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之潜龙在渊》免费阅读!

第64章 决心一战(2/2)

作者:秋予岸

能同心携手,击败唐军并非不可能。

    但,令杨错深感幸运的是,汝州城东的那一场血战,似乎沉重打击了张忠志的求战的决心,以至于他麾下的骑兵呈现“出工不出力”的趋势。

    付出了近九千骑、步卒阵亡的沉重代价,总算是有价值。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被拖耗着,胜利地天平也在逐渐地向己方的天平倾斜。

    然而,田神功刚刚送来的传书中,却说傅士则已经彻底放弃对新安的围困,正朝汝州急行而来。

    傅士则这个“反常”的举动,只能用说明一件事——史朝义已经等不下去了!

    他恐怕是准备集中兵力倾力一击。

    “踏踏踏……”

    一连串脚步声响起,随后便是郝玭掀帘入帐,行礼后,急声禀报:“大帅,风骑军的斥候传来急报,说有大队叛军正由西面急行而来,目下已抵达龙兴县的柳林镇,距离我军已不足五十里。”

    “居然这么快!”一旁的李泌微微皱眉,“看来至多到今夜,傅士则就能与史朝义合兵一处了。”

    “先生,雨季什么时候才能够到来?”比起傅士则,杨错更关心的却是另一件紧要的事情。

    这可是整场战役的关键。

    “应该就是这两天了!”李泌这些天一直都在密切关注天文的变化,但他也只能推算出大致时间,不能准确到具体哪一天。

    张忠志那多达两万余骑的北疆重骑兵,始终都是唐军的大威胁,甚至还要超过叛军。

    但这支重骑兵并非没有弱点,他们常年生活在干燥多沙的北方,南下进入中原后,虽然可能在气候水土方向稍有不适,却并不影响战力。

    但,这也仅仅是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

    一旦下起雨来,整个平原黏性较强的泥土,就会变得异常湿滑。

    习惯了在干燥的土地和草原上奔驰的北疆重骑兵,短时间内绝对无法适应在这样“特殊”的地形下行军作战。

    如果这么容易就适应,那么骑兵就不会是古代最昂贵的兵种。

    据孟起所说,当年羌族骑兵刚刚抵达山南西道的时候,就曾因此而大吃苦头,其后花费了数月时间,才勉强适应了过来。

    依靠地形这一点,就能将张忠志那庞大铁骑集群的威力降到最低。

    此外即将到来的雨季,又不同于一般降雨。

    一般降雨或大或小,通常最多维持一两天就会放晴。

    然而雨季通常却能绵延七、八日,甚至十余日。

    雨或许不大,但若如此持续十余日下来,非但道路将长期泥泞,更会引起食物、衣服的霉变。人如果不慎吃了生霉变质的食物,就很有可能生病。

    这个时代的百姓对卫生防疫知识所知甚少,人们可能了解雨季期间人容易染病,却不会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导致疫病发生。

    那些生于北疆、长于北疆的重骑士兵们,恐怕此生都没有经历过雨季,自然更不会注意到雨季期间的饮食卫生问题,染病自然也不会少。

    如果出现大面积的染病。纵然北疆重骑兵以前再如何强悍,也无法再威胁到唐军。

    当年的羌族骑兵,有几月时间来让骑兵慢慢适应恢复,而今时的张忠志,恐怕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所以,对杨错而言,胜机就在于雨季的到来。

    但是眼下必须做出抉择,是继续避战等待雨季,还是直面迎敌。

    李泌道:“统军作战有的时候,未必是计较得与失。如果我们再退就退到山南东道的境内,似乎无法向朝廷交代。”

    “我军但现在还没有突破这样的重围,真是麻烦呀。”杨错不由得感叹。

    难怪历史上,代宗会选择妥协的方式换取平叛的胜利。只是那样付出的代价太大,整个河朔三镇从此与朝廷离心离德,再也不听宣调。后来甚至发展成“二帝四王之乱”,对大唐造成了和安史之乱一样的巨大损失。

    既然自己熟知这段历史,自然不愿意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妥协,最容易;战斗最艰难,却能收获甜美的果实。

    细想之后,杨错道:“既然这样,那就顺‘史朝义’的意思,干上一场。”

    “传令新安……”

    “传令……”

    第二日,期盼已久的雨季还是没有来临,“迎”来的却是叛军地全面进攻。

    天色异常阴沉,灰白色地浓厚云团遮蔽了大半个天空。

    云团压的很低,似乎触手可及。

    没有风,草、木的枝叶纹丝不动,空气无比湿闷。

    天地之间,充溢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

    突然,激越的号角声冲天而起,如闪电划破长空。

    紧接着,雄浑有力的战鼓轰隆相随,犹如闪电之后的阵阵天雷霹雳。

    一面面巨大的蓝色聱旗擎向天空,缓缓移动。

    聱旗之后,是一个个叛军步卒方阵,他们随着大纛的前移而整齐地迈着步子。

    齐刷刷的脚步中,每踏出一步,叛军士卒就高呼一声。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