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必伐燕 (12)(2/2)
作者:竹月下幻想
及上马的骑兵一旦倒下就被踩得骨肉成泥。
那边的李信骑兵同样不是赵军轻骑兵的对手。
秦军的战斗意志果然顽强,面对如此不利局面依然勇猛顽强的作战,这场战斗从夕阳西下一直打到明月东升,犹未结束,战场上秦军早已尸横遍野,赵军的马刀仍在不停的收割人命。
李信偶然抬头,忽然觉得天空上的一轮弯月似乎也变成了一把赵军的马刀。
他自知再这样下去,难免全军覆没,然而如果就此败回秦国,也很可能因战败被处死,他一咬牙,招呼剩余的骑兵向着秦赵边境落荒而逃,临走还不忘呼哨一声,招呼战场上的无主战马跟着自己走,李信的坐骑乃是一匹头马,马匹有跟着头马走的天性,所以李信这一招呼,战场上竟有近六万匹无主战马跟着他剩余的三万骑兵一起逃去,这几乎是战场上没死的秦军战马的全部了。
孟阙见天色太晚,视物已有些不清,又以为李信是逃回秦国,于是略追了一阵就收了兵,这一阵追击自然是又俘获了一些战马,于是李信最终带走了三万多匹无主战马,他也由此实现了一直梦想的一人双马或三马的骑兵配置。
却说孟阙收兵修整了几天军队后,正准备全军开拔回师燕国,忽然一天夜里,李信带数千骑兵一人三马前来劫营,孟阙急忙带兵迎击,谁知李信只是骚扰了一下孟阙的军营,一看孟阙大队出击,立刻亡命逃窜,孟阙追之不及,只得作罢。
孟阙见李信并未回国,只道他攻赵之心不死,于是派出大队骑兵,分路寻找李信决战,谁知李信居然全军逃向韩国境内,并在韩国境内打家劫舍,无恶不作。
韩王安开始以为秦国来攻,惶恐万状,但李信派密使告诉他自己只是“战败不敢回国,权借贵境安身立命而已,绝无疆土要求。”
于是韩王安不但容忍了他的“借境安身”要求,更资助他粮草器械,只希望他不要骚扰韩国民众,李信果然安稳了许多,但却不时的去骚扰赵国民众,孟阙无奈,和韩王安沟通,要求帮助“大舅哥”剿匪,谁知韩王安找了种种借口,决不许赵国军队入境。
孟阙知道在这战国时代,列国之间很难有真正的信任,于是只得作罢。
他留下五万骑兵看守北部边境,防备李信的骚扰,然后带五万骑马步兵和项燕的重甲骑兵回师燕国。
而李信从此就成了流窜在韩赵魏秦四国边境的一股势力极大的马贼,他来去如风,聚散无常,极难消灭,对魏赵两国的边民造成了极大困扰,连韩国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安生。
但他却从不曾骚扰秦国,这自是他盼着有朝一日秦国对赵韩魏三国用兵的时候,他在旁协助,到时再立上一功,从而回归秦国将领行列。
后来秦王政果然不曾加害他的家人,并在以后的攻魏等战役中收编并继续重用了他,此是后话,暂时按下不表。
却说孟阙到了燕国后,见扈敢这一个月来攻打渔阳郡竟毫无寸进,不禁有些生气,扈敢连忙请罪,孟阙责备了他几句,令他待罪立功,和自己一起加紧进攻渔阳郡,却只派出三万骑马步兵和扈敢的五万人一起进攻渔阳郡,而将其余两万人和项燕的八千重甲骑兵分散到燕国其他各地继续占领燕国疆土。
这一亲自进攻,孟阙才发现是错怪了扈敢,渔阳郡的军民受了文程范的蛊惑,认定慕容倍广就是大燕的合法国王,因此同仇敌忾,坚决抵抗,
而渔阳是军事重镇,士兵训练有素,人口众多,城池坚固,自己竟也久攻不下,又过了一段时间,燕国其他领土已被全部占领,于是孟阙令项燕的八千重甲骑兵分处占领燕国各个城池,又投入了两万军队打渔阳郡,这才开始见功,但也一直打到冬天来临才攻下渔阳全境。
这时慕容倍广和文程范早已带着部分渔阳军民再次越过并封锁了长城防线。
孟阙见冬天不利于用兵,只得带五万骑马步兵回邯郸,将扈敢的五万人也留在了燕国镇守。
到了第二年初夏,孟阙打算从赵国境内出兵,通过大鲜卑山呼玛西山口进入鲜卑境内打击慕容燕国,谁知军事行动还没有开始,李斯等文官就大力劝谏道,赵国连年用兵,国力消耗过度,理应修整数年再出兵,而且就是再出兵也应该先统一中原再进行北征。
孟阙引用这几年赵国百姓普遍能隔几天就吃上一顿牛羊肉的事例来说明以战养战的好处,并答应一旦解决慕容燕国立刻出兵统一中原。
李斯见拗不过他,忽然提出要他先册立太子并封王后,然后再出兵慕容燕国。
这自然有其原因,原来不久前魏锦屏忽然委托龙阳君给孟阙送来了一个孩子,这孩子是孟阙和魏锦屏的爱情结晶,魏锦屏为他起名孟无悔,这自然是寄托了对孟阙的一腔爱恋,但魏锦屏本人却没有来。
孟阙本想打完慕容燕国就去看她。
李斯这时提出立太子和封王后,自然是因为魏锦屏血统高贵,连带着她生的儿子也要比孟无敌高贵得多,在李斯看来,孟阙去和游牧民族作战,危险万分,一直以来都是九死一生,具体可以参照当年秦国曾有好几位先王都死于和游牧民族作战,因此早立太子是必须的,而这太子的最佳人选在他看来就是孟无悔。
孟阙对孟无敌的胡人血统倒不是太在意,但如果朝臣都不属意于立他为太子,孟阙自不能立他为太子,但孟阙同样不愿意立孟无悔这样一个才两岁的婴孩为太子,他觉得无论如何也得等两个孩子再长大些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