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2/2)
作者:故土难离
命令。”
遥遥之中,三声号炮响起,整个大街上第隔一段就有人高喝:“鸣炮行刑,斩!”
悠长的“斩”字飘然而过,路两旁“唰”的一声,锋利的钢刀一齐举起,耀出一片森然的光芒。
在西安万千百姓的注视下,怵目惊心的九百多道闪亮的弧线划下,热血飞溅上半空,九百多颗人头滚落在地。
瞬间,西安城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之气。
嘶……
在整个西安无数百姓倒吸一口冷气的同时,又有数十名锦衣校尉持令在路上奔行,高喊道:
“奉大明天子令,今后赈灾胆有贪贿救灾物资者,一律夷三族。
不杀不足以谢天下,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以一千人头求陕西百姓谅解。”
“天子圣明!”
蓦然,万千西安百姓眼里噙着泪水,突然自发的吼叫起来。
天子用贪官的人头求他们这些小民的谅解,这似乎是太祖成祖的做法,可两百余年来,只是听说,并没有亲睹。
可如今,这一幕居然活生生的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怎不让人感动万分?
当今天子的魄力、心胸真是令人赞叹啊。
很快,消息随着铁骑被传送到陕西各地以安民心,无数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家破人亡,令百姓纷纷拍掌称赞。
而对于陕西官场来说,则不啻于于经历一场十级地震,全陕官员胆战心惊,乖乖的开始认真做事,只求皇上放过自己。
毕竟,自己身上的屎很多,经不起查。
这也使得周廷儒在随后的赈灾期间,各级官员倾力配合,再也没人胆敢有什么小算盘。
至于说官员空位,问题是大明还缺想做官的人吗?
三条腿的哈蟆不好找,两条腿想做官的遍地皆是。
随着时间的过去,渐渐的不止是陕西,事件开始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整个大明都在震荡!
百姓们当然是拍手称快,他们没有见过那血流成河的场景,但他们知道皇上杀了那么多贪官污吏,是为了他们而杀!
这就够了!
明君杀贪官污吏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政治正确,都是收买民心的正确举动。
尤其是那句“不杀不足以谢天下,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更是让民心快速的偏向崇祯皇帝。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不仅仅是陕西,整个天下的官员都在思考,什么时候大明的官这么难做了?
仅凭一声令下,一千颗人头落地!
除了洪武,永乐时代,大明两百年来哪位君主有此魄力?
与此同时,各地的民情民意通过锦衣卫暗探的传递,络绎不绝的涌入京城,送呈崇祯皇帝御览。
这无疑让崇祯皇帝很开心。
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在他眼里,就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现在的崇祯皇帝,确切地说,可以叫百姓天子,因为他就是百姓出身。
了解百姓的苦,知道贪官的恨,这一点,崇祯皇帝和开国的朱重八同志很类似。
另外,随着此次行动,得到的不仅是民心,还有钱财土地。
这么多官员被查抄,虽然级别低了一点,但也有整整六百万两白银,更多的还是土地,足足有上百万亩之多。
而且,还是陕西当地的良田。
而这,无疑可以做很多事情。
首先是六百万两白银,虽然是一笔巨款,可现在的崇祯皇帝并没有瞧在眼里,也不用押解进京,全部交由方正化暂时保管。
这些银两是要流出去。
正在平叛的卢阎王和老孙头,已经把老回回和高闯王赶往滁州,马上就要进行大决战了。
对于此次战役,崇祯皇帝并没有多少可担心。
胜利是必然的!
既然是胜利,军队肯定要犒赏。
还有,陕西有无数的穷苦百姓嗷嗷待哺。
另外,卢象升的天雄军也还要继续投入。
这些,都是要花银子的事情。
钱这个东西,只有花的时候才知道不禁花!
其次,就是对查抄来的上百万亩的良田,崇祯皇帝一律把它划拨成官田,让洪承畴租借给当地的贫困百姓耕种。
蒲城附近的良田,和贫瘠的陕北大不相同。
这里属于西安附近,乃三秦要道,八方通衢之地,良田光照充足,降雨适应,一句话,就是利于耕种。
相信,这可以解决十几万百姓的生活问题。
陕西这地方,对于靠天吃饭的年代,百姓需要分流啊!
因为崇祯皇帝清楚地知道,这次的地震,对于多灾多难的陕西而言,充其量只是一道开胃菜。
后面苦逼的日子,至少要延续十几年之久,或者更多。
所以,崇祯皇帝对于陕西的问题,相当的重视。
因为,这是配合前线作战的老孙头和卢阎王,彻底解决西北叛军的最好办法。
只要没有灾民、饥民,高闯王他们根本翻不起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