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出色的经理》免费阅读!

控制(2/2)

作者:迈克尔·阿姆斯特朗

是包括它便意味着是在含投资回报后才衡量资本回报。还要记住,如果固定资产很少,比如公司将下属工厂租赁出去了,这时的投资回报可能会比较失真。

    利润和销售比

    这是衡量公司赢利能力的基本尺度,它以这样的比率表示:

    净营业利润(即销售收入和成本之差)销售收入

    偿债比率

    这些比率用以衡量公司的短期财务能力——当流动负债到期时公司的偿还能力。

    “流动”比率是这样计算的:流动资产(现金和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负债如果流动比率大于1,说明公司的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若是要求公司当即清还其所有的流动负债,公司也有足够的流动资产办到。

    如果需要一个更为严格的指标来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那么最好是将存贷从流动资产中剔除,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公司被迫将其存货迅速变现,变现收入能否弥补成本都值得怀疑。因此该比率应是除存货外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有时人们也将之称为‘酸性测试比率”。这个比率的理想值应该是至少1∶1,但有时小于1∶1也是可以接受的,另一方面,该比率若是过高,也说明公司财务资源运用不力,因为现金本身不产生任何利润。

    存货比率

    如果公司保有过多存货,其实是浪费了它的财务资源在相对固定的资产上;如果存货太少,也会导致销售机会的失去,即无法及时满足顾客的需要。

    若要衡量拥有多少存货为宜,可以使用比率:存货流动资产若要衡量存货周转得有多快,可以采用存货周转率:销售数量存货数量存贷周转率越大,说明公司经营得越好,如果销售有利可图,那么销售得越多年底结账时利润越高。

    其他财务比率

    还有许多其他的财务比率,最重要的可能包括:

    应收账款平均日销售额,这个指标衡量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加速现金流动的业绩,即每日最多允许向顾客提供多少赊账为宜。

    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如果应付账款超出应收账款,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企业处在危险区了。坏账比率(坏账/销售额)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税息前利润×365,这是流动速动比率,它说明如果用现有的利润水平来偿还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的差额需要多少天。

    生产率比率

    最有用处的生产率比率是:

    成果资源,即销售额员工数

    另外一些基本的比率有:产成品+在产品数量员工数,边际收益(=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员工数,税后利润员工数

    成本比率

    查看成本的最好方法是将成本表示为销售的百分比,因此基本的衡量尺度是:营业费用销售额×100%,其他衡量尺度有:工资成本销售额×100%,材料和半成品成本销售额×100%,销售费用销售额×100%

    比率的使用

    比率的使用和其它数据的使用一样,它们仅仅是一些指标,比率本身并不够告诉你全部的事实,你必须自己去挖掘。一个比率不过是一个征兆,你需要去发现差异或问题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 控制系统

    关于一个控制系统你需要些什么?

    最基本的需要是报告,一份清楚揭示好业绩领域和差业绩领域的报告有助于进一步采取恰当的行动。

    在较高层次上,需要采用“异常报告”,这样,需要采取措施的重大差异可以引起重视。同时也需要有关实际业绩和计划比较的总结,以及趋势报告,但这些报告有可能掩盖了潜在的重大变异,所以只有异常报告才能准确指出问题。

    报告本身应该:·包括精确、有效、可信的衡量,允许对实际业绩和计划进行简单、直接的比较。

    ·分析趋势,将一期业绩与前期比较,或与上年同期比较,以确定该年度的情况。

    ·应提交给对有关活动负责的人。

    ·迅速、及时地作出,以便及时采取必要行动。

    ·对任何与计划的偏差给出简要的解释。

    衡量

    衡量是一件好事情,但所有的数据你都要小心看待,它们隐藏的东西可能要比揭示的多。你要寻找的弱点包括:

    ·报告不具代表性——所选资料并不覆盖关键问题,掩饰了不利成果,或过分强调了有利成果。

    ·不具有可比性——例如,不考虑基础数据收集后的因素变动或新因素的加入,就得出趋势或建议。

    ·没从一个共同的基础出发——这是“不具可比性”的例子之一。当比较趋势时应当采用一个共同的基期,信息中还应包括共同的元素。

    ·平均数误导。平均数代表的并非完整的事实,他们可能掩盖了重大的极端情况。

    ·误差——计算、表述或观察中的简单错误。

    ·脱离背景的衡量。几乎每一个衡量都受到其他衡量的影响,或与其他衡量不可分割。孤立的数据就其本身而言意义不大,你必须了解其间的关系和潜在的相互影响。

    ■ 异常管理

    异常管理系统在需要管理者注意的时候给他们敲响警钟,其原因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现的。1911年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中写道:根据异常管理的原则,管理者应当收到的是精炼的、总结性的、最终的比较报告,但是这些报告涵盖了所有管理相关要素,而且在送达管理者之前应由秘书仔细浏览,挑出与过去的平均数或标准相比所有的异常情况,包括异常好和异常坏的情况,这样管理者只须几分钟就可掌握目前的进展,而把精力节约下来去考虑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司政策,去研究下级主要管理者的素质和是否胜任等其他问题。异常管理把老板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问题上,异常管理也给下级工作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因为他们知道异常事件会向上层层汇报并得到注意。

    确定什么才能算得上异常其本身就是一项有用的锻炼。它意味着要选出关键事件,然后衡量每一个事件是好、是坏、还是无关,指出情况是否与计划一致。

    可以研究被选中的指标或比率,这样变动和趋势是否重要就一目了然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差异的可能原因,做到了然于胸,这样就可以迅速开始朝向正确方向的调查研究,及时采取灵活的补救措施。

    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老板或经理,他们看上去有惊人的能力,能研究一大堆数据,然后从中立即发现真正重大的差异,或是发现不真实的项目,这有时看上去象是纯粹的直觉,其实不然。一些管理者练习过异常管理的技术,尽管他们可能不这么称呼它,他们的经验和分析能力告诉他们什么是正常的表现,但是要找出不同寻常的东西需要很多步骤,他们知道关键的指标是什么,并且刻意地去寻找这些指标,这个技巧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但要付出努力。
小说分类