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天下》免费阅读!

第二卷南方 第四十八章 扩编(2/2)

作者:淡墨青衫

秀才,你倒是操心很多。”

    在张广仁执着的眼神之下,曾志国摸了摸下巴,笑道:“好吧,让我来告诉你。”

    他走到墙上的地图之前……这是天雄军这两个月来的新成绩,这两个月来,葡萄牙人的上尉带着几百个参谋的年轻军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最近的训练与各种大事参谋部几乎没有人关注,也没有人理会,整整两个月,这些年轻人与几个葡萄牙人所做的唯一工作,就是挂在这墙上的汇制详细,精确到乡约与村落的半个南直隶的地图。

    有了地图,曾志国也增加了不少趣味。他没有地球仪,不过有地图也能将就了,现在他终于可以对着地图,指点江山了。

    张广仁默然侍立在旁,看着曾志国对地图上指指点点,半响过后,曾志国满足的叹一口气,笑道:“秀才,这地图上,一共是四府十九县,我大明派驻的官员却并不多,你道为何?”

    按照明制,一府正堂当然是知府,然后便是一些辅助的副手官员,官员之下,便是吏员,府、州、县,两层体制,正式官员的数字并不很多。而江南虽然富庶,不过就算是江阴和无锡这样的人口数十万的大县,有朝廷正式功名的官员也绝不会超过百人。

    江阴一县,光是城镇人口就超过十万,在当时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富县强县,人口多,自然也意味着争执多,而县令一个人身兼行政、司法、执法、教育等最重要的职权,底下再有主薄、学政、典史这几个虾兵蟹将,一个人口三四十万人的大县,就掌握在这十几个官员,几十个师爷吏员手中。从交通和通信等诸多角度来说,这明显是放弃了对地方上的实际掌握,其中道理,其实不用他说,张广仁这个秀才出身的天雄军大吏自然是清楚的很。

    于是他话音一落,张广仁也就没好气的说道:“大帅,这自然简单。朝廷原本就是与士绅、宗族共治,地方上出了事,知县召齐乡绅父老,一同商议办了就是。官声好的,地方又无事,赋税又好收的,自然就是善与士绅交结的。如果官声不好,地方也不安静,赋税也收不上来,这自然就是与地方上的士绅不大对劲,到考核时,卓异不要想了,多半是中平或是下等,这样,州官降县,繁缺调简缺,实在不成,就只能免官。现在大帅已经把地方上士绅杀了不少,也有不少人投效,其实咱们派下人去,把收粮和维挂地方安静的责任再交给那些投效过来的士绅,这样既又不用养活这么多人,也可以收地方安静之效。日后,再缓和一些,多与地方士绅虚与委蛇,杀过一批也打过,底下只要咱们不太过份,士绅们总会听话照办,如此,四府之地就算是真正被大帅掌握了。”

    他顿了一顿,带着一点意气向曾志国道:“大帅,我实在不明白,何必要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包括张广仁在内,很多人并不赞同曾志国恢复秦法,用自己

    来接管地方的想法。整个江南的士绅阶层,并没有;#弱。杀了四千来人,其实只是士绅阶层的菁华,换了普通的士绅,只怕刀子一亮,早就写具结愿意效力。

    然而回去之后,阴奉阳违,暗中使绊子,用小计谋,拉拢腐蚀军管司的人……甚至连曾志国身边的人也一样能收买。

    江南士绅足有几万人,不是那么好铲除的。以大明太祖那么杀人杀法,苏松一地的百姓帮着张士诚对抗大明王师,结果打下来后,太祖也曾经狠杀过一批,重治过一批,然后下令苏松等地交重税,以做惩罚。

    结果如何?洪武年间,苏松等地的粮食就一样收不齐了,从太祖年间到万历早年,苏松一带欠积的赋税减免过几十回几百万石,可一样还是收不起来。

    现在,天雄军已经给江南士绅一个下马威,最少在表面上,士绅是不敢再和天雄军做对了。

    既然这样,不如大家各退一步。地方上的事还是交给士绅们来打理,只要交上赋税来,很多事情倒也不必细究。

    对张广仁的牢骚,曾志国脸上似笑非笑,只不回答。

    张广仁也不是笨蛋,当即浑身一震,惊道:“大帅,难道还要动手?”

