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后开始,赵启虽然仍旧是每天一封信,可是都很简短,有时候只有一两句话,只是询问她日子可还顺遂,并未提及任何有关北疆的事情,但罗宁又怎么不知道战事很有些棘手呢?
她现在非常关注邸报,明知道邸报上的消息都比较延后,但还是一有时间就跑去鲁国公府翻看,遇到比较重要的就抄录回来,一旦提及北疆战事,她往往都会彻夜难安,不得不进入空间进行调整。
那么赵启那边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从过完年之后,司徒寿便调整了作战部署,前期以防御为主,毕竟这一次北戎挟恨而来,还不知道手段会多么凌厉残酷,也不知道他们的作战习惯会不会发生改变。
若要迎头而上虽然未必会输,但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作为统帅,必须要爱惜自己的将士们的性命,所以根本就不能那么做。
必须要避其锋芒,等到他们这一股锐气渐渐消磨之后再行反攻,这也是他命边疆百姓后撤的重要原因。
军队的移动速度应变能力都很强,但是寻常百姓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就会行动迟缓,一待落入北戎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北戎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来势汹汹,他们重新侵占了本来已经被大周收复的领地三十里,因为这一带已经没有百姓了,他们便把这个范围内所有的活物都屠戮一光,所有的房子全部烧毁,火光三天三夜不曾熄灭。
因为大周军队一触即退,并没有让他们尝试到搏斗的快感,所以他们继续把战线往前推进,很快又推进了二十里,这二十里当中曾经与大周军队有过短暂的交锋,不过与他们正面作战的并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大周精良的武器,包括大型床弩、连珠弩以及铁甲阵。
毫无防备的北戎大军严重受挫,就在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大周军队潮水一般涌了上来,他们被迫倒退三十里。
如此反反复复,双方展开了拉锯战。
但每当北戎摩拳擦掌想要跟大周一决生死的时候,便找不到大周军队的影子了,当他们准备撤退的时候,大周将士又会包抄过来。
在这样的拉锯战中,北戎原本山洪海啸一般的锐气渐渐被消磨光了。
时间就这样被消耗了一个多月。
二月里的北疆仍旧是一片萧瑟,风吹在脸上仍旧有刀割一般的感觉,天空隔三差五还是会飘起雪来。
大周这边粮食补给充足,即便庆帝派人传旨申斥,却也从来不曾缩减过补给。
因为庆帝对赵启的擅自行动酿成的恶果高高举举起轻轻落下,边疆的将士们都松了一口气,虽然太子殿下不懂战事,但他从来不会干预大帅做出任何决策,从除夕夜事件之后也没有擅自做过任何决定,相反还把自己手中精锐的探子交给元帅支配,使得军中对敌方动向了解更为清晰快捷。
而且,太子还利用手中特权给将帅们最大程度的帮助。倘若换了另一个督战的皇子,只怕连一半都做不到。所以北疆将士们都希望赵启能够继续留下来。
愿望成真,士气还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赵启却知道,虽然表面看来庆帝并未对自己作出严厉处罚,但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