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免费阅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军事 > 买宋

第二百六十七章 诗酒财气大词人(1/2)

作者:参见大总管

    当然,宋朝与酒有关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除此之外,比如还有范仲淹。

    范仲淹二岁丧父,家庭贫寒,他自幼刻苦学习,终于考取了进士。

    他为官,清正廉洁,走到哪里,就把善举带到哪里,为民兴利,为民除害。

    他不惧权贵,敢于直言,一身正气。

    而且范仲淹曾领导“庆历新政”,提出“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等十点主张,志在改变当时积弱积贫的现实。

    宋仁宗同意了范仲淹的建议,下诏实行。

    可惜只一年的时间,这些新政的措施大部分未来得及实施,就受到保守势力的反对,范仲淹和他的支持者被指责为“朋党”。

    范仲淹被离开朝廷。

    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变革,是王安石变革的前奏。

    范仲淹推行新政失败后,被贬斥到西北边陲。

    当时西北方面的西夏国对内地的骚扰日日严重,不但边民不得安宁,还危及内地。

    每当西夏军来侵扰时,总是大官派小官去仓促应战,搞得人人怯战。

    范仲淹来后,改变以往的作法。

    他把1万8千名士卒编成六队,加强训练,无战事的时候就种田,既巩固了边防,积蓄了力量,又节约了国家军饷开支,西夏人也不敢冒犯,于是在1044年两国达成和议。

    在这期间,范仲淹写了一首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西北边疆的秋天,和内地不大相同,南飞的大雁也觉得荒凉,没有留意。

    四面边声是指:“凉秋九月,塞外草裏,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在重重迭迭的山岭环抱中,在长烟落日下,孤城一座,早早就关门闭了城门。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边塞形势的严峻。

    下篇着重抒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是作者自述怀抱,自我感叹~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借一杯浊酒,消万里思乡之愁。但更叫人愁的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用典,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

    然而要取得胜利,又谈何容易。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羌管即羌笛。深夜里传来羌笛悠悠,大地铺满了银霜,将军彻夜不眠,徘徊于庭。

    “将军白发征夫泪”。

    由于自己想到战士,既思念万里之遥的家乡,想念妻子、女儿,又肩负着守卫边防的重任,责任重大,没有归期,在矛盾中,只好借助一杯浊酒,来消眼前之愁,来寻眼前之乐。

    这首词,表达了边塞将士同甘共苦的英雄气概。

    范仲淹的另一首词《苏幕遮》,也写得很豪放,意境广阔。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写出了酒入愁肠愁难消。

    白云兰天,大地橙黄,秋色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

    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兰天连着秋水绿波。萋萋芳草延伸到远方夕阳之外。

    下篇写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旅途的愁绪重叠相续,夜里好梦做得太少,长夜不能入睡。

    独倚明月照映下的高楼,不免愁怀更甚。所以作者感慨地提出,明月高楼休独倚。(因为夜不能寐,所以要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却涌流出相思泪,这就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包括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于1957年8月1日读《宋史》314卷《范仲淹传》时,对范仲淹的上述两首词,都作了详细的点评。

    ***评曰: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与兼读。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婉约派中有许多意境苍凉而又优美的词。范仲淹的上两首,介于婉约和豪放两派之间,可算中间派吧但基本上仍属婉约,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

    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

    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偏袒乃是复杂的。

    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人的心情,经常有对立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词的婉约、豪放两派,在一个人读起来,有时喜欢前者,有时喜欢后者,就是一例。睡不着,哼着词,写了这些。

    可见***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而且对中国古典诗词有很深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

    他写的诗词,既豪迈、恢宏,又不失清丽、婉约,堪称一代大家。

    他对范仲淹的这两首词,有如此高的评价,说明这两首词写得确实是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范仲淹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欧阳修。

    要知道欧阳修4岁丧父,寡母教他读书写字。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学习用品,妈妈就在地上用芦苇教他写字。

    二十岁后,欧阳修考取进士第一名。

    庆历三年(1043年),有志于改革的宋仁宗皇帝,任用一些天下名士担任谏官,欧阳修就属于其中的名士之一,当上了谏官。他非常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他几次受到株连,被贬官。

    当有人说他和范仲淹等人是“朋党”时,他毫无畏惧,并在“朋党论”一文中,义正严辞地指出:朋党自古就有,分君子的朋党和小人的朋党。

    小人为私利而结党,无利则朋党散,所以也可以说小人无朋党。而君子之间,坚守的是道义,奉行的是忠信,爱惜的是名节。

    只有君子之间,才能同道相协。为了治理国家,能同心共济,始终如一。所

    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党。作为国君,只有贬退小人的假朋党,重用君子的真朋党,天下才能太平。

