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东皇传》免费阅读!

第313(2/2)

作者:傅戍己

些豪门大族渐渐开始关注盐业。毕竟,食盐和土地性质类似,都是一项稳定的财政收入,越是天下困窘时,这些人类必需品越是坚挺。

    河东盐池未改革时,已经涉及层层利益纠纷,如今刘杲复制唐时的垦畦浇晒制盐法。将河东盐池产量连番数倍,其中利益自然是更是惹人眼红。

    总之,一是刘杲与汉世乡绅集团利益相同,二是汉世三十税一的农业税极低,导致刘杲变相的摊丁入亩政策,并没有遭遇太大的压力。

    二、土地普查。自耕农、地主,先申报自家田地所有数,而后由并州官吏复查之。凡是虚报田地者,虚报多少亩,罚没多少亩;凡是掩藏土地者,掩藏多少亩,罚没多少亩。

    (注:1.凡依法罚没田地,田地本人可以七成价格回购,充作违法罚款;若是田地本人不愿回购,则交付由郡县拍卖,拍卖价格不得低于土地九成。2.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到丈量问题,不至百亩者,误差允许在10%;百亩田地以上者,误差限制在5%。)

    这是刘杲统计并州可耕田的政策。汉世尚属于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最大的问题便是土地问题、粮食问题。若想真正提高汉世生活条件,进而改革汉帝国,首要问题,便是必须使得汉帝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吃饱、穿暖。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是万古不变的定律。

    若是连衣食住行问题都不能得到基本保障,何来复兴汉帝国!

    四百年汉帝国,武功已经达到当代极致,无须刘杲过于费心操劳。刘杲需要做的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国无外患,必有内忧!

    刘杲若欲复兴汉帝国,必须知道汉帝国为甚崩溃。

    土地普查,一是刘杲统计良田,进而对汉帝国农业进行规划,从技术上提高农作物产量;二是刘杲加强对并州控制的手段。

    不过,刘杲后世通读历史时,读过不少相关论文,晓得其实汉世某些农作物的种植技巧并不差。根据种种考古发现和历史相关书籍证明,将汉世亩换算成后世通用亩,那么汉世每亩小麦产量,与后世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未用化肥等肥料的一亩农田相比,产量相差不过数十斤!

    亦即是说,小麦等粮食农作物,汉世培养、种植技术,已经足够完美,即便是刘杲如何花费心血,只要不能弄来化肥这样逆天的技术,汉世的粮食提高有限。

    最具有发展空间的是稻米。汉世稻米产量极低。按照后世稻米改良的发展路经,就算是杂交水稻发明之前的各种水稻,也能轻轻松松能超越汉世稻米产量的数倍。若是刘杲全力改革稻谷种植、育种技术,稻米产量不说能翻上三五倍,提高一倍还是有可能的。

    可惜,并州这地方,显然不存在稻米的种植条件!

    后世山西主要农作物,分别是红薯{地瓜}、土豆、花生、小麦、玉米、豆类、棉花等等。这其中,红薯、土豆、花生、玉米,原产地统统都是美洲大陆。

    这个时候,不说并州被山东诸侯紧紧包围,便是刘杲势力在沿海地带,也无法利用汉世航海技术,寻找到美洲大陆呐!汉帝国与美洲之间的太平洋海路,可没有西欧与北美之间的大西洋那么好走。

    从西欧过大西洋,一旦熟悉航路,五百料大船足以抵达美洲大陆。可是汉帝国至美洲大陆,五百料大船还真没那个希望!

    红薯、土豆、花生、玉米,这些高产农作物不能期冀。能够提高产量的稻米,又不能在并州种植。也即是说,即便刘杲全心全意的投入改革汉世农作物中,也无所进益。

    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刘杲遂在并州推广、屯田种植的,便是小麦、豆类植物,以及棉花。

    其中,棉花传入中国已久。后世历史典籍上,虽然直至南朝,才有棉花的明确记载,但是后世出土文物中,东汉年间的坟墓已经有零星土棉制品。不过,无论如何说,棉花在宋朝之前,不曾在中国广泛种植推广过,最多是个别地方私人种植利用一些。

    即便是宋朝,中国也不愿意推广种植棉花,所种植棉花,多是用于外贸。直至明朝强制推广,中国才真正广泛种植起棉花,进而发展到“寸土必有棉布”。

    刘杲不知道为甚棉花不能在中国推广,但是却晓得后世明朝将棉花发展成全民廉价用品。从这个方面来说,推广棉花,无疑能补充汉世丝绸之下的低端市场!

    鉴于汉世,许多人还把棉花当作一种花来种植,刘杲也不敢随意强制推广至民间,引起民众对种植这些“无用之物”的严重不满!

    不过,刘杲不是还规划有屯田么?这些屯田因为棉花事件,自然而然的转职成为并州专用的试验田,开始有计划的大量培育、种植、利用棉花。

    三、强制买卖荒田。并州在普查土地同时,还按照土地好坏,分为一等田地;二等田地;三等田地,其中一等田地最优,三等田地最差。当然,即便是最差的三等田,也是符合大量种植农作物的,只是产量有所不及一等田。

    刘杲以“鼓励农耕”为名,传令四方:务必不使并州良田荒芜!因此,并州普查土地时,凡是定为三等田地以及以上者,户主若是本年度不能立即开荒,投入农作物种植,并州官吏则有权以八折强制买下这些土地,并可立即进行拍卖。

    所谓鼓励农耕,其实便是刘杲最大化利用并州土地资源,全力开发并州。

    四、雇农最高租税。

    这是刘杲最担心的一点。

    后世抗战年间,tg提出的二五减租,在教科书上记载的详详细细。其中背景,大家也可揣摩一二。

    汉世的农业税极低,不过三十税一。即便是刘杲摊丁入亩,大小地主、自耕农也不会过于抵触。

    但是,雇农问题却会触痛所有人的神经!地主出租土地,收的租税都是相当高,有的甚至高达七成租、八成租,最低也有二三成,普遍的则都是在四成左右。

    不过还好,汉世地主出租土地现象较少。其中原因,有二。

    一是汉世正在茁壮发展的宗族观念,宗族之内大多会彼此照顾一二,似读史书时,就会发现某人长于叔父家,某人贫寒谁谁多赠金等等,此类故事多有发生。

    正在茁壮发展的汉世宗族,其内部各种矛盾还不至于太过于激烈;更非是宗族观念已经彻底崩溃的后世可比。

    二是,汉世还存在大量的奴隶。汉军每次外出作战,或者掠夺征伐边疆蛮族,都会俘获大量奴隶,这些奴隶多是被地主买回种地、养马等!譬如五胡时代,恶盈满贯的石勒,便是三国末期,被掳获卖与地方的奴隶!

    因为汉世地主相对倾向于使用奴隶,所以雇农数量其实很有限,尤其是并州。

    种种因素下,刘杲选择将雇农之事,暂时搁置。不过,刘杲为招揽人心,还是向并州宣传:务必保证雇农之家,年有余粮。

    仔细分析汉世雇农生活条件后,刘杲采取并州五百余家地主样本,选取一个并州豪门大族以及中小型地主,相对来说,能够安稳接受的佃租:四点五成。亦是说,从此以后,并州坚决废弃七成、八成的佃租,但凡租赁田地,租税不得超过四点五成。

    当然,这是刘杲选择的一时之策。至于根本解决雇农问题的方案,刘杲也有过设想,但是目前并州并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