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南阳再传失三城 中庐欣然收二蒯(2/2)
作者:三湖老周
长安、颖川、青徐、冀州、兖州、扬州等人文荟萃之所在,皆知王衡之名。”蒯越点头道:“正是,我兄弟二人上月曾拜读衡公子所印之圣人典籍,实叹为观止也,衡公子天纵之才,令人叹服!”说到这里,蒯良蒯越对视一眼,一起站了起来对王衡长揖到地道:“衡公子请受我兄弟二人一拜!”对于这样的场景王衡已经很熟悉了,他虽然知道把印刷术搞出来会有很大的好处,可是也没想到会起到这么大的效果,似乎但凡是读书人都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与敬意。王衡起身与蒯氏兄弟客套一番,然后一起坐下。蒯良对王叡正色道:“方伯,实际上你在荆州已经做得很好了,只不过短短数月,方伯手下已经聚集起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就连一代儒宗康成先生都因为你而来了荆州,也许就连方伯自己都不知道这对你的声望提升有多么巨大的作用,今后更多有才能的人都会陆续来投奔方伯的。不仅如此,方伯还修仁政,募强兵,此乃长治久安之道,只要方伯长期坚持,不出三年,荆州必将大治矣!”蒯越也道:“正是,此次南阳虽然乱起,只是癣疥之患罢了,方伯大军一到,必定如汤沃雪,扫平乱军只在顷刻之间!”王叡道:“叡久闻贤昆仲乃荆州之望,渴欲贤昆仲助我一臂之力久矣,前次遣人征辟,却被贤昆仲所弃,想必是我德望不足之故。今日叡再次厚颜前来,请贤昆仲出山助我,不知贤昆仲能否不弃叡浅陋?”蒯良蒯越又是对视一笑道:“方伯诚意相邀,若我兄弟还不从方伯所请,那倒是我们不识抬举了。若方伯不嫌我兄弟德才不足,我等愿为方伯效犬马之劳!”王叡、王衡皆是大喜过望,尤其是王衡,他可是知道蒯氏兄弟的份量的,他们可是荆州的重量级人物,有他们入伙,那荆州就已经定了一半了。虽然在历史上,蒯氏兄弟对他们原本的主公刘表并不是全心全意,他们为自己的家族打算得更多一些,可是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个时代的人本来就更注重家族利益,关键是自己要有驾驭能力,刘表便是因为自己不能完全驾驭这些人,他自己去世之后又后继无人,这才失了基业,现在自己当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蒯良蒯越之所以答应投效王叡,一来是被王叡的诚意所打动,试想,一州刺史,征辟过他们一次被拒绝,现在竟然亲自上门来了,其意不可谓不诚;
二来他们也对王叡近来的施政有所了解,认为王叡的施政方略很有章法,觉得王叡还算是一个明主;
三来是因为郑玄这一代儒宗都来了荆州,这是明确表示了对王叡的支持,蒯良蒯越也是儒家子弟,不可能不考虑这个因素;
而四来就是因为王衡了,王衡确实是一个天纵之才,近来又是名声大噪,可谓前途无量,观其子而投其父,也是这年代人才选择主上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种种因素之下,王叡得到了这两位足智多谋的大才。
确定了主从关系,王叡将跟随自己前来的掾属们一一向蒯氏兄弟做了介绍,张机、黄忠在南阳颇有名声,蒯氏兄弟所在的中庐县离南阳非常近,当然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了,双方今后便是同僚,互道久仰不提。
张逸是北海名士,又是郑玄门下,久已名声在外,而崔琰、王垚、赵丑等人要么是郑玄的高足,要么是王叡的亲近之人,蒯氏兄弟刚刚加入,当然也懂得官场之上花花轿子人抬人的道理,跟他们一一寒喧。
寒喧完毕之后,蒯良立刻就向王叡献了一策:“使君,良以为,可将荆州州治迁于江陵。”
王叡抚须道:“哦?”
蒯越立刻附和道:“使君,汉寿虽好,可武陵郡毕竟偏僻了一些,汉寿也不及江陵繁华,此其一也;最近南阳乱起,武陵离南阳太远,平乱之后对南阳的控制力要弱一些,不如江陵,以江陵为州治可以有效控制荆北三郡的菁华之地,此其二也;江陵地理位置重要,背靠长江,襟制东西,连接南北,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要地,此其三也。”
蒯越是一个颇有军略的谋士,他的理由很充分,综合种种条件和因素,江陵确实比汉寿更适合作为郡治,王叡也颇为动心,不过现在自然不可能马上就决定这么大的事情,他点头答应蒯氏兄弟会好好考虑。
蒯氏兄弟给王叡献的第一策便是迁郡治,这当然是有对王叡有利的一面,但是王叡也知道,这对蒯氏兄弟更加有利,蒯氏兄弟正是南郡人,在南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果把州治迁来南郡,代表着他们的影响力也将扩展到整个荆州,他们在王叡面前的地位也将更加重要,这有可能会使蒯氏家族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个,王叡才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蒯良又对王叡拱手道:“使君,蒯家虽然粗陋,也算薄有家产。此次南阳乱兵肆虐,我兄弟二人也是义愤填膺,愿为使君平乱略尽绵薄之力,捐输一些物资,请使君大人收下。”
王叡明白,这就是蒯氏兄弟的一个交换条件了,而且这也表示了蒯氏兄弟对自己的支持,这个他自然不能拒绝,他颔首道:“子柔、异度有心了!”
王叡大军在中庐县休整了一夜,蒯氏兄弟也将捐助的物资与簿曹张机做了交接,他们捐助的物资计有健仆一千人,钱两百万,粮食三万石,这些捐助都差一些赶上王叡从南郡府库里的收获了,蒯家实力果然不凡。
除此之外,中庐其他豪强地主也纷纷捐助物资,王叡来这一趟中庐,可以说是收获不小。
随后,蒯良、蒯越安排好家中之事后,便加入了王叡的平乱大军,由于正在军中,所以也只能暂时作为王叡的幕僚,参赞军务了。
蒯氏兄弟都足智多谋,尤其是蒯越,更加长于军略,有他们的加入,这一次的平乱就把握更大了。
大军重新出发,此时,这支平乱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近一万三千人,虽然真正的精锐只有黄忠最早招募的那五千人,不过在总人数上与赵慈的兵马已经相距不远了,声威颇为浩大。
蒯良、蒯越都是知兵之人,他们对其他部队倒也罢了,当他们看到黄忠手下的那五千精锐的时候,他们也不由得相顾骇然变色,这五千精锐虽然还没有经过硬仗的洗礼,可是经过黄忠的训练和这些天的行军,他们一个个身体黧黑健壮,气度沉凝,列阵的时候五千人如同一人,没有得到指令他们一动也不动,而开始行军之后,他们也是步伐整齐,姿态威武,精神饱满,一看就知道是一支精兵。
蒯良和蒯越顿时觉得,自己投效王叡,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了,这样的精兵,确实能够给人以强大的信心。
蒯越不禁慨叹道:“真虎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