    欧阳修的“朋党论”,见解深刻而切中要害,虽然遭到许多人的忌恨,但皇帝却奖励他敢于直言,当面赐给他五品官服,并对身边的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那里寻得到。”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在北宋文学革新运动中,做出卓越贡献,成为北宋中期文坛上的领袖。

    又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叫《醉翁亭记》,作者通过对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乐的社会风俗的描写,表现了自己治滁的政绩,抒发了与民同饮,与民同乐的理想。

    文章写的技巧很高,如行云流水,铿锵有声。

    全文连用21个“也”字,把当时的情景,活灵活现在读者眼前。文章的第一段,写“醉翁亭”的来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一段是说,由于醉翁亭周围山也美,水也美,所以太守与客来此饮酒,饮少辄醉,不是因为酒醉,而是因为山水之美而陶醉。

    欣赏山水的乐趣,只能心领神会,喝酒只是一种寄托而已。

    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成语,生活中经常使用。

    第二段写出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的变化。

    第三段重点描写“醉翁亭”中饮酒之乐: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虽然没有管弦乐器,虽然都是就近钓的鱼,就近拔的野菜,酒也是用就近的酿泉水酿成的。

    这样的野餐野味,别有风趣。

    众宾有下棋的,有投壶的,有坐的,有站的,众宾欢乐,太守颓然醉乎期间。

    写出了国泰民安,祥和的社会风俗。

    此文写法错综有致,气势磅礴,行文流畅,音调和谐,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欧阳修不仅散文写得好,他的诗词也写得好。

    欧阳修喜欢饮酒,自称醉翁。他乘船饮酒游西湖,其中一首《采桑子》词:

    画船载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船下~

    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乘坐彩绘的游船,听着急管繁弦演奏的音乐,朋友之间行令饮酒,玉盏催传,一醉方休。

    就是喝醉了,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任船漂游,任君醉眠。

    下面写醉后观湖之乐。船在水上游,云在船下飘,“疑是湖中别有天”,把情和境写活了,使人如临其中。

    欧阳修的另一首《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

    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

    犹是当年醉里声。

    这首词是欧阳修退休后所作,是一首激烈的感慨之作。

    十几年前,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写出《醉翁亭记》,徜徉山水之间日子过得像月白风清,很惬意,仕途也很顺利。

    但转瞬间十几年的光阴已经过去,光阴之快叫人吃惊~老来多病,好友相继过世,政治上受诬陷,遭贬斥,忧患凋零,今非昔比。

    下篇说自己的容颜,虽然鬓发已苍白,但心不老,心像十几年前一样,这也是老年人的普遍规律,人老心不老。

    手把酒杯,重听旧曲,人虽衰老,把酒独酌,情何以堪~

    欧阳修善于写一些即景抒情的小词,用清丽自然的语言,描写生动优美的风景,借酒抒发委婉深沉的感慨。

    如欧阳修的《浣溪沙》词:

    堤上游人逐画船~

    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

    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上篇写景,每句一个“动词”用得贴切,把景写活了。

    逐画船的“逐”字,说明春日游人之众四垂天的“垂”字,说明春水之辽阔出秋千的“出”字,用得极精湛,词评家晁无咎说:“只一个?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

    “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下篇写作者在船上欢宴饮酒的场面。

    白发是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上插花,表现出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

    “六幺”即曲名,“拍”是歌的节拍。

    在画船,急管繁弦,频频举杯,觥筹交错,人生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尊前欢饮了。

    欧阳修的一首《渔家傲》词,写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

    写尽了酒给人的生活,带来美好。

    花底忽闻敲两浆~

    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

    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响~

    惊起望~

    船头搁在沙滩上。

    这首《渔家傲》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饮酒逗乐,任船漂游,船搁沙滩的快乐情景,特别清新,特别富有生活气息。

    首句“花底忽闻敲两浆,”不写人而自见人,不写船而自见船。

    女伴闻声而来,荷叶当酒杯,随船摇晃,杯酒也晃。

    酒也香,花也香。少女的脸腮红,喝酒后脸腮更红,荷花是红的,酒后的脸腮比花更红。酒喝多了,不觉在绿阴下的船上睡着了,因无人划船,船自漂游,船头才搁浅到沙滩上。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在一个山丘上建造一座平山堂。

    他离开扬州回京城任职后,有一次送朋友刘原甫去扬州赴任,他写了一首送别词《朝中措》:

    平山阑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

    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

    挥毫万字~

    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

    尊前看取衷翁。

    平山堂虽不算高,因为建的地势高,所以从平山堂四面的窗望出去,都是晴空。站在窗前向远处望,近处的青山历历在目,远处的山峦,抹抹糊糊,山色似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