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树可以做出一辆大车所用的各种木制部件儿,而后拿去让农会委员、铁匠丁福多箍成一辆大车。这个过程就跟王小树之前替别人做大车是一样的,只不过互助组里不直接付工钱,而要给她记下相应的工。
同理,其他的农具也可以这么造出来。于是关键的问题就从没有农具,转到了没有原材料——木头,以及如何摊派制造农具的花销上了。
好在,这个“后进互助组”里的李文昇和张玉青虽然没有地,但粮食还是有的。估计了制造农具的花销,平均分成七份儿,每人交一份儿,这她俩还是能交得起的。而农具造好之后,就算是互助组公有的,正好也解决了使用农具该算多少工的问题。
于是,秋穆和李有河把她俩之前分配到的那半辆大车卖了,正好拿这些粮食凑了她俩的两份儿。其他人也凑出来了相应的粮食。造大车的木材很快便买到了,交给王小树来制作大车部件儿,而在她干木工时,其他人就以换工1的方式帮她种她家的地。
注释:
1换工:既同等“工”(价值)的劳动进行交换。
☆、第一百零九章:织布互助组
女人们组成了以种地为主的互助组,也促使男人们开始形成了干其他工作的互助组。例如之前夫男会办的织布学习班很快就成立了一个互助组,因为会员们在学会织布之后,反而觉得在一起织布效率更高。
一开始人们都觉得男人应该跟着他们家里的女人一起干活儿,互助组应该以“户”为单位。但实际上,女人们以种地为主要目标的互助组对于男人们的工作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因为男人的工作不必受到土地的限制,他们就不用非要跟邻居一起合作,而且他们的工作往往也不会占太多的地方,从而能够形成规模更大的组织。
很快,村公所的院子里就挤满了参加织布互助组的男人们,其中甚至有六七十岁的老爷子和三四岁的小男孩儿。即使没办法完成一整套的织布工作,这些老人和孩子也能做些例如缠梭子之类辅助工作,以节省织布工作者们的时间。
因为整个解放区都要促进生产,开通了运输线路使得各村的产品能够相互之间流通,并且运送到城市中去。丘阳的男人们不用担心织出来的布卖不出去,自然要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多赚钱。
而因为这些织布互助组的男人们有了正式的工作,他们在妻主和姐妹面前也更能抬得起头了。原先那些女人的互助组甚至都不把男人当劳动力看,可在织布互助组里,年轻和中年的男人和那些女人一样,也能被称为“全劳动力”了。
不过这样也有问题,因为男人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互助组里度过,他们回家做饭和照顾孩子的事儿就被耽误了,外出种地的女人逐渐开始抱怨织布互助组占用了她们夫郎太多的时间,让家里的活儿没人干了。其实这也体现了之前男人在家受到了怎样的“剥削”,虽然表面上他们似乎没有干什么活儿,而一旦他们离开了家,那些女人们便能立刻发现好些事儿都没有人做了。
另外,男人们在村公所的院子里织布,也影响到了村公所、民兵队和农会委员会的正常工作。其他部门的干部们不得不向夫男会提出意见,织布的男人们的聊天儿唱歌的声音太大,而且他们带来的孩子满院子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