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决一雌雄(10)(2/2)
作者:麻烦大了
顾,不理会是不是自己应该得到,就属于过分。
凡事都应该适度,过分了显然都不好。
比如说,小严本来是一个热爱下围棋的“好的”业余棋手,但他那份狂热显然太过火;为了下围棋,以至于自己生活都成为巨大的问题,无论如何也是不应该的。
其实说起来,中国古代很多有名棋手,生存情况也相当不理想。
事业与娱乐,是相当于人生左右两腿一样的,缺一不可,而且决不能偏废。
据记载,少数伟人确实是几乎没有娱乐的,皆因没有那空闲,几乎人生全部都奉献给了事业;比如说周总理,实在是令人敬佩。
但是,那样的典型毕竟是少数人,不具备普遍意义。
李亚峰曾经说,好东西人人都想要。
伟人应该也符合那情况,只是,他们想要的,绝对与众不同。
而普通人就简单太多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有钱花、有酒喝、有吃有穿再有点小面子,这样大概也就差不多了还要啥自行车呀?
追求不要太多太高远,才具必须要与志向相匹配。
有句笑话人的话,是“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挺有意思的。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的人“立长志”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就努力去践志,不屈不挠地去实现它;有的人“常立志”,经常说自己抱有这样或那样的理想,但不努力践志,不去实现它,实际上等于“无志”。
东汉时代有年叫陈范的人,立志要“成大事,扫天下”。但他连自己的庭院也懒得打扫。
为此,人们讥笑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里也存在一个不那么明显的问题,许多人后来往往被讥讽为“无志者”,更有甚者干脆被称为“志大才疏”,为什么他们不能成为“有志者”,最终“事竟成”呢?
再进一步,为什么很多人不能不屈不挠地努力践志呢?
这问题看起来似乎不难,其实还是很复杂的。
索性还是从头说起。
中国古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解释这个问题很有帮助。
(原文)《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