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性质的宣教来持续扩张,太平教的贸易路线亦扩展至英特雷、瀛洲、香料群岛,并在后来的西唐地区建立了第二个传教中心。黄金时代造就了法律、哲学及宗教的新发展。主要的道藏典籍在唐玄宗年间被整理编纂(即《开元道藏》),大多数延续到现代的主要修道宗门,如茅山、神宵、昆仑、蜀山等也在这个黄金时期被创立。此时精灵帝国和神圣柯曼帝国第一王朝均已崩溃,西方世界陷入黑暗时代,大量教士、学者和魔法师前往太平教世界避难,文化的交流带来了空前的繁荣,青牛府、西平府、长安均成为世界级的大都会。
但好景不长,标准历九世纪起,随着唐帝国的内战和事实上的分裂,各地军阀割据,东方帝国陷入战乱和衰退,边境的蛮族和被收编的蛮族军将在帝国内地横行无忌,边境的蛮族政权被逐一建立起来,内部的野心家也此起彼伏。太平教的教产和合法性受到东方帝国衰微的严重挑战,在这一时期太平教屡次组织护教军保护圣地,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导致了太平教向西扩张的脚步停止了。
自十一世纪神圣帝国重建起,帝国的皇帝发动了一系列南征战争,回击太平道对帝国南方领土的占领。初期南征十分成功,帝国在东英特雷、仙克提半岛、潜龙岛,甚至化胡岛和穆雷曼半岛上建立了一系列的公国和侯国。原本帝国有可能将南方诸岛彻底收为领土,但他们的成果却被后来的太平教宗教改革领袖张载及其继承者再度征服。张载的弟子韩钢将太平道国的首都迁至潜龙岛上的太平府,以此为中心和神圣帝国对峙。
在十二世纪,方腊执政时期,太平道诸国一度将注意力转回东方。但在这一被称作“黑潮”的历史时期,整个唐帝国和其内部所有的诸侯国、以及附近的文明蛮族国家,被空前强大的入侵者“黑色亡灵”几乎全部扫空,亡灵铁蹄踏过青牛府,只有太平府和西平府幸存。卢允执政组建了抵抗亡灵瘟疫的大同盟,并最终击败了它们。
不管是此时的太平道诸国,还是重建的后唐帝国,都是松散的、脆弱的政权,内部充满了在亡灵瘟疫期间定居下来的蛮族。但这反而形成了移民太平道文明综合体的新时代,使得太平道进一步稳定了其在东英特雷、香料群岛甚至瀛洲的位置,直到十六世纪后唐帝国灭亡和神圣柯曼帝国内战爆发。
神圣柯曼帝国的内战带来了被称作“新教”的新型宗教,以及以“联省共和国”为名的新政权。这一政权爆发出了腐朽的神圣帝国难以比拟的强大战斗力,不仅夺取了东英特雷,还在五十年内事实上打通了整条贯通东西方的海上航路,其触手远达东方帝国本土。连串的失败让太平府也失去了对穆雷曼和西唐诸国的控制权,一系列的中型政权出现在了潜龙群岛和穆雷曼半岛的土地上,除嗣师之外,竟有四、五个强有力的执政控制着这片土地,各自信仰不同的宗派。
其中最接近日后世俗主义太平教的是以西平府为中心的西唐政权,这一政权是后来远东共和国的前身。约同一时期,在新大陆的华朝东海都护府领地,全真派的道士们在盐州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太平教。这一部分的道士在未来将被称作“新异端”。
宗派
和各大宗教一样,太平教亦充斥着大量的宗派,这些宗派在宗教信仰的本质上相同,但在神学和法律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天师派和黄巾派是最基本的划分,横渠派被认为是太平教的一种神秘主义,代表了儒家思想和太平教的结合。
原始道教:原始道教即在张陵、张鲁改革之前的原始道教。
黄巾派:黄巾派是由大天师张角率领,经过西征到达穆雷曼后建立的主流派别。
天师派:天师派是由留在东方帝国的张鲁及其继承者建立的派别,势力主要在东方帝国。
横渠派:横渠派是张载建立,张三丰完善的后改革派别,主张气学,三教合一。
基要派:基要派认为只有道德经才是太平道的唯一基础,不承认后来天师的作品。
全真派(异端):全真派的势力主要在新大陆,他们认为老子西行到达了新大陆,而新大陆的修道者们也可以成为天师。
圣城
洛阳——现存有礼碑,相传是老子担任太史官时期所作。每个道民一生之中均应往洛阳、函关、巨鹿一行。
函关——相传老子著述《道德经》于此,也是张角殒命之地。
鹤鸣——相传张陵在此创立了教会。
巨鹿——张角在此掀起了黄巾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太平教国。
