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雍正穿成东方不败》免费阅读!

当雍正穿成东方不败第13部分阅读(2/2)

作者:作者不祥

小郡主,可朱棣真要下定决心除掉她的话,还是能下得了手的。

    可问题在于高甫明。

    粘杆处传来的消息说,高甫明一心想恢复前朝江山,所以一直在怂恿淑妃起事称帝。可淑妃没有那份雄心壮志,她做不了武则天,她的理想是夫皇帝、儿皇帝,而她自己是皇后、皇太后。这一点,实在是让高甫明恨铁不成钢。

    可也让东方不败和朱棣看出了,高甫明对前朝,对淑妃的忠诚。如果就这么害死了淑妃的话,高甫明很可能在万念俱灰之下,做出什么傻事来,损害到燕王府上下的利益。

    最后,朱棣决定要利用淑妃的那个女儿来,让高甫明心存希望的同时,又因为孩子尚小,而不敢轻举妄动。

    正在东方不败和朱棣寻思着怎么让淑妃死得神不知鬼不觉时,突然见连珍进屋禀报,说是淑妃季氏没有带上一个仆从丫环,就偷偷的从王府后门溜出去了。因为四名侍女都知道东方不败来与朱棣商议这个女人的事情,所以偶然看到的恒香不敢轻忽,让连珍前来报信,自己则施展了轻功跟了上去。

    既然有恒香跟着,东方不败也不愁得不到消息。让连珍退下之后,又与朱棣商议起国玺的事情来了。

    虽然不知道这秦王朱樉和仙仙郡主打的是什么主意,但他们二人都让人造了假的国玺,朱棣也不由得有些心动,想着是否要跟着对方一起行事。只是这件事事关重大,不能大张旗鼓,但也起码要让朱元璋知道,他们三个都在造假国玺才好。

    而这个倒也容易,因为不管是东方不败还是朱棣,都有探子在宫中,只要传个命令进去,自然会有很多宫人的亲戚,或者是本人亲眼所见这件事的。

    两人议定了章程时,已经是晚饭时分了。朱棣诚邀了东方不败留下来用饭,只是东方不败已经半在没有见过天儿了,虽说有朱高煦和朱高燧在他身边陪着,可无论他们再怎么懂事,也改不了自己也是个孩子的事实。而且如今这个时辰,他们也该回自己的院子去了。

    因此,东方不败便拒了朱棣的拳拳盛意,回去陪着天儿吃了晚饭,又哄着他睡着。这时,东方不败才有心召来早已回返的恒香,得知淑妃季氏的下落了。

    原来那淑妃是与高甫明见面,然后带着奉承到了一处山洞。

    为了怕被发现,恒香只是躲得有些远又很隐蔽的地方,记住了打开山洞的手法之后,便不再探头探脑,更不敢擅进,怕被他们给发现。

    淑妃和高甫明在山洞里呆了大半个时辰方才离开,恒香又跟着两人走了一段路,见二人在途中分了手后,淑妃季妃又偷偷摸摸的回了山洞,并从山洞中拿了一大包东西回府。

    东方不败听罢,点了点头,至此,一夜无话。

    第二天,秦王朱樉和仙仙郡主的假国玺纷纷有了去处。一个是昨儿个晚上,被秦王朱樉拿到朱元璋面前邀功,一个则是在半夜三更的时候,被潜进朱元璋寝宫的仙仙郡主偷偷的放在了桌子上。

    东方不败和朱棣听说之后,都沉吟半晌,明白了什么。这是为了让国玺消失之后,已经许久没有好好休息的朱元璋安心,才做的孝顺之举啊。虽然这方法太过蠢笨了些,但正显得出其中的真心诚意啊。

    这件事已经被秦王和仙仙郡主抢了先,朱棣再不行动,怕是要被其他听到风声而慢慢醒悟过来的皇子们抢了先了。

    只是这样也算是兵行险招。固然朱元璋会觉得这些孩子们至情至性,为了哄自己开心而造了假国玺来。可日后朱元璋心中不喜之事,那制造假国玺就不是孝心,而是有谋朝篡位之嫌了。可是秦王和仙仙郡主已经做下了,朱棣也只能硬着头皮同样奉一颗假国玺了。

