗人府宗人令,主管皇族事务。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当初的朱樉是多么的优秀。
这也是为什么刚刚他这么生气的原因,可谓爱之深,责之切。
不过……
他还真没有好好考虑过,他大孙刚刚提出来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樉儿会判若两人?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突然一把拿过朱雄英手中的奏疏,认真的看了起来。
片刻后。
朱元璋抬眼看向朱雄英,徐徐道:“你的意思是说,你二叔他受到了妖媚的蛊惑?”
朱雄英点了点头,道:“爷爷,您看,奏疏里说,朱樉宠爱次妃邓氏,而将正妃王氏软禁于别处,为了讨好邓氏,专门派人沿海布政司收买珠翠,使百姓家破人亡,还折磨宫人,为邓氏取乐,作服饰,安龙床等等,一切的一切违法乱纪之事,都离不开一个人,那便是邓氏。”
朱元璋闻言不住的点头,道:“邓愈啊邓愈,没想到你一世英名,竟教出了一个妖女!”
朱雄英道:“所以,孙儿以为,二叔之事,不用急着下定论,而是先把邓氏处理掉,至于二叔,则是召回京师严惩,让他知道错了,怕了,再将他放回藩国。”
朱元璋一双虎目若有所思的盯着朱雄英,并没有说话。
看了一会。
朱雄英忍不住道:“怎么了,爷爷,孙儿说得不对吗?”
“甚好!”
朱元璋露出了笑容,道:“只是咱在想,咱大孙在外多年没人教导,竟能一下子就将一沓奏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