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血亲,是最不能信的。越是陌生,反而越容易引发善意。
这个认知,是包括父母和李爸爸在内的大人们教导他的。
李德业四岁爹就死了,工伤,具体什么工他也不知道,反正赔的钱在他妈那。一开始两母子过的还不错,大鱼大肉,潇洒玩乐,两年后钱财挥霍一空,他妈带着剩下的所有钱,告诉他,自己要出门几天,就此消失不见。
在领居家吃了两个多月的饭,并且被邻居的儿子抢了无数的玩具之后,面对空空如也的房子,李德业学会了第一件事,爸妈这种东西,谁信谁傻逼,比如两个月前的他。
李德业的家乡是个小村子,不算赤贫,但也不富裕。一家给一口饭,养活一个孩子自然是没问题,底线良知先不说,好歹都是同宗,一个祖宗的亲人,哪怕离的有点远,也是亲戚不是,小半个村子呢,养着也就养着了。
吃百家饭这种事情,同时也代表自动把自己归类为弱者,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作为一个吃自己家饭,无父无母的李德业,在大人眼里是同情,在孩子的眼里是好欺负。你要来我家吃饭,那你还不听话,不听话你就别吃!
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也就忍了,得活下去不是,但是孩子不太一样,有些人大概天生就不服输,自尊心比天高,李德业就是,何况他还享受过,当年大家抢着和他玩的日子,还没忘呢。
你不给?老子自己抢!打不过你?我咬住了就不松口,只要你没打死我,我t总不会饿到自己。小孩子哪懂什么是非善恶,他只知道,怎么在不挨打的情况下,拿到吃的,比如偷。方便快捷,被大人抓到了,就是口吃的,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大人确实不会因为一口吃的就怎么样他,可是投射在李德业身上的视线,也从同情变成厌恶,这东西是个死结,没办法解决。李德业一开始被嫌弃还会反驳,还会生气,可是比起被人当马骑,被说两句明显更好。时间一长,这种微不足道的羞愧,自然也就没了。
同样的,时间一长,一开始还好心劝说,维护李德业,说孩子什么都不懂的人,也慢慢疲惫了。觉得他骨子里就是怀,小偷小摸最让人厌恶。而那时的李德业还不懂,什么是名声坏了,就没办法在人群中生存了。
比如谁家丢了什么,都能想到他,不管他是真的没偷还是假的没偷,都没人信了。比如孩子们肆意欺负他的时候,再也没有好心的大人们出来帮忙。再比如,大人真的想要防备一个孩子,而且明确的知道要怎么防备的时候,接下来的事情,就太简单了。
有些事情至少稍微聪明一点,一眼就能看到头,比如李德业在村子里的名声,因为没东西吃,只能想办法偷抢,而偷抢就会让他越没东西吃,直接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几十年后的李德业,回顾这段往事的时候,对自己只有一个评价,蠢!
可惜,那个时候蠢的不行的李德业,差点就被饿死了。10岁那年的新年,李德业整整三天,什么都没吃,冬天地里没东西,大棚倒是有,被人看的死死的,他过去只会挨打。
饥一顿饱一顿李德业,已经习惯挨饿的身体都忍受不了了,大口大口的灌凉水,越灌越饿,还冷,冷的浑身发抖,把家里面的衣服都裹上,还是冷,那是饥饿带来的冷,骨子里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