广宗——张角在此地击败了卢植、董卓等东方帝国名将的进攻。
横渠——张载的故乡,被迫害西去前他在此传道。建有横渠书院。
青牛府——全球太平教会的宗教中心,历任嗣师的办公地点。相传为老子传教与飞升之地。
化胡府——穆雷曼政权的行政中心,张角在这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穆雷曼政权。
太平府——由张载的弟子韩刚建立,太平教世界最大的城市。后来成为横渠政权的中心。
盐州——位于新洲西部的重镇,晚道教的中心。
新京——远东共和国的首都,世俗主义神学的中心。
重要人物
早期道家
老子——又称李耳、老聃。所有太平教和泛道教都承认老子是道的代言人。
尹喜——函关的官员。劝说老子留下道德经后与他一同西行。
文子——老子的弟子,留在东方帝国。通常认为早期成为宗教以前的道家学派是由他建立的。
列御寇——春秋时期郑人,《列子》的作者。
庄周——战国时代宋人,《庄子》的作者。
刘安——西汉帝国的淮南王。《淮南子》的作者。一般认为他建立了第一个原始教会。据传得道飞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即是描述他的成语。
天师教会时期
张陵——传说中的首任天师,教会的建立者。这个人是否存在有很多争议。
张衡——传说为张陵之子。他以五斗米作为教会的象征。
张鲁——自称张衡之子,第三代天师。在第一次汉中正道会议上,将天师教会的嗣师之位传给了张角,联手建立了以汉中、凉兰、西域为中心的太平教国政权。后来被刘备政权击破,率天师教会的残余部分投降了曹操。
葛玄——在张鲁亡后建立灵宝派,被留在东方帝国内部的天师教会奉为和张陵并列的四大天师之一。
许逊——净明道教会的祖师。在葛玄之后再次分裂了东方教会,东方宗派认为的四大天师之一。
寇谦之——最终分裂了东方和西方教会的人。自称受太上老君传天师位,是东方天师教会的领导者。但是他所建立的东方天师教会最终在朝廷的压力下分裂成了很多更小的派系,其东天师教会祖坛也湮没无踪。被主流派称作“背教者寇谦之”。
太平教会时期
张角——黄巾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大贤良师,大天师,第一个太平教国的建立者。他改造了天师教,同张鲁一起建立了普世的统一太平教会,自此东方所有的公开和秘密教派均为太平教的传承。
张宝——张角的弟弟。成功地从广宗撤退,开拓了西域领土。
张梁——张角的弟弟。组织远征军到达现在的穆雷曼,并建立了政权。
孙恩——任执政期间,于标准历4世纪组织了第一次东征。
卢循——孙恩的妹夫。孙恩战死后接手执政之位,但最终仍未在东方帝国夺取落脚点。
陆修静——和寇谦之同时。组织不愿屈从于天师道的东方教会组织向西同太平教会主流合并。
王玄览——在他的执政任内,同唐帝国达成了和解,东西方教会再次达成谅解,共同成为唐帝国的国教。
方腊——标准历12世纪的太平教领袖,略晚于张载、韩钢,但属于正统派。在他的任内再次发动了东征,一度征服了东方帝国的大片沿海土地,并收复巨鹿、广宗。但其成果最终被黑潮吞没。
横渠教会时期
张载——标准历11世纪的哲学家、宗教改革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提出横渠四句,在党争中受波及辞官前往海外。
韩钢——张载的弟子,曾任东方帝国宰相。政治斗争失败后前往穆雷曼,驱逐柯曼军,建太平府,统一太平教诸国。在他的任上,太平诸教国的行政中心从衰落的化胡府转移到了太平府。
卢允——在方腊的惨败后收拾局面的横渠派领袖。以青牛府的陷落为代价阻挡住了黑潮,重新将重心转移到西线,在他的任上收复了峡州,同神圣帝国的远征军争夺英特雷诸岛。
张三丰——横渠教会中期最重要的领袖,活跃于14世纪。试图在儒道合一的基础上将儒释道三教都整纳进太平教的体系中来,认为“道”是三教共同之源。
参考文献
1.《阿克拉尼亚新编古代史》/《阿克拉尼亚新编中世纪史》
2.《道德经》
3.《老子化胡经》[此条目存在争议,请参见讨论页]
4.《神仙传》
5.《汉天师世家》[此条目存在争议,请参见讨论页]
6.《黄巾征服史略》
7.《太平军远征史》
8.《横渠经》,即《崇文集》
9.《太平经》,即《太平清领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