    至于日后……那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索性东方不败是个雷厉风行的人物,昨天与朱棣议定了此事之后,便派了人去打探国玺的模样,并让人悄悄制了来。而底下人对于教主的命令,自然不敢慢怠,连夜寻了好材料制了出来。听说东方不败要了,他们便忙不迭的送到了教主的面前。

    朱棣拿着国玺进宫去了,东方不败则一时间没有紧急的事务缠身,只回去陪了天儿玩耍。

    可朱棣才出去没多久,算算时间怕连皇宫都还没进去的时候,因为习武而变是分外耳聪目明的东方不败,就隐隐听到前面的院子里有吵杂之声。再一探究,竟是高甫明带着一队应天府的士兵来搜查燕王府的。

    只因为有人密报燕王府内藏有国玺,而且高甫明也是得了朱元璋的同意,奉了皇命的。

    东方不败倒不怕卷进此事,因为带队的人是高甫明,他明显就是为了逼淑妃季氏起事才做了此等栽赃陷害之举。有高甫明在,他定然不敢真让燕王府的人受了损害的,否则便是淑妃日后如了他的意,待着功成之事,也逃不过淑妃的追究,而只能落个身死的下场。

    只是天儿还小,东方不败怕他受了惊吓,便让恒香施展轻功,先把天儿给偷偷带了出去,送到白玉川的身边,由他代为照顾。

    果然,不多时就有应天府的士兵搜到了国玺,不想还从淑妃的房中搜出了龙凤双袍。

    东方不败这才知道,淑妃带回来的那一大包东西是什么了。

    于是,燕王府上下,皆被打入了大狱之中。

    朱元璋本来正为朱棣献上的假国玺而心中高兴时,突然听高甫明来报在燕王府内搜到了龙凤双袍。朱元璋惊讶之余看了朱棣一眼,发觉他慢慢的诧异而并不心虚,顿时觉得也许他是被冤枉了的。

    可是随着高甫明把假国玺和龙凤双袍奉了上来后,朱元璋再怎么相信朱棣的无辜,也不得不把想要辩解的朱棣给打

    50第49章

    虽然东方不败跟朱棣一起被打入了天牢,可是他们外头的手下可不敢认为他们就这么完了。尤其是白玉川,心中暗恨朱棣带累了大哥的同时,也担起了日月神教的责任,想尽了办法要把自家大哥从天牢中救出来。

    当然,东方不败要靠着武力冲出天牢倒也容易,白玉川也知道这一点。而他不冲,显然是有着计较在里面,白玉川虽然不知道东方不败心里在盘算着什么,也还是认真的在外头帮忙主持大局。

    而此时朱元璋为了保住朱棣的性命,给他争取时间,则决定不朝、不批、不乏、不诏、不见。

    因为此案关系重大,燕王府里的众人不能分开关押,以备不好管理,让人传了消息出去,所以只男女分开,却都是在天牢的最里面。

    而东方不败则跟朱棣被关在了一起。

    朱棣一来,就见到关押在对面的淑妃哭泣得我见尤怜,口中还喊着对不起。众人都知道这龙凤双袍是从淑妃的院子里被搜出来的,但问她时,她就只是哭,只喊着对不起,连句有用的也说不出来,逼问得紧了便昏倒了事,实在是让众人不由得有些灰心丧气起来。

    倒是东方不败老神在在,见朱棣也来了,便拉着他躲在角落里说了几句话。一听说是高甫明栽赃陷害,他就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朱棣对着径自哭泣个不停的淑妃季氏说道:“淑妃,那高甫明是怎么回事?他为何要陷害燕王府?这你一点都不知道吗?”

    淑妃听罢愣了一下,虽然当时确实是高甫明带着人来搜查的没错,可她却没想到竟然一切都是他的计谋。淑妃立时悔不当初,虽然说话间仍是抽噎不止,但总算是将经过和盘托出。

    大家都没想到淑妃季氏竟然是汉王陈友谅之女,但因为淑妃平日里秉性不错,虽然有些爱吃醋,但极少为难过人,所以也没人对他落井下石。甚至连燕王妃徐氏见她哭得不成样子,便把自己那尚算干净的袖子用来给她抹脸,并温言细语的宽慰着对方。

    即使已经得到了真相,朱棣也没有办法把这件事情告诉朱元璋,因为会显得太过虚假,仿佛是他为了脱身,而把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一个弱女子身上一样。

    不过,东方不败还是留了后手的,那就是恒香带着天儿离开燕王府时,东方不败就交代过她,把山洞密室的事情告诉给白玉川,想必现在白玉川应该已经带人去那里一探究竟了吧。

    而东方不败之所以要这么弯弯绕绕的把事情托负给白玉川,而不让朱棣插手,是因为查清真相的人,不能跟朱棣有直接的牵扯。可没有一些若有似无的关系存在的话,旁人又何必花费时间和精力帮你调查取证,还朱棣一身的清白呢?