    曾志国道:“是的。如果本帅就此收手,别人不说,先就对不起路公和陈公。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到底。况且,时间也不等人。广仁,我有通盘的打算,军队那边,有萧逸云帮我盯着,他的军情司升级成部,以后就专门帮我盯着这一块。除了他,还有马红俊,也算忠诚,我很信的过。军中,吕承志,李天柱、华远山,这几个人都信的过,只要他们没事,我的脚根很稳,不怕得罪人。所以,你要帮我做好军管司这一块,现在做,可能只是做无用功,不过,秀才,我现在要的是人才,人才才是我天雄军安身立命的本钱!从现在始,到明年这时候我有两万文法吏的话,很多事情就会好办许多!”

    张广仁还是一脸的震惊之色,他带着迷惘的表情向着曾志国问道:“那么,朝廷大军前来征伐,这么多人,总归会有心志不坚,或是首鼠两端的,这岂不是真的在作无用功?”

    曾志国面色冷峻,道:“江南文风昌盛,跟我的人不多,是看不到本镇有什么前途罢了。如果本镇能够挺过这一关,秀才,你就等着报名的人挤破你的门槛吧。”

    这话总归是对的,不过,如何挺过这一关,这一关该如何过去,不但是张广仁好奇,就是天雄军上下,只要稍有智识的人都会考虑。

    大帅的路走到目前为止,不可谓不顺。从一个路倒尸到游击,到被史可法欣赏,进而立下大功,被朝廷所欣赏赏识,然后开镇,选兵,厚饷,半年多时间,从一个小军官到有三万精锐的镇帅,这一条路,是普通的大明镇帅二十年才能够达到的顶点,可是曾帅似乎只是一跃而过,轻轻松松,毫无困难可言。

    不过,这条路走到现在,似乎已经被大帅给走绝了。

    其实应该不至于如此!

    闲暇之时,做如此考虑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在南京打了复社的人,不过是小事。镇帅跋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左良玉当年连毅宗皇帝的诏命都敢不理,更何况打几个呆蠢书生!打了也便打了,在南京所得甚多,名声上一点小小污点,并不算什么。

    在那个时候,史可法史阁部对曾帅一样信任有加,东林复社之中,对曾帅有好感的人也不在少数。朝中,曾志国当然没有真正的盟友,不过,因为他的武勇名声,愿意对他进行支持以让他守备江防的声音也很不弱。

    只要曾帅不这么操切,一两年内,他一样可以做到如今这一步的。而且,只要不杀这么许多士绅,就算曾志国还这么跋扈不法,朝廷也不会下定决心,不论如何要与镇江镇一较高低。

    有这种想法,倒未必是曾志国的这些文官武将们对他已经有了异心。他与天雄军恩义早结,上下如同一体,上到副将参将,下到普通一兵,几乎全部都是曾志国一手带出来的。在大明,这种关系的军队哪怕就是皇命也不能瓦解。若不然,哪来的这么多叛兵叛将和跋扈不法的藩镇。

    如果当兵的也有民族大防,朝廷大义,明军也不至于有几十万人降清了。

    一个军队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团体后,就算曾志国这个掌舵人不在了,它也会自发推举一个新的舵手,好把这个团体继续保存下去。

    所以,曾志国对下属的忠义,从来不会有所怀疑。这个军队不会大规模的叛变,就算有人心怀不轨,也是个人野心,有军情部和军法两部来掌握,曾志国很放心。

    至于他们的想法,曾志国现在没有向他们解释的必要,为上位者,如果事事都向下面解释清楚,那也未免太累,况且,也容易泄露机密。

    当然,如果他的军官团和文官团体有着相同的理念,有着宗教般的狂热,还有着相当长时间的斗争经验,那么,倒是不妨与下属们一起协力行事,要比自己一个人在暗中摸索,决断,要轻松许多。

    可惜的是,他的属下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曾志国只能自己一个人决断大事,如同在暗夜中独自摸索前行,荆棘遍布之时,也只有自己挥剑劈砍,筚路蓝缕,困难之极。

    在曾志国这里得不到答案,张广仁默然一礼,便自去按着曾志国的吩咐行事。

    此后数日,军管司充实进了大批的人手,原本各地的官吏也任用了不少,各县的三班衙役虽然不能全部留任,不过也选出了不少,充实进军管司,再加上其余的吏员,使得军管司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原本各地官府的行政司法职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