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潮生风起
傍晚了,晚霞映红半边天。
木帆船斜横在泥滩之上,船舱已生起了炉火,溢出的饭菜香味被海风吹得远远的。
管一顿饭,原来就在船上起伙食,桑春置办了些大米、夹层肉之类的。老哨公姓邵,却也兼得煮饭之职,在窄小的后舱忙起来。
十多斤的夹层肉切成细块,在热锅里逼出油,煎得熏黄,然后和着紫菜煮汤。就这份紫菜汤,既当紫又当了汤,不是桑春要省下这笔钱,只是工人们要求这样就行。
许是桑春心里过意不去,多捎来两坛黄酒。
没了阳光普照,海滩上开始笼罩起冬天的冷,丁文坐在木帆船上,远远地望着大伙儿忙着,反似自己一个人最轻闲的。
听那船上主桅杆的绳索被海吹得嘘嘘地响,想起楚婉玉将自己当桅杆抱着就感到好笑,只是不知她与常大主厨商谈“模式经营”的事怎样了?人说穷则思变,若没有随氏横来一杠,桑家鱼庄这时候估计是生意满座吧,现在反而转变了经营模式,倒也落个轻松。
“吃饭喽!”老哨公那深厚的喊声被海风送出老远。
不多时,大伙蹚着泥,陆续回到木帆船这边,却是闲时嘻嘻哈哈开着玩笑,当作是劳累之余的一种释放吧。能喝酒的人,早倒了一碗黄酒,喝得酒香满船;不能喝酒的,老老实实地盛了一碗米饭,夹着另一碗紫菜汤,往肚子里填饱算了。
百亩的竹架子已搭起近九成,不得不说,这手的活娴熟已极,效率的确很高。
桑春甘为大伙儿添上了菜,嘴里不断说着师傅们放开肚皮吃喝哈,还逐个递了烟。
桑良、小正他们围在丁文身旁,要等着那些工人们吃完后才能开饭,怕饭菜不够。桑良点了烟抽起,“大头外甥,刚才听头儿讲,要拉起网捕场?”
“以前网捕场都倒摊了,还拉呀?这儿周围没有海潮带,肯定不会有好收成。”小正也说得认真。
若按往常经验的话,没人比这几个摸海一族的更熟悉这片海域,所以丁文并不恼他们,也没多做解释,正准备打起个赌。听到桑春在后舱喊着吃饭,早已饥肠辘辘的桑良几人没空计较丁文分说,涌向了后舱。
丁文还是头次在船上用饭,听说在船上吃喝、说话有点规矩。船上用餐时,绝不能把筷子横搁在碗上。因为筷子象征船、碗象征着礁,若将筷子横搁在碗上,即说会发生“触礁”;洗碗时,只能正面向上,更不能将碗倒扣着,倘若有一只碗底朝上,会被喻为“翻船”的凶兆。
还有,渔船上的各个部位,都有一定的讲究,不能随便起坐,也不得随处大小便。特别是船头,船左舷“大主”“二主”等部位尤为讲究,否则就是犯了戒,渔船两舷有四个木橛,左边两个,右边两个,用于挂网绠,拴锚缆。
船尾两测的木橛高,称“大主”,船头两侧的矮,称“二主”。如在此处犯了戒,便要砍断网绳缆。船舷为进财门,如果在此犯了规矩,便是堵了进财门,要受惩罚,向财神请罪。在船头犯戒是欺船主,是亵渎神明(指龙王)的行为,如果谁在船头大小便,可能会将其一脚踢入水中,然后再求上船以示惩罚。
至于说话都采用一些回避的方式,尽管避免“翻”之类的词......
在海上行船,常年出没于波浪间,有了些讲究也是必然的。
一袋烟的功夫,天刚入黑,后舱挂起的油气灯,在海风中轻微摆荡,如寒夜中一颗明亮的星星。
那些工人们头戴起探照灯,继续他们忙碌未完之事。桑春趁着饭后这档儿,布置起明后天的事,说后天潮起时间刚好近午,天气好的话,就该泼菜苗。那明天尽量把所有的网帘装好,不然就赶不及。
是啊,这几天日照下的气温刚好适宜,七度左右,而且海风也不是很大,菜苗比较容易附着在网帘上。
“头儿,要不明天再请他们一天吧,这活咱不熟练啊。”桑良对这些工人所操起的活,打从心底佩服,更想多学学。
桑春想想也是,一次性投入那么多,也差这点工钱。活干好了,说不定明年来个大丰收,他可听说在闽省有位紫菜王,单亩产量超过四万斤,想想就充满了憧景和信心。
“成,不过你们这些小皮猴们要认真学,多看多问,多学些行道来。”
桑良他们忙不迭地答应,这次投到紫菜地的钱估计是他们花钱支出的最大项,还不把这事日夜揣在心坎上?
丁文静静地坐一旁,不声不吭地看着。这几人的热情不低嘛,嘿嘿。方才老章头在路上来电话,今晚即到桑家坞,由于潮水的原因,要晚上九点多才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