    所以,哥哥白玉卿被连累一同进了天牢的白玉川,可不就是最好的人选了?!

    白玉川的行动力果然不可小觑,一点都没有让东方不败失望。当他查清了一切之后,知道单凭自己是无法面见朱元璋禀明真相的,就找到了同样为此事奔波的张楚楚,把自己搜集到的所有证据都让给了张楚楚,让她出这个面,立这个功。

    张楚楚正为了朱棣的清白而万分忧虑,和了白玉川的帮助后,自是感激涕零。虽然对对方的身份心存疑虑,但后来一听说他大哥因去了燕王府做客而被连累一同下了天牢,如今正在里头受苦时,顿时什么顾虑都打消了。

    东方不败和白玉川都是长相极其出众的人物,但凡见过一面的就很难把这个人给忘记。上次张楚楚为了进宫做大内侍卫的事与朱棣发生了争执,但怎么也不可能忽略掉与朱棣同进同出的东方不败。

    所以听白玉川说他的大哥被连累进了天牢,即使张楚楚事先并不知道东方不败在燕王府做客时用的假名,也很快能联想到两人之间的关系的。毕竟他们长得实在是太像了。

    有了张楚楚呈上的铁证,本就不愿意相信自己最得心意的四儿子,会做出这种谋逆之事的朱元璋,立时就下令捉拿高甫明归案,并把燕王府上下都释放了出去。倒是淑妃季氏,因着身世的关系,仍在天牢里煎熬着。

    所有人不过在天牢里呆了两天一夜,再加上朱元璋对于燕王府谋逆之事的态度,以及白玉川在外头花钱托人照应着,倒也没吃上什么苦。只是朱棣的一众妻妾子嗣们一直是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这两天一夜,对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吃尽了苦头了。

    只是他们也不敢埋怨出声,生怕朱元璋听闻后觉得他们起了怨望,而心存不满。

    张楚楚是个正直的人,即使为了生活不得不女扮男装,但本质上她还是个好女人,不会去抢功,因此把白玉川在这里面出的力都告诉了朱元璋。

    与此同时,这位老皇帝也知道了其实朱棣早在进天牢时,就从淑妃季氏的口中得知了一切的真相,不由得若有所思。

    第二天,朱元璋觉得朱棣应该休息的差不多了,便把他召进宫来,问他,为什么明知道高甫明和淑妃是害他之人,却不把此事报于自己知晓?

    朱棣早等着他来问了,因此并不急着答话,只先叹了口气,然后面止带上了一丝哀凄后方道:

    “回父皇的话,淑妃她陪着儿臣十来年,虽不是正妃,可也为儿臣生下了一位小郡主,为人又善解人意,在王府中人缘也不错。她虽是逆贼之后,可出生并非是人可以选择的,而且高甫明逼着她起事,她也不愿顺从,对父皇更是从无不敬之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臣实在不忍心就这么把她给推出去顶了罪。”

    说话间,朱棣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儿臣知道,淑妃之罪可大可小,全凭父皇一念之间。儿臣不敢为淑妃求情,只是小郡主如今才不过八岁,望父皇网开一面,让她们母女见上一面全了她们的情谊也是好的。”

    听了朱棣的话,朱元璋看出了朱棣平日里王者之风下的仁者之德。更难得的是,他虽然维护淑妃季氏,却不会置国家法度,以及自己这个父皇的威严不顾,只让小郡主和季氏见上一面,全了她们母女之情便罢了。

    老大老三已是早逝,老二是个憨性子,做不得帝王之位。况且他也有自知之明,早早就对自己表明了对王位没有觊觎之心。而皇长孙朱允文,为人宽和太过,使不出雷霆手段来。

    如此一看,竟是只有朱棣能担得了这副担子的。而且他与老二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又早知对方那不急之心,竟也不用担心他会心黑手狠到对自己的二哥下手的。

