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章 风云上海滩(17)(2/2)
作者:吴安平
加强劝说。一次又一次的轮番“轰炸”使宋子文不得不避开宋霭龄和孔祥熙,躲在莫里哀路宋庆龄空着的房子里,但他又很快发现青帮的恶棍正在密切监视着这栋房子,这使宋子文感到恐惧和不安。
本来宋子文还没加入蒋介石一方阵营,也没有对分共清党之事表示明确支持,按说龙华镇的会议是不应让他过来的。但是蒋介石一方面想争取宋子文,将自己和上海金融界的关系整理融洽,另一方面又需要他帮忙分析吴安平的金融提案,就顺势将他也请了过来。
其中也另有一层意思,便是说“瞧,连千里之外的西北王想和国民政府商议事情,都来找我蒋介石,而不是找武汉方面,明眼人都知道形势在哪边,你又何必一直耿耿,要追随那个虚弱无力的武汉中央呢?”
这些事情,宋子文或许不了解,或许又猜到一些,但此刻都连同他对蒋介石的不满,一并被丢在了脑后。看过吴安平给他的信,他被其中关于联合发行法币的事吸引,脑子里再容不下任何东西。
如果狭隘只是为武汉方面着想,他其实应该出声反对,若蒋介石真接受,那正如李济深所说,武汉能得西北臂助,将陡然具备最坚强的实力,但作为金融专家,他却知道这份提议,非但对西北、国民政府有好处,对整个中国的经济,都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这时候,要他偏隘否定,老实话,他还没蜕变为政客,还做不出这样的事来。
不过,就这样接受也有问题。
蒋介石见他犹疑不定,便问道:“子文,你感觉如何?无论可行或不可行,都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议参议。”
宋子文犹豫道:“如果从国家角度考虑,联合发行法币自然有益无害,但对国民政府来说,却不见得,有许多事需要考虑。”
蒋介石鼓励道:“有话就直说,有什么害处?”
宋子文看了周围的人一眼,目光尤其重点在蒋介石、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四人脸上停留片刻,这才缓缓说道:“现在民国发钞很随意,市面上各种银元券、各类银元乃至各国外币都有流传,实际已对经济构成严重阻碍。而且,一些发钞银行资本率很低,发行量又很大,一经挤兑,时有倒闭,往往造成储蓄者血本无归,百姓无辜受损,自是戕害国本,侵蚀国力。”
“吴安平信中隐约点明,西北有过千吨之黄金储备,虽则他并无意采取目前流行之金本位制度,但以之为货币部分支撑,发行法币,非但可发行与近百亿银元等值的法币,如果商品供应充足,还可支撑起庞大数倍的经济规模。而且,这还是参照金本位得出的数据,实际法币属于信用货币,它的规模是随着生产能力扩张而不断增大的。”
“西北的生产力如何,我并不清楚,但吴安平既然似乎很有信心,并不担心法币币值波动,大幅贬值或大幅升值。不过,在目前百姓普遍更信任金属银元及外币代表的金属黄金之时,只有西北的千吨黄金,能自然而然让所有人接受法币,国民政府除了下政令,要求辖区民众都接受法币外,实际发挥不出更大作用。”
“那么,毫无疑问,发钞权将被西北控制,吴安平绝不会出让,他必定防备我们可能随意印钞,来间接抢夺西北的财富。这样一来,就算法币能发行,我们也是眼看着西北开动印钞机,而自身只能任由其分配资金。吴安平是同意尽数满足除军费外的所有资金需求的,这已经很好,但问题是,他值得信任吗?他的允诺当真一直会兑现吗?”
蒋介石自然不敢保证吴安平就值得信任,于是他便说:“子文的意思的是,这法币之事不能接受?”
宋子文摇着头道:“如果我们有实力自己发行,那自然不能接受这建议。但我们是没这实力的,而就算我们拒绝,看吴安平的意思,他也是准备要独立发行的。这样更大的问题就会出现,由于西北的生产力较我们高,黄金储备又十分充足,其货币价值自然更有保证,而百姓也自然更愿意接受,自然我们就很难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且大量实物财富,也势将被其用一张张轻飘飘的纸币换走。这样的情形,我们能接受吗?”
大家都听白了他的意思,明白这正是两难的原因。但是,陈果夫这时提到:“如果严禁在我们的控制区域使用这些纸钞,岂不是就能避过?”
宋子文连看他一眼的兴致都没有,直接拿出几份报纸拍在了桌上,指着那些明显很一致的头条道:“看看,这是上海今日的报纸,头版头条都在说一件事,西北已经开始发展汽车工业,并造出了几类世界上最先进的汽车,而且将西北的所谓国民福利都跟着议论了一通,都是很艳羡的口气。”
“货币强势与否,与生产力的关系很大。我们的工业属上海最发达,但看看它所谓的八大工业支柱,不是轻纺、造纸、卷烟、火柴,就是肥皂、面粉、皮革、橡胶,这样如何能与西北相抗衡?如果我们无法凭自身实力,满足百姓的需求,提供给百姓充足的供应,百姓一意要买什么,要使用那种货币,这岂是凭行政命令就能控制住的?”
陈果夫这才沮丧着,不再说话。
蒋介石看了看所有人的表情,发现都没有什么主意,便对宋子文道:“子文,你是金融专家,你自己觉得我们该不该接受提议。”
宋子文慎重地道:“我还得多想想,这件事太过重要,立时说说不清。”
他都拿不定主意,这联合发行法币之事,暂时也就只能拖延做决定。
孔祥熙虽是实业部长,但让他从实业角度分析吴安平的让国民政府三年在上海收到三个亿的保证是否可信,说实话,他还真没这能力。他先是坚决否定的,但听了很多人对西北的分析和猜测,又变为“或许”、“没准”之类模棱两可的结论。
蒋介石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结论,以便衡量是否应该靠近吴安平,而远离上海工商联合会那些买办和银行家,孔祥熙这一模棱两可,也就让他更难以做出决定了。
倒是宋子文说道:“不是没可能,只要吴安平不计投入去做这件事,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或许国民政府的收益还不止三亿。”
蒋介石眼睛一亮,问道:“怎么说?”
宋子文并不确定,只是猜测道:“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吴安平的着眼点可能是在地产上。如果他能大力度开发上海及周边一些区域,那随之而来的土地升值的效益,很有可能让国民政府在土地出让金一项上,就能有三亿的财政收入。”
“当然,这样做的投入将是天文数字,除了西北有这样的实力实施,不要说我们,就是租界里那些大银行家、大地产商,也未必能做到,而且即便有实力做到,考虑风险他们也不一定有这样大的魄力。”
宋子文说完,在座多数人都是心头一动,有那么点灵光立刻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