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零章 河北从此无战事(1/2)
作者:终南道
夏侯惇的败亡,如一抹无法化开的阴影,笼罩在被围的五万曹军心头,经过一个晚上的发酵之后,变得更加沉重。
在顿丘郊外围住曹仁的几路部队,除了赵云亲自率领的延州土兵名声不响以外,其余的飞虎军、雄武军、黑山军等部队,皆是久经沙场磨炼的强军,任何一支部队拉出來,都足以让曹军感到压迫和胆寒。如今几路强军齐聚,拦路的又是那位无敌将军赵云,可想而知曹军的士气会低落到什么程度。
当日夜里,曹仁收到了赵云命人送來的劝降书。在给曹仁的信中,赵云如是写道:战至今日,将军已经无路可退,岂可为了成全忠贞死节之名,而置数万兄弟性命不顾?自古胜败兵家事难料,将军之败非己之过,何必定要战至一兵一卒方肯罢休?
赵云还婉转地提醒曹仁,自曹军与晋国部队正面作战以來,鲜闻将领不战而降,这种做法固然使得曹军赢得了赞誉,却也使得晋国大军不得不以更加强硬的手段和态度对付曹军,以至于连神武大将军炮这种武器都被投入使用。如果曹仁能够主动带领麾下曹军士兵投降,虽然对于他本人的声誉会有影响,但却为今后的曹军留下了一条生路,包括为曹氏一族也留下了一条生路。
赵云的劝说,虽然语句不多,却像一柄凿子一样,狠狠地凿在了曹仁的内心深处,使得这位败军之将整整一夜都无法合眼,痛苦地做着思想斗争,难以定下准确的策略。
关键时候,于禁的一番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史之中,于禁被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不得已而投降,结果后半生受尽魏国君臣的奚落,落魄郁闷而死。这一世,看样子于禁仍然不怎么赞同毫无意义的牺牲,在明显必败无疑的情况下,他倾向于保全麾下数万士兵的生命。
于禁是这样劝说的曹仁的:“子孝,虽说当兵便要打仗,但也分跟谁打、打什么样的仗。曹公与平西王因为政见不同,所以起了兵戈,却不是亡国灭种无法化解的天大仇恨。如今吾军军心士气已不可用,晋国方面又一贯善待降兵和俘虏,如果仍然驱使将士们与晋军进行殊死搏斗,吾只怕他们会临阵倒戈,反倒损了将军的一世英明!”
如果别人这么跟曹仁说话,只怕正在心焦的曹仁会拔剑砍了他的脑袋,可说话的人却是一直陪着自己出生入死的于禁,曹仁这次却是真的被说服了。
曹仁知道于禁说的沒错,如果现在还以为自己手中有五万士兵,还可以与围困己方的晋国大军进行一场气壮山河的殊死大战,那就是大错特错。于禁是练兵的高手,对于一支部队能否作战、能否获胜自然看得很清楚,既然他已经觉得曹军士兵有了临阵倒戈的危险,那就说明军心士气确实已经跌至低谷,根本无法再战。
晋国对于降兵的安置之好,早已传遍天下。不论是哪一方势力投降的士卒,只要是汉家子弟,体格强壮、愿意继续留在军中供职,一般都会被晋国大军留下來,经过一番训练之后,便摇身一变成了晋国官兵;至于那些被裁汰的士兵,要么送回乡里做个平民,要么迁徙至西域或者东北分给大片土地,成了一个农场主。
总之,晋国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