    朱元璋知道自己这般年纪,说不定哪天就人世不知了,所以也有心早早立下一位太子,免得发生了不忍言之事后,郡龙无首,使得内乱不断。

    之前朱元璋看重的是朱允文,可让他与朱棣一比较,竟有些难堪大用。

    虽然口中说着自己四皇叔是冤枉的,他并非是个谋逆之人,可一点实际行动全无。即使是因为先太子留下的太子太傅黄子澄让他莫要踏这趟子浑水,可臣子劝他就真的毫无动静,可见是个耳根子软的,没有朱棣有主见,能自己拿主意。

    须知道,为帝者最忌讳的就是软弱到被臣子所左右了。

    “好孩子。”朱元璋看朱棣,真真是越看越满意。“你的请求朕明白了,你且先回去吧。淑妃季氏之事,不管她最后是死是活,朕总会让她们母女至少见上一面的。”

    “谢父皇!”朱棣肃容听罢,在地上连磕了三个响头才起,把额上的油皮都给磕破了。但他也不在意,用袖子在地面上一抹,把血迹给抹掉了,然后双手交握,拱于额前,遮住了伤口后,低眉顺眼的退了出去。

    朱棣的一举一动,看在朱元璋的眼里,自然对他只有更满意的份儿了。为此,老皇帝忍不住眉开眼笑的点了点头,觉得朱棣像自己,但为人还有自己年轻时没有的软和,可攻可受,未来的成就定然不亚于自己。

    而朱元璋欲选朱棣为储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白玉卿。

    白玉卿虽然在江湖中默默无闻,但他有个好弟弟,那就是白玉川。朱元璋由始至终都对江湖,对有武功之人都存有忌惮之心。只是他穷其一生,想尽办法禁武,可实在是收效甚微。可朱棣像自己,自己只要与朱棣好言相说,分析厉害,他定然也能明白自己在忌惮些什么的。

    朱棣会延用自己的政令,更有可能会帮自己完成那未能完成的目标。

    比如,让江湖中人自相残杀,使得江湖势力从此凋零。

    至于要怎么做,就要看他怎么利用那个白玉卿,进而利用白玉

    51第50章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朕登基至今,已过数十春秋,可感上苍。惜年事渐高,于国事有心无力,恐不多时。更因先懿文太子死后,朕虽心甚痛之,可为防驾鹤之际,国之无主,无后继之人矣。朕念国中良嗣,俊才辈出,经朕考察之后,觉皇四子燕王朱棣俊秀笃学,颖才具备。事国君,甚恭;事父母,甚孝;事手足,甚亲;事子侄,甚端;事臣仆,甚威。大有乃父之风范,朕之夕影,可担大任。着即封为储君太子,择吉日举告天下,并入主东宫,以固国本,钦此!”

    “儿臣接旨,谢吾皇万岁万万岁!”朱棣显然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双手接过圣旨时,手不由自主的微微发颤。

    索性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那颁旨的小太监也不为难他,只是笑眯了一双眼,口中不住的贺喜,嘴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听着就喜人。

    幸好朱棣不是个毛头小子了,自从定下了雄心壮志之后,他就一直期盼着有这一天了。再加上东方不败还在后头看着他的表现,朱棣就更不能失礼于人前了。所以朱棣只是兴奋了一阵,很快的就平静了下来。

    朱棣知道什么叫‘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别看这小太监如今这么巴结自己,若是惹到了他,使得他在老皇帝面前挑拨离间,即使朱元璋不能立时就信了,但心中也会存疑。所以朱棣不但要让他讨好,还要不着痕迹的讨好他。

    一个太监喜欢什么?

    钱!

    宫中的太监大多是因为家中艰难才会净身,净身之后就意味着没有妻子,没有子嗣,为了往后过上好日子,他们能捉住的就只有钱了。

    朱棣身为王爷,身上通常不会带上银子,所以他使了个眼色给随身的小太监小北。小北是个机灵的,从袖中掏出了个鼓鼓囊囊的荷包,不着痕迹的塞到了传旨太监的手中,传旨太监掂量
小说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