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正说着话,这时刘大夏到了,行礼后不免与商辂客套一番。
他向来对商辂极为尊重,因此只要恩师在的场合,他不敢插嘴说话。
当朱佑樘表达出要争太子之位的时候,商辂心里头既欣喜又担忧。
欣喜的是,皇子这副争的劲头,让他想起了宣宗皇帝。当年太宗皇帝朱棣曾考虑传位给汉王朱高煦,对他说:“太子多病,你要多努力。”
这句话传到太子朱高炽耳中,这个仁厚君子动了让出太子之位的念头。
反而是太孙朱瞻基站出来说:“你见过哪个废太子有善终的?不争,咱们全家都得窝窝囊囊的活着,甚至能不能活着都是个问题。”
后来的日子,无论涉及祭祀大典这种国家大事,还是文书呈报这种小节,朱瞻基都要替父亲争一把。
他的强势赢得了祖父朱棣的好感,“好圣孙”在朝廷中交口相传。
这给了支持太子的众大臣坚定了信心,为仁宗登上皇位制造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但担忧的是如今皇帝病重,如今之时局艰难,朝中党派林立,没有了当初的正气。皇子面临的困难远超过仁宣二宗。
这是大臣的责任,更是自己这个入阁十余载的辅臣的责任。
“勉励为之吧。”商辂心想。
他欣慰地点点头,对朱佑樘说:“有志不在年高,既然殿下决定要争,那咱们就瞧瞧怎么来争。”
于是,商辂把朝中的局势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如今朝野势力,实际上已经分成三块:
第一个就是贵妃党。他们以万贵妃为首,内廷以汪直为爪牙,外庭则有万安刘吉为柱石。为了自己利益考虑,他们势必是要立德王六岁的世子。这个原因我无需多说殿下也明白。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贵妃一党树敌颇多,很多正直的老臣都不会支持他们,太后必然也不会支持他们。
但怕就怕在他们煽动党羽,左右朝中舆论,威逼裹挟太后,造成大局已定的局面。虽然现在太后恢复了我内阁首辅的职务,但这是虚的,吏部、户部、工部、刑部都是他们的人在主政,到时候他们攻守一体,尾大不掉,这始终都是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
第二个是太后。面上看,太后是孤零零一人,但实则不然。皇上病重,嗣君决定权实则掌握在太后手中。无论内阁推举谁,太后不点头也是不可能的。现在看来,太后想推举崇王朱见泽。虽然朝廷之中大臣支持的未必会多,但照理说,太后支持就足够了,她把众臣召集在起来,宣布储君人选,谁敢犯颜直谏?那时候崇王做了储君,摄政天下,其他人也无可为也矣。只是太后仁弱,没有乾坤独断的气魄,她顾忌贵妃一党,也知道你这个亲孙子的存在,想得还是争取内阁和众臣的支持,怕朝廷出乱子,拿不定主意而已。
然后就是殿下您。殿下争夺储君最大的优势就是您是皇上唯一的骨肉。若天下太平,皇帝无恙,无论从祖宗规矩还是殿下的品性